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 能动交互”教学方式的基本流程与操作策略

2021-08-16黎有文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教学方式

黎有文

【摘要】本文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小学生数学讲演追辨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的目标、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操作方法、操作流程等关键性问题,论述“问题导学,能动交互,成功激励”的教学策略,构建“问题导学,能动交互”的教学方式,着重在思想方法和操作流程、策略上进行阐述,融思想方法和实践操作于一体,以培养学生的讲演追辨能力。

【关键词】问题导学 能动交互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7-0039-0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本课题研究提出的“问题导学,能动交互”教学方式,注重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确的研究目标、科学的理论基础、清晰可行的操作流程和实施策略是有效落实课题研究的重要基础。

【课题研究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课题研究理论基础】

1.一个以人的核心素养和谐发展为本的“人本时代”和基于信息技术革命为基础的“信息时代”(即新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讲演和思辨能力作为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核心能力,必须从小着力培养,并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全过程。

3.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学习者自我吸取、整合、建构知识的过程。

4.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由内向外整合运用、转化输出、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要素,知识不单单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关系的协作活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6.问题是学习的导航,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思维的动力。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益的关键,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7.从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方式、作业方式、思维模式、交互方式等方面入手,课内外结合、家校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发挥人力资源和信息资源的综合作用,拓展学习内涵、途径和时空,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施策略】以问题解决为纽带,以学习交互为桥梁,以表扬激励为动力。

【操作方法】问题导学—多维交互(多元多样多层)—成功激励。

【基本流程】读写标注→讲知问难→展示讲演→追问辨析→补充评述→反检概括

【基本环节】

一、问题导学(课前)

(一)提出问题,任务驱动

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课后问题、课后习题、学生学情,科学架设问题导学单,并于新课授课前发给学生。

(二)自主学习,读写标注

学生根据导学单的问题,独立自学,边读边做学习笔记,提取所读取到的新知识、新感受,尝试解决问题、提出疑惑,并利用导学单形成个人自学自练自问的成果。

【提醒】教师注意指导学生(低年级学生还要注意指导家长协助)在日常教学中分类收集、整理问题导学单、典型学生成果、家庭活动照片等,形成个人学习成长档案,并定期组织开展总结、个人和小组展示、交流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自主学习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自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交流展示材料的展示功能、激励功能、互相启发功能等。

二、展讲交互(课前—课中结合)

(一)家庭中讲问

学生自主在家里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发现和疑问向家里人或学习伙伴进行展示和讲述,主动请教疑难问题等,可利用导学单、家庭小画板等,把指示讲述、操作演示、绘画板书等有机结合,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多种能力素养的协同发展。活动中,一方面要和学生及家长讲清楚在家庭中让学生自主进行讲问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在家庭讲问中形成的资源,可适当定期组织一些学生家长拍摄的学生在家讲问活动的微视频进行展示分享和交流讨论,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激励,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时间上,可视学习内容及学生个体的不同,由学生自主确定。一般每次讲问时间可集中在一天中的某个时间段,也可能根据家庭实际分几个时段进行。既可以采取现场讲问,也可以通过手机视频等远程交互方式进行。一般建议每次学生讲述一到两个知识点或一两道习题的解答思考过程即可,以10分钟左右为宜。不管孩子讲述的过程是否有序、是否流畅、是否全面、是否有错漏,家长都要遵循“耐心倾听,赏识包容,积极鼓励”的原则,不要仅停留在知识性是否正确的层面来看待孩子的讲问过程,更要从非智力因素等多方面给予孩子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对孩子一时理解不到、思维出错、讲述不清的問题,无论是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家长还是没有能力辅导的家长,都要特别注意学会耐心倾听,赏识孩子讲解演示过程,包容孩子学习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与不足,从多方面积极鼓励孩子,切忌批评打骂或马上简单直接给孩子讲解。对错漏之处,可以追问孩子,如:“孩子,这个地方我感觉还没有听明白,你能再解释一下给我听吗?”进一步调动孩子思考和讲析的积极性;或对孩子说“孩子,这个地方我的理解和你有点不同,你想听听我的想法吗?”或追问孩子:“孩子,这个问题,还有没有其他不同的解决方法?”

(二)小组中讲议

小组内交流个人成果,分享所学所知所感所悟,提出各自的疑难困惑,共同讨论问题,交流体会,进而整合小组各人意见,形成小组合作学习成果,作为向全班展示分享的资料。

要建立常态化学习小组,可以根据任务的不同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如根据课内外学习需要,组建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小组。课堂学习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就近前后同桌两两组合;课外学习小组,可以由2至6人组成,志同道合的好伙伴或就近居住的同学自由组合。组建学习小组,要注意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制订小组学习评比表扬激励机制,指导学生做好角色分工,一般有组长、记录员、发言人、监督员等角色;明确每个角色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一段时间后要适时进行角色轮换,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得到多样的锻炼,体验不同角色的工作方法,培养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注、互相关照、互相理解、互相支持的意识,促进学生领导能力、合作能力、交互能力、表达能力、调适能力等多元能力的发展。

(三)班级中讲议

学生直接利用自己自学作业或小组交流后整合形成的成果,面向全班展示讲解,并主动向全班征求意见,其他学生观看和倾听学生的讲述后,就一些问题进行质疑问难、补充完善或提出不同的见解等。教师在学生充分展示交流讨论的基础上,进行点拨矫正,引导学生整理归纳,形成集体成果。

三、练讲交互(课中)

(一)自主练习。学生独立自主进行练习作业。

(二)互检互问互教。学生同桌或小组间合作,互相交换看,互讲练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对一些困难问题,自觉进行互问互教,互相借鉴学习。

(三)展讲反馈。学生在自主练习或小组交互后,让学生个人或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和讲述练习作业,学生进行观照对比,追问疑惑之处,提出不同的见解等。

(四)析疑矫正。学生相互或在老师引导下,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思辨,矫正错误等。

教师在设置练习时,要注意练习内容要针对性强,练习方式要多样,合理运用变式、题组,开展一题多变、一题多解、一题多联训练,促进知识的纵横互联,实现关键知识点的梯度强化。与此同时,加强对学生全员、全程的学习实效进行流程监测,互检互监、多维反馈,及时发现问题,矫正错误,形成练讲质控的成果。另外,教师要有意识收集、整理学生日常练习作业中的典型错例,分析错因,及时反思研判和主动自我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反思交互(课中—课后结合)

(一)自我回顾反思

学生回顾自学中整理的导学单及课堂中的练习、作业等,进行自我反思,整理出关键知识、概念、典型问题等,对导学单或学习笔记内容进行自我补充、矫正、优化,形成个人学习成果材料。

(二)同伴互助回顾反思

在自我整理、补充、矫正的基础上,再利用同伴互查、互问、互讲、互纠、互考、互教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交流互检,在互检中进一步发现问题、遗漏等,分享学习成功经验,促进共同提高。

(三)家中展示简讲

学生在课后与小组外的其他同伴交换学习卡、作业、笔记或互考互讲关键知识点,或回家后利用作業单、家庭讲演板等向家长展示分享所学所得,简讲所感所疑,或与家长交流讨论等,拓宽学生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渠道,融洽学生与家长的关系,让家长也有机会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感受孩子对所学知识、问题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表达能力等。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导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究
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问题导学案”的有效实施
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方式与方法优选例谈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探析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