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质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2021-08-09高竹薇杨廷仙何军晶马丽莎苗晓玲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中医体质穴位贴敷

高竹薇 杨廷仙 何军晶 马丽莎 苗晓玲

摘要:目的 研究补中益气散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质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 将中医体质测定结果为气虚质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7例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盆底康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补中益气散穴位贴敷,敷贴气海、关元、中极、双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穴位。观察比较2组气虚体质转化分、主观尿失禁等级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QOL)分数转化。结果 治疗组气虚质转化分数、主观尿失禁等级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QOL)评分在干预后较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中益气散穴位贴敷联合盆底康复治疗气虚质压力性尿失禁的效果明显,能提高临床治疗的疗效。

关键词:穴位贴敷;中医体质;气虚质;压力性尿失禁

中图分类号:R2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6-0097-03

压力性尿失禁[1](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指喷嚏、咳嗽、大笑或运动等腹压增高时出现不自主的尿液自尿道口漏出。研究发现,SUI产后发病率16.0%~35.0%[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SUI的发病率将进一步升高。

中国医学中并无“压力性尿失禁”的记载,根据症状表现归属“小便失禁”、“遗尿”、“尿失禁”范畴,多因肾气亏虚,下元不固,膀胱失约,或脾虚气陷及膀胱虚寒,不能约摄尿液所致。此病机仍以气虚为本,脏腑虚弱,气化无权,开阖失常。本研究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实施中药穴位贴敷结合盆底肌生物反馈仪治疗,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資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6月1日—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健康管理中心拟诊轻中度SUI患者67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37.12±10.10)岁。对照组33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35.10±6.25)岁。2组患者年龄、气虚体质转化分、主观尿失禁等级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1]。主观分度:采用Ingelman-Sundberg分度法。轻度:尿失禁发生在咳嗽和打喷嚏时,不需要使用尿垫;中度:尿失禁发生在跑跳、快走等日常活动时,需要尿垫;重度:轻微活动、平卧体位改变时等发生尿失禁。

1.2.2 中医体质辨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3]判定体质类型。根据公式计算出原始分数及转化分数,选出判定为气虚质患者。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中医体质学气虚质患者。(2)符合轻中度SUI诊断的女性患者。(3)精神正常,能较好配合完成治疗、调查者。(4)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1)需手术治疗患者。(2)因膀胱尿道炎症、尿道阴道瘘等原因导致的尿失禁。(3)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

1.5 方法

1.5.1 对照组 予盆底康复治疗。用VISHEE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SA9800进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肌电触发电刺激+kegel锻炼治疗。前6次予神经肌肉电刺激+kegel锻炼治疗,后6次改为肌电触发电刺激+kegel锻炼治疗,治疗师根据Glazer评估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康复训练,适当进行调整。每次治疗时间30 min,1周3次,12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月经期停止治疗。

1.5.2 治疗组 予盆底康复+穴位贴敷治疗。在对照组盆底康复训练基础上加入穴位贴敷疗法。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后用补中益气散(党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炙甘草、益智仁、金樱子、桑螵蛸)敷贴气海、关元、中极、双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穴位,每次用量约0.5克。取适量药膏抹于3M医用透气敷料(规格6×6 cm)中央,敷贴于上述穴位,用特定电磁波治疗灯照射30 min后,保留6 h撕去敷贴,抹去药膏即可。频率及疗程同对照组。

1.6 观察指标

1.6.1 气虚体质转化分 根据公式计算出原始分数及转化分数,判断出平和质及偏颇质的体质类型,挑选符合气虚体质患者,在治疗前后均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具体如下。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

转化分数=[(原始分一条目数)/(条目数×4)]×100

1.6.2 主观尿失禁等级评分 指SUI的等级。依据产生尿失禁的诱因分为0~4级。0级为无尿失禁;1级为强压力时,即运动、跑步;2级为中等压力时,即阵咳、笑、喷嚏、提重物;3级为弱压力时,即一次性咳、走路、下蹲、意外移动;4级为最小压力、变化体位时。此项等级记分能更好的反映出产生漏尿时的压力强度。

1.6.3 尿失禁生活质量评价量表(I-QOL) 由美国华盛顿大学Wagner等人研制的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 I-QOL)。I-QOL是尿失禁的特异性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包含22个问题,5个备选答案,分别是“极端地”、“相当多”、“中度”、“轻度”、“否”。

