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伏贴结合揿针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

2021-08-09臧平王烨林洪汉青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6期

臧平 王烨林 洪汉青

摘要:目的 探究三伏贴结合揿针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其中将接受三伏贴结合揿针治疗的患者作为三伏贴+揿针治疗组,将接受单独三伏贴治疗的患者作为三伏贴组,将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西药组。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症状量化评分,复发率。结果 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较,三伏贴组、西药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差(P<0.05);治疗后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三伏贴组、西药组的症状量化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较,三伏贴组、西药组的复发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 应用三伏贴结合揿针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的症状量化评分,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机体内出现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趋向于理想化,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伏贴;揿针;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症状量化评分

中图分类号:R765.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6-0057-03

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属于一类普遍存在的鼻部疾病,其因机体的遗传、环境和饮食等多种内外因素具有紧密的关系[1]。发病时大部分患者会常年出现鼻痒、打喷嚏等多种临床症状,对患者日常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对患者进行及时且有效的临床治疗[2]。临床上普遍利用西药治疗该疾病,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理想[3]。随着现阶段中医的广泛应用,三伏贴、揿针两种中医治疗方式联合应用成为具有理想效果的临床治疗方案[4]。本文研究分析了三伏贴结合揿针对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5月收治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三组,其中将接受三伏贴结合揿针治疗的患者作为三伏贴+揿针组,将接受单独三伏贴治疗的患者作为三伏贴组,将接受西药治疗的患者作为西药组。三伏贴+揿针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为:18~56岁,平均年龄为(34.2±1.5)岁;病程为:12~36个月,平均病程为(24.8±2.2)个月。三伏贴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为:19~58岁,平均年龄为(33.8±1.8)岁;病程为5~18个月,平均病程为(11.3±1.8)个月。西药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18~57岁,平均年龄为(33.7±1.6)岁;病程为12~46个月,平均病程为(30.2±2.3)个月。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5]拟定,标准如下:(1)连续喷嚏、鼻塞、清水样涕和阵发性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项症状持续或累计超过1 h,同时存在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2)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有水样分泌物等体征。(3)血清IgE>(62+12)U/mL;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EC)≥1%;血液EC(50~300)×106/L,均高出正常值。

1.3 方法

1.3.1 三伏贴+揿针组 三伏贴处方:按照2∶2∶1∶1∶1∶1∶1∶1的比例将白芥子、延胡索、细辛、甘遂、辛夷花和白芷、公丁香和黄芪等药材进行配伍;穴位贴敷时选取大椎、肺俞、风门和脾俞、天突、膻中以及中府等穴位。揿针操作实施时选取印堂、迎香和列缺、足三里等穴位。其操作方法如下:各项药材按照上述配比研粉后密封等待使用,选取50 g药粉贴敷与生姜汁混合并调匀,搓成直径为1 cm的药丸,将其按压在穴位贴敷料中心同时贴敷在每个穴位上。选取规格为0.2×0.6mm的清铃揿针对印堂、迎香、列缺穴进行贴压,同时利用规格为0.2×1.5 mm的清铃揿针对足三里穴进行贴压。穴位贴敷时长持续4~6 h,而值得注意的是如出现皮肤辣痛、奇痒情况,则应该马上停止贴敷,同时应用清水对贴敷处皮肤进行擦拭,揿针留针时长为48 h,同时提醒患者每天按壓穴位3~4次,每次每穴持续60 s。自三伏天入伏当日起到出伏日止40 d,每周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

1.3.2 三伏贴组 患者均接受三伏贴治疗,其用法同三伏贴+揿针组方法。

1.3.3 西药组 患者均接受西药治疗,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其每次服用5mg,每天一次,持续治疗6周。

1.4 观察指标 (1)对比临床治疗效果。(2)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化评分情况,症状量化症状评分范围为0~15分,评分越低则表明患者的疼痛感越少,预后情况越好。 (3)对比治疗后1、3个月的复发率情况。

1.5 疗效标准 参照《过敏性疾病诊疗指南》[6]进行疗效评估,其标准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量化评分总改善率超过66%。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量化评分总改善率处于26%~65%处于范围内。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量化评分的总改善率低于2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2.0进行分析,所有数据当中,(%)类计数数据,行χ2检验检测;(x2±s)类计量数据,行t检验检测;P<0.05时,提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较,三伏贴组、西药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差(P<0.05),见表1。

