APP下载

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实践

2021-08-16黄爱华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激发学习动机小学生

【摘要】本文针对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强、内部学习动机弱,短期目标动机强、长远目标动机弱等现状,论述激发其学习动机的策略,提出开展励志教育、提升课堂魅力、不吝赞赏以及重视家庭教育等四个建议。

【关键词】小学生 学习动机 激发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11-02

学习动机是个人克服困难积极学习的良好心理潜能。教育的最大成功,就是唤醒孩子的内在学习驱动力,让孩子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改变他们对学习的态度,提高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习潜能,获得更高学习效率,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简要分析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特点,阐述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特点

(一)外部动机强、内部动机弱,内部动机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强

外部学习动机是指外部客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成绩对每名学生而言也是最现实的比较标准,他们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成人要求、攀比心理是小学生学习的外部主要动机,动机强烈。

根据皮亚杰认知理论,小学生处于特定阶段,其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学习主要处于粗浅外部动机层面,学习对他们而言是长辈布置的一项为了免受惩罚而必须机械完成的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逐渐成熟,小学生内部动机呈上升趋势,他们逐步明确学习目标。意志坚强的学生还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较好完成学习任务。

(二)短期目标动机强、长远目标动机弱,学习动机比较具体和现实

一些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课堂开小差,课后不想做作业或厌倦学习等消极举动。但如果明确得知做好一项作业就可以获得某种奖励,那么他们会受到激励,而能在短期内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当这种奖励机制不能及时跟进时,学生又会“消极怠工”。这说明小学生并没有形成长远的学习动机和规划,且小学生学习动机比较具体和现实,例如努力学习只是为了获得一张奖状、家长的赞赏或其他物质奖励等。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

(一)励志教育,培养正确态度,唤醒学习需求

励志教育,就是以信念教育为导向,结合实际环境,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从其内心深处着手,激发其自主意识,使其产生积极的追求。笔者担任班主任多年,充分挖掘学校、社会、家庭的先进人物事迹以及优秀文化等对小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借助具体事物刺激和影响小学生,使他们心中产生向榜样学习、“我能行”等信念,从小树立成学之志、成长之志、成才之志,激发内部学习动力、长远学习动机。

例如,笔者带领学生到革命旧址参观,倾听老革命家讲述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里的感人故事,了解历史,接受革命先辈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爱国热情和高尚品质的洗礼;带领学生参观本地优秀企业,邀请企业家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参观陶艺、纸扎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坊,邀请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广西文场传承老艺人讲解文场发展历程,欣赏优秀传统文化;邀请优秀毕业生分享奋斗故事,等等。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的励志教育,触动心灵,树立志向,培养小学生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让学生健康成长。

(二)提升课堂魅力,激发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不持久、以形象思维为主等身心发展特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结合学情,摒弃枯燥乏味的灌输,通过精彩的导入,融游戏、音乐、视频等于课堂教学之中;运用“互联网+”等技术进行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采用风趣幽默、丰富生动的语言,以多元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化难为易,提升课堂魅力,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自然逐步增强。

例如,语文二年级上册《贺年片》一课,要求学生能读会写“壮、祖、海、浪、希、望、收”等生字。笔者在教学中采用分散识字与小集中识字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根据不同生字的字音、字形或者字义等,有所侧重地进行教学设计:采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学习“海”字,给“浪”字编顺口溜——“三点水,加个良,大风一吹起波浪”;用猜谜语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希”字的印象;将“祖”字与“视”“祝”“神”“礼”等字结合起来学习;“望”字比较复杂,笔者主要采用字理教学,依据其字源义进行解析,向学生展示这个字的演变历程,如下图所示:

多元有趣的识字教学生动形象,寓教于乐,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积累多种识字方法,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能力。