评分=(合计分数-22)/88×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气虚质转化分数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主观尿失禁等级评分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治疗组和对照组尿失禁等级评分均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3 2组尿失禁生活质量比较 2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治疗组和对照组尿失禁生活治疗评分均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SUI现代研究 尿失禁即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据统计,大约25%~45%的成年女性患有尿失禁,这其中约一半为SUI[4]。女性控尿机制与尿道、膀胱、盆底结缔组织、肌肉、神经密切相关,性生活、妊娠、分娩过程都对盆底肌肉、结缔组织有一定损害,吴龙英[5]对94名产妇追踪研究发现,阴道分娩、产前有SUI产钳助产及会阴撕裂是产后SUI的危险因素。盆底肌松弛后支撑不足,尿道向下移位,当腹压增大时,压力只传膀胱,不能同时传至尿道,尿道阻力不足以对抗膀胱压力而导致尿外流。当前对于治疗轻中度SUI多选用保守治疗,主要为盆底康复训练治疗,包括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治疗、kegel训练等。盆底康复训练治疗SUI机制其一可刺激结缔组织、肌肉,从而引起组织、肌肉的功能发生改变;其二可刺激盆底神经使阴部神经兴奋,通过感觉纤维传递到骶排尿中枢,从而抑制副交感神经,使排尿减少。证据表明,超过38%的SUI患者通过至少3个月的盆底肌肉锻炼获得明显改善,达到临床治愈[6]。

3.2 中医体质与SUI 体质可分为9种,即平和质、阳虚质、特禀质、阴虚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气虚质、痰湿质[7]。体质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罹性以及病理过程中病变发展的倾向性[8],因此某个类型的体质极易罹患某个类型的疾病。

《灵枢·本输篇》曰:“三焦者……实则闭瘾,虚则遗溺。遗溺一证……遗失也。有不禁者,以气门不固……又有气脱于上,则下焦……遗失不觉者,此虚极之候也。总之,三者皆属虚证……必以气虚而然。盖气为水母,水不能蓄,以气不能固也……甚至气脱而遗……此惟非风证及年衰气弱之人,或大病之后多有之。”《素问·灵兰秘典论》记载:“膀胱者……气化则能出焉。”《素问·脉要精微论》曰:“水泉不止,膀胱不藏者,必以气虚而然。”津液的排泄,主要是依靠汗液、尿液、大便和随着呼吸排出的水气;津液生成、输布、排泄及其维持代谢平衡,依赖于气和许多脏腑一系列生理功能的协调平衡。所以,不论是气的病变或许多脏腑的病变,均可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排泄,破坏津液的代谢平衡。而尿液的排出依靠肾和膀胱的气化作用、固摄作用,一身之气亏虚后则易导致尿潴留、尿失禁等小便的变化。因此气虚体质与SUI发病关系密切。

3.2 补中益气中药穴位贴敷 补中益气散根据《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加减得来。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医学衷中参西录》:“能补气,兼能升气,善治胸中大气下陷。”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能促进DNA和蛋白质合成,从而改善机体对环境适应能力,对气虚患者效果明显[9];配伍白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具有益气健脾功效,被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白术化学成分主要是倍半萜、三萜、香豆素等,具有调节子宫平滑肌、抗氧化、促进代谢等作用[10]。党参、炙甘草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黄芪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脾胃引经最要药也。”益智仁辛、温,归肾、脾经,具有暖肾固精缩尿功效,补益之中兼有收涩之性,治疗小便频数;金樱子酸、涩、平,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之功,治疗遗尿尿频;桑螵蛸固精缩尿,补肾助阳,与益智仁、金樱子同用,加强固肾缩尿之功,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使气虚得补,气陷得生,诸证自愈。

综上所述,中药补中益气散穴位贴敷联合盆底康复治疗对气虚质压力性尿失禁治疗效果良好,可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0):796-798.

[2]余嵘,王细生,张泽键,等.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轻中度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5,30(6):530-532.

[3]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304.

[4]张广美,谢臻蔚,孙秀丽,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与康复[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178

[5]吴龙英.妊娠和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以及早期盆底康复锻炼的疗效观察[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5.

[6]Urinary incontinence:the management of urinary incontinence in women.National Collaborating Centre for Womens and Childrens Health.October 2006.

[7]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1-8.

[8]何裕民,王莉,石凤亭,等.体质的聚类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6(5):10-12.

[9]曾镜祥.中药穴位敷贴治疗产后气虚型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10]姚兆敏,陈卫东,仰忠华,等.白术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J].中草药,2019,50(19):4796-4807.

(收稿日期:2021-04-13)

猜你喜欢

压力性尿失禁中医体质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护理疗效研究
加味枳术丸配合腹部拔罐穴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盆底肌力强度在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预测和干预中的作用研究
穴位贴敷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推广
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进展
尿动力学检查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