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格尔对美的艺术的诠释

2021-08-09韦璇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美自由黑格尔

摘要:黑格尔以纯粹范畴的方式重构艺术的本质,认为美的艺术是精神自由的存在,因而将自然美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他认为美学昌盛的时代,比以往更加需要艺术科学,采用分析和综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是最为恰当的。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反思、自我传达的活动过程,具有不可化约性。

关键词:艺术美;黑格尔;精神;自由

中图分类号:B51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艺术是一种解放的力量,它将我们的心智、感情从俗世中解放出来。艺术也是人和世界的基本关系之一。黑格尔对艺术哲学的思考散见于《精神现象学》《逻辑学》与《哲学科学全书纲要》,后世根据其讲义、笔记整理而成的《美學讲演录》(又称《美学》)是黑格尔美学思想形成体系的标志。在《美学》中,他对当时众声喧哗的艺术理论及美学史的观点进行批判,对艺术美的内涵进行了再诠释。

1 美的艺术将自然美排除在外

艺术是人类了解世界、理解世界的主要形式之一。从古代开始,对艺术的评价便褒贬不一。在古希腊,由于理性主义的认识论倾向占上风,艺术这个通道被认为是不可靠的、低级的、粗糙的[1]。柏拉图认为艺术是说谎。亚里士多德则与之相反,认为艺术是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黑格尔之前,谢林已经对古代的艺术模仿说进行了修正,他认为艺术是模仿,但并不是模仿自然,而是模仿自然的创造性的过程,将艺术家视为艺术自律的创造者[2]。

黑格尔在《美学》中首先明确了他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也就是艺术美[3]。并进一步解释,艺术美并不包括自然美[4]。因为人类的自由与精神是艺术产生的根源,美、艺术与精神直接相关。自然美是人把精神的因素投射到自然上,自然才是美的。当我们从美的观点思考自然时,我们是把艺术的概念转移到了自然上,自然美属于精神的美的反映,它并不完善,不是人自由心智的产物。这体现了黑格尔对发源于柏拉图而流行于西方两千年的“艺术模仿说”的彻底拒绝。

黑格尔认为用美的概念可以同时理解自然与艺术。自然美包括的事物,艺术美也同样包括,相反,艺术美还包括了许多自然美不存在的元素。康德认为自然美是一切美的范型,自然美高于艺术。他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美的艺术只有在它显得像是自然的时候,才是艺术[5]。而黑格尔则认为,自然像精神的时候,它才是真正美的。如果风景唤起了我们的某种感情、激起了我们的兴趣而表达了某种东西,那就是美的。自然只有在被像艺术品那样对待的时候,才是美的。例如,当我们看到黄山壮阔之景时,觉得它像一幅水墨画,那么它才是美的[6]。中国人很迷恋树根,把它当作艺术摆件来看。但在黑格尔看来,树根并不是艺术品,因为它没有人的自由发挥,审美的愉悦并不能改变它是一个自然物的本性。

2 艺术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分析与综合的结合

在黑格尔看来,我们研究思考艺术,并不是为了生产更多的艺术作品,而是为了科学地认识艺术。他认为,必须从观念开始,而不是从某一部著作开始。必须把艺术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这样才能避免因理论家的主观偏好而产生倾向[7]。他以人类文明史的眼光看待艺术对人类文化的创制作用,而不像一般哲学家停留在对艺术种种特征的思考上。黑格尔的根本目标是确立一个理论中心,为经验、判断划出界线,为成功的艺术哲学提供标准。

黑格尔认为,用纯粹的先验形式的概念分析对象,是有限的、普遍的,因而无法辨识特殊和个别的差异。分析的方法用于艺术会造成抽象的理念,抽象的理念与经验的实在没有关系,而所有艺术作品都是经验性的[8]。因而用纯粹分析的方法来处理艺术问题时,可得到一个普遍的理念,但整个经验的东西都被排除在外了。黑格尔认为柏拉图把美的概念当作普遍性的对待,忽略了它的特殊与个别的差异,如人之美、声音之美、雕塑之美等,形成了一个空洞的概念。[7]需要用综合的方法对待经验给予的东西。他也看到,在自然科学中,综合程序的第一个阶段就是规定对象,各种各样的定义在对象中井然有序。依赖于各种特征的纯粹经验的方法是注定要失败的,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对对象进行普遍规定之后,还要对它的其他的普遍规定的特殊差异进行说明,进一步在现实中个别实例中显示自己,也就是说,只有普遍性的方法与彰显特殊性的方法相结合,才能规定一个事物[9]。