(三)不吝赞赏和肯定,培养学生自信心

自信与学习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即自信心促进学习,学习中的成功体验又反过来增强学习自信心。赏识是帮助小学生树立信心的有效方法之一。当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探究成果得到教师的支持和肯定,他们在学习中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增强学习激情,内化学习需求,形成积极进取的内部动力,从而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笔者曾经在甲、乙两个低年级班级做过实验:提出相同的问题,让学生讲述自己得出答案的方法。刚开始,两个班级的学生都是小心翼翼,规规矩矩地按书本上的答案回答。在甲班级,笔者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学生思维慢慢打开,畅所欲言,纷纷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笔者可以借机向学生提出更进一步的学习要求。而在乙班级,当学生照着书本上的答案回答时,笔者表现出不满意,学生见状更加小心谨慎,不再有人愿意举手回答。当笔者再次到这两个班级上课的时候,甲班级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思维很活跃,而乙班级则略显沉闷,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鼓勵,乙班级学生的学习状态才得以改善。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在第一时间赞赏和肯定学生有个性或有创造性的见解,“搀扶”那些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一个温暖的眼神、一个热情的手势、一句真诚的鼓励,都可以满足学生内心的自我肯定,使他们充满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潜能。

(四)重视家庭教育,家校共同激发学习动机

不少学校存在由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组成的特殊群体,且占据了在校学生很大一部分比例。隔代抚养、亲情缺失、交流缺乏等因素造成这些孩子内心封闭、自卑懦弱、情感冷漠等,学习没有目标或厌学。另外,部分家长只知着手赚钱,极少过问孩子的精神需求和学习情况,孩子对父母不满意,学习自然不主动。这些小学生存在一个共性,就是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长作为学生第一任老师、终生老师,其一言一行是一本无字教科书,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就必须唤醒家长的教育自觉,大力提升家庭教育效果,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管齐下,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家庭三方共赢。

抓好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锲而不舍,通过深入、细致、扎实的思想工作感动家长,争取家长对教师教育工作的积极配合;开设家长课堂,打造家长学习成长的平台,邀请经验丰富的优秀家长做经验介绍或邀請教育专家做线上讲座,推荐或分享家庭教育技巧、实用攻略,端正家长教育观念,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帮助家长提升素质;开展亲子教育实践活动,为家长和孩子创造共同游戏和学习的机会,拉近家长和孩子的情感距离等。

笔者曾经在任教的班级实施“亲子手拉手”提升计划,取得极好的效果。班上42名学生,每人都与一名家长固定“抱团”,组成亲子学习行动组。班级制订具体的量化评核方案,“抱团”家长从日常规范、学习行为等方面全程参与量化评定,家长与孩子在学习上同进共退。每个月公布量化情况,评出40%比例的优秀亲子组,照片公布在班级的“温馨小家”专栏,期末再评出班级优秀家长,颁发奖状。两个学期下来,家长和学生的责任心、荣誉感大大提升,家长越来越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关注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学习,并经常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无声的教育、无形的力量,特殊群体的家长也从活动中受到触动,学习到家庭教育的经验、方法并有所感悟,教育自觉性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需求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得到满足,长期良好的导向作用诱发出他们自觉学习的动因,学习效率大幅提高。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提供事实、实例或程序,帮助学生获得并掌握不同领域的知识,而且应该成为一名激发者,紧密联系家长,改变急功近利、不管不问等不良家庭教育模式,克服枯燥乏味、目标单一等学校教育弊端;通过适宜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充满魅力趣味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等,引导小学生逐步明确学习目标,使其感受实实在在的成功,从而乐于参与学习活动,进而实现教与学互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总之,教师以生为本,培养和激发小学生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可以取得最优的教育教学效果,为实现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宝军,程星明.小学生学习动机极其发展性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2).

[2]李颖,马玉芬.教师期望对小学生学习动机影响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

[3]于艳辉.谈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与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4(4).

【作者简介】黄爱华(1977— ),女,广西荔浦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荔浦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荔浦市小学语文学科中心组成员,研究方向为小学学科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激发学习动机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我是小学生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来建立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