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朱灏宇:救人是我的职责

2021-08-10朱灏宇

祝您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救人医务口罩

编者按

每一个生命,都能够发出生命的微光,而当这些微光聚合之后,便会充满温暖,灿若星河。每一个生命都有不平凡的故事,而这些不平凡的故事串联起来,便凝聚成生命的力量。

在2021年刚刚拉开序幕时,一场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国家卫生健康委文化推广平台联合发起并主办的新年公益演讲——《生命的微光》,在央视网、人民日报等众多视频平台同步直播。据不完全统计,直播的总观看人数达到350万。

此次演讲活动特邀9位讲述人用声音传递力量,分享他们对生命、医学与健康的思考。9位讲者中,有逆行的白衣战士、新冠肺炎患者、前往战疫一线采访的记者、流量博主、健康传播人等。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留下的,不应该只是阴霾,更多的应该是那些与温暖、爱有关的记忆。每个人都是英雄,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的故事,都令人感动……

本刊经主办方同意,于2021年4~12期连续刊登9位讲述者关于生命的故事。向每一位英雄致敬!

大家好,我叫朱灏宇,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没想到因为一段救人的视频,我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但其实我真的想说,我只是履行了医务工作者最基本的职责——救死扶伤。

去年(2020年)4月的傍晚,我刚跑完步,回到小区的车里整理衣服时,突然就听到“当”的一声,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砸到的声音。从挡风玻璃望出去,我看到地上一双抖动的双腿。我觉得哪里不太对,好奇地打开车门一看:“坏了,有人出事了!”出于医生的本能,也来不及多想,我车门还没来得及关上,口罩也没有戴,第一时间就跑了过去。

到了跟前一看,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人躺在地上,上半身都在车底,身体在抽搐。当时正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大家都戴着口罩。出于职业本能,我开始判断原因,不可能是被车撞了,身体一直在抽搐可能是癫痫发作。

因为不确定他的颈椎是否受伤,我用手小心翼翼地托着他的头,想把他从车底抱出来。他是一个中年男子,身体还是挺沉的,我下意识地迅速回头,喊周围的人帮忙抬一下。

“赶快拨打120!”把他抱出来的那一刻,我发现他抽搐的身体突然就不动了,我触摸了他的颈动脉,搏动消失了,他的呼吸也消失了,面部呈青紫色。我马上跪在地上,对他进行胸外按压,一边按,一边让周围的人赶紧拨打120,因为我没有拿手机,也没有时间去拨打电话。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候抓住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即将消失的生命的转机。

按压30次左右后,我摘掉他的口罩,他的嘴里有很多白沫和血沫,我又开始喊周围的人赶紧给我一块湿巾或纸巾,想清理他的口腔异物。人群里马上有人给我扔了一包纸,我立刻给他清理口腔,清理完又开始按压。

就在我马上就要对他做人工呼吸的时候,我发现他突然抽动了一下,当他动的时候,我真的快哭了,我真的好激动!经过2分钟的处理,他的脉搏也渐渐恢复,我又问路人谁有速效救心丸,还真的有一位大叔有。我给他舌下含服了4颗,此时小区的工作人员也及时赶到了,我向他们要了一个口罩给保安戴上。此时,救护车也及时赶到了,救护车将他送往了医院,我这颗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

事后,我一如既往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但没想到这段急救的视频被小区的监控探头录下来,传播到了网上。很多朋友给我发信息:“这个人是你吗?你也太厉害了吧!”网友也说:“你飞奔的样子真美!”但是我身边的同事、家人其实都没有做出特别激动的反应,因为我们都是医务工作者,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都是本能,是职责。

这样的救人经历其实也并不是第一次了。

2019年6月,我带儿子乘坐飞机从去西安参加比赛。当时我正在座位上休息,听到飞机广播正紧急寻找医生。我直接冲了过去,看见一位50多岁的阿姨,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双眼紧闭,意识模糊。

“阿姨您还好吗?您哪里不舒服?您是否头晕、恶心、呼吸困难?”我赶紧问她。她还有好多同行朋友,我询问了她的同伴她是否有心脏病、高血压病史等。她当时处于半昏迷状态,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触摸了她的脉搏,感受到她心律不齐,便向空乘人员要了氧气给她吸氧,并给阿姨测量了血压。当时是血压偏低的状态,我建议给这位阿姨转移到稍微宽敞的前舱,乘务长也问我要不要联系地面做紧急处理,我说:“稍等,我需要观察一下。”

没过一会儿,阿姨的状况开始稍有好转,逐渐恢复意識,能跟我沟通并回答我的问题。等到她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之后,我感受到阿姨的担心。于是我就说:“您不要担心,我每过30分钟就过来看一次,量一次血压,一直到下飞机。”

等下了飞机,儿子问我说:“妈妈,刚才那个阿姨好了吗?”我说她没事了。“妈妈你好厉害!”这一刻我非常骄傲,我相信在他的心里,会从小种下一颗善良的种子,就像我从小耳濡目染的一样,他会认为医生是一个伟大的职业,医生能治病救人。

我的父母都是外科医生,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救治过无数患者。我在救人,我的父母也一直在救人。我的母亲是妇产科医生,在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她接到一个电话,就随即奔去医院。我的父亲是一名骨科医生,2008年汶川地震,那时候我还在上大四,我父亲只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我走了,我要去汶川前线。”然后直接就带着医疗队走了,妈妈虽然担心,但同样身为医生,她比谁都更能理解身为医生的责任,她什么也不能说,只说了“注意安全”,我和妈妈连爸爸的面都没见到。

爸爸到了汶川以后,手机没有信号,一直处于失联状态,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他们也一直保持全天20多个小时的工作强度在救人。在爸爸的理解里,医生的职责就是义无反顾,面对一个个生命,我们可能想不到家人,也想不到自己,就是在想如何尽自己所能,挽救他们的生命!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本来就是我们的天职。我们和千千万万的老百姓一样是普通人,但从我们成为一名医者,穿上白衣的那一刻,从我们宣誓的那一刻,我们也就和别人不一样了,因为我们肩上有责任。当面对很多突发状况和危险时,我们不是自己,我们不是父母,我们不是儿女,我们是战士,我们是希望!

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出自己的光芒!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祖国——中国!我们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医者!

2021年1月30日  演讲于南京

文章略有删改

(施琳玲    整理)(编辑    杨小龙)

猜你喜欢

救人医务口罩
救人命的灭鼠药
因为一个口罩,我决定离婚了
诸葛瑾救人
雾霾口罩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我不是药神》:神不存在,能救人的,只有人
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