一个规定是一种理论,是一个普遍建施的构架,它必须通过它的差异和它的例子来说明它的解释力,这说明艺术哲学是分析的和先天的[10]。另一方面,黑格尔认为,艺术接受的概念是各种定义的结果,而这些定义都是在以前讨论艺术的本性中历史地做出的以及它承诺要解释现实艺术品的全部多样性的。就其多样性而言,艺术哲学毫无疑问是综合的和后天的[11]。因此可以说,黑格尔并不试图定义艺术,因为永远无法穷尽人类今后将有的艺术。可是他必须处理这些对象,必须有综合的能力,把过去、现在、未来的不同的有差别的艺术作品都囊括进去。

3 艺术是绝对精神的三种形式之一

黑格尔把艺术提到了绝对精神的高度,也就是说,艺术、宗教、哲学并立为三,代表精神上我们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的三种基本模式。20世纪批判黑格尔的人居多,但许多人仍沿袭他的路径,用艺术作为强大的批判武器来反对西方2500年过度强调理智、认识论、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他向我们展示了,人与世界不仅仅只有一种狭义的认识论的关系(是与不是),艺术的手法能更为深刻、更为复杂地反映人与世界的关系,例如反讽(Irony)等[12]。尽管黑格尔的《美学》中有大量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但他的目的是探索人们从事艺术活动背后的依据。

艺术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展现、自我传达的活动过程。黑格尔认为,在艺术活动中特殊性、普遍性与个体性达到了天然的统一[13]。思考者(欣赏者)是具有特殊性的,而他进行的思考(欣赏)是个别性的,艺术活动的过程是普遍性的,这三者构成了概念的三个必要环节[14]。黑格尔的体系显示,艺术的范围是无限的,因为它以黑格尔体系所有前面的概念为条件。艺术最普遍的主题就是关于主体性的自然规定的事情。爱、死、性、四季的更迭是艺术永恒的主题。这些事情是普遍的,也是抽象的,因而用何种艺术手段表现它们才是重要的、特殊的[15]。

有些人认为,艺术来源于人内心的冲动,如原始人在狩猎过程中产生了叙述或记录的想法,因此他将脑海中的想法刻在石壁上,这便是艺术[16]。黑格尔不同意这种观点,这是将艺术的存在视为一个偶然的人类学的事实,他表明艺术是具有必然性的[17]。不仅是因为绝对精神需要艺术,从黑格尔体系来说艺术是必要的,而且艺术必须被视为不自主的、不可化约的范畴。艺术不可还原为宗教或哲学,因此宗教与哲学代替不了艺术。在中世纪,艺术被视为宗教的仆人,是道德说教的有效媒体。黑格尔认为,艺术没有道德教化的能力,也反对将艺术看作哲学的糖衣或宗教的传声筒,因为艺术是自在的存在[18]。

4 艺术、宗教与哲学的关系

黑格尔在《精神哲学》以及《美学》第一卷中讨论艺术、宗教和哲学三者的關系。他曾说哲学是艺术与宗教的综合[19]。艺术是直观的,宗教是表象,哲学是纯粹思维。但他又说,艺术在没有形成概念的感性内容的时候,先形成了先验表象。

有学者认为,黑格尔将艺术描述为绝对精神的感性形式,宗教是绝对精神的半感性形式,哲学是纯粹理性的形式,这实际上不恰当地混合了实在哲学和现象学的方法[20]。黑格尔的弟子则认为,绝对精神应该是和逻辑学的概念相当,概念的逻辑有三个环节,普遍、特殊与个别,绝对精神也有三个环节,艺术、宗教和哲学,这实际上对应了概念的逻辑。

黑格尔实际上计划了一个艺术到宗教再到哲学的线性过程,而且黑格尔在《哲学全书》中曾说:“艺术在真正的宗教中有其未来。”[21]黑格尔用历史的根据代替了理论的根据,是因为他也受到了那个时代流行的线性进化方式的影响,由17世纪拉马克开创的线性进化论。如同康德的哲学受到古典力学的极大影响,黑格尔哲学极大地受到生物学的影响。过程实际上不分高低,黑格尔没有把历史的方法和体系的方法贯彻到底,因此造成了体系前后的矛盾,也给读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哲学与艺术的区别不应该看是否感性,而应该看表达的意义是否确定。艺术作品的意义相对来说并不确定,宗教包含很多不确定的部分,所以宗教很多的启示可以这样解释,也可以那样解释,可以进行神秘的非理性的解释,也可以进行理性的解释。哲学则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黑格尔认为,如果用三种不同的形式去表达同一对象(例如苹果),可能会造成对象内容的改变[22]。他认为,在这些形式的任何一个中,或者几种形式的混合中,内容是意识的对象,但在这种对象性中,形式的种种规定渗透了内容,以至于在每种形式中,似乎都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对象[23]。例如,哲学家用概念的方式去分析苹果,认为它是诱惑的象征(亚当夏娃尝禁果)、动乱的象征(特洛伊战争的爆发),科学家用实验的方式去解剖苹果,艺术家用绘画的方式去表现苹果,这三种形式分析的内容实际上是不同的。

5 结语

黑格尔的《美学》重构了直到19世纪初西方传统中将艺术与其他任何事物相区分的内涵。他将自然美划出美的艺术领域,但并未完全轻视自然。他主张把艺术当作科学来对待,贯彻先验与经验的方式有机结合的研究方法。因此,他把艺术提到了绝对精神的高度,宗教与哲学是无法替代艺术的,艺术是纯粹自由精神的产物。

参考文献:

[1] 舒婷婷.思想政治教育真善美价值的审视[J].汉字文化,2018(23):198-199.

[2] 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汉字文化,2018(19):56-57.

[3] 贾尧天.《反对本本主义》的历史贡献及现实思考[J].安徽文学(下),2018(9):78-79.

[4] 贾尧天.浅析南方谈话的时代内涵及历史意义[J].戏剧之家,2019(20):99-100.

[5] 贾尧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新时代价值研究[J].汉字文化,2019(11):12-13.

[6] 贾尧天.浅析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J].汉字文化,2019(12):13-14.

[7] 舒婷婷.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中的真善美[J].汉字文化,2018(22):45-46.

[8] 贾尧天.儒法思想比较及启示[J].大众文艺,2019(16):17-18.

[9] 贾尧天.新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人才思想的创新与实践[J].汉字文化,2019(15):103-104.

[10] 叶朗.对《关于费尔巴哈提纲》的几点探析[J].汉字文化,2019(7):99-100.

[11] 叶朗.马克思主义视阈下新自由主义思潮中政府角色探析[J].汉字文化,2019(8):130-131.

[12] 叶朗.从老子“反”的思想述其体系展开[J].大众文艺,2019(11):160-161.

[13] 叶朗.人的社会属性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J].汉字文化,2019(15):50-51.

[14] 叶朗.“野营旅行”环境下平等与共享原则的几点探微[J].戏剧之家,2019(26):27-28.

[15] 叶朗.从老子“道论”浅论“太阳阴阳学说”[J].大众文艺,2019(15):191-192.

[16] 叶朗.《伊利亚特》中英雄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J].戏剧之家,2019(32):190-191.

[17] 叶朗.真理、诚实以及个体生活意义的深层意蕴探寻[J].戏剧之家,2019(34):35-36.

[18] 张静屹.浅谈审美标准[J].汉字文化,2020(16):105-106.

[19] 叶朗.新时代人才思想时代性探析[J].汉字文化,2020(8):120-121.

[20] 叶朗.葛兰西意识形态思想中的时代特征探寻[J].汉字文化,2020(11):150-151.

[21] 叶朗.对莫泊桑《羊脂球》的现代性解读[J].汉字文化,2020(16):77-78.

[22] 徐晨.从《实践论》看马克思实践哲学在中国的继承与发展[J].汉字文化,2020(24):60-61.

[23] 贾尧天.论网络语言对现代普通汉语的重要性和影响[J].汉字文化,2020(06):7-8.

作者简介:韦璇(1996—),女,江苏无锡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美学。

猜你喜欢

艺术美自由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
论黑格尔的道德行为归责理论
美国垄断不了“自由”“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