2.2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治疗前,三伏贴+揿针组、三伏贴组、西药组的症状量化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三伏贴组、西药组的症状量化评分明显更高(P<0.05),见表2。

2.3 3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复发率比较 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较,三伏贴组、西药组的复发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3。

3 讨论

现阶段,变应性鼻炎疾病依据病症持续时间的长短,将其分为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和间歇性变应性鼻炎两种类型。其中本文主要研究的持续性变应性鼻炎虽然未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脅,但能够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病情持续发展则以及引发支气管哮喘、鼻-鼻窦炎等严重并发症[7]。因此,制定及时且有效的治疗方案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8]。临床上普遍应用西药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其治疗效果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效果较差。而随着中医的发展,三伏贴和揿针的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具有治疗长期性和持续性,能够更好地消除“宿根”的邪气,促使机体内正气恢复,持续增强机体免疫力,效果较理想[9]。

由研究结果表明,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较,三伏贴组、西药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更差(P<0.05),说明将三伏贴结合揿针的治疗方案应用于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可以明显增强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极佳。主要是因为:(1)三伏贴在不同时间段贴敷不同穴位,可以在养护肺、脾、肾三脏器的最佳时机进行滋养,主要以扶正为目的,鼻为肺进行气司呼吸的重要器官,脾器官则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头,肾则为机体主纳气的重要器官,上述三种器官均对机体鼻鼽的治疗产生影响,促使其效果趋于理想化[10]。(2)揿针治疗实施过程中将皮内针刺至机体的腧穴皮下,同时将其实施有效固定,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可以激发患者体内的卫气,进一步全面发挥卫外固表和祛邪外出等效用[11]。另外,揿针具有小巧、较短的特点,可以有效保障患者的安全性,同时也尽量减少因针刺产生的疼痛感,从而提高患者的耐受度。两种方式联合应用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满足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治疗效果的需求[12]。

由研究结果表明,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三伏贴组、西药组的症状量化评分明显更高(P<0.05),且与三伏贴+揿针组相比较,三伏贴组、西药组的复发率明显更高(P<0.05),说明应用三伏贴结合揿针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机体的疼痛和临床症状,复发率极低,效果比较理想。主要是因为:(1)中医中三伏贴治疗通过对机体内的大椎、肺俞、风门和脾俞、天突、膻中和中府等穴位进行药材贴敷,促使药材效用直接作用于各个脏器部位,有效发挥通利鼻窍、通经活络的效用,其可以有效对组胺成分的合成、释放进行抑制,降低不同种类炎性物质的分泌量,从而尽可能改善机体的过敏性症状[13]。(2)揿针治疗方式利用对可以通过对机体印堂、迎香、列缺穴和足三里等穴位进行刺激能够发挥疏通鼻窍的效用,也可以减少因机体不适产生的负性情绪。同时可以有效调节三焦原气和机体内脏腑经络虚实,其也具有显著的宣肺平喘和理气止咳效用,有效保护机体内各脏器[14]。(3)两者联合应用具有长期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了患者治疗后1、3个月的复发率,优化治疗效果[15]。

综上所述,应用三伏贴结合揿针治疗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可以有效降低机体的症状量化评分,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机体内出现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趋向于理想化,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任霞,宁云红.中药调理体质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38(9):1058-1061.

[2]黄河银,宋永清,何恒胜,等.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分析成都市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健康情况[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8):576-583.

[3]杨莎莎,刘代恩,刘志庆,等.穴位埋线联合体质调理治疗肺气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8):494-497.

[4]陈丽鸿,刘成刚,江洪.鼻息肉与变应性鼻炎对慢性鼻-鼻窦炎主客观量化评估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53-57.

[5]顾之燕,董震.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6]刘光辉,祝戎飞,黄南,等.过敏性疾病诊疗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216.

[7]黄贇,刘丽娟,尹燕丹,等.标准化尘螨特异性皮下免疫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伴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长期随访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8,13(2):17-20.

[8]季东翔,谈家瑢,虞和伟.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治疗中疗效、安全性及依从性的Meta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54(12):894-901.

[9]郭艳红,郭洁,翟祎.苍耳辛夷汤加减联合信必可治疗老年变应性鼻炎并哮喘的疗效及对血清IgE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2):460-464.

[10]王俊杰,蔡纪堂,王慧敏,等.补阳疗嚏汤治疗变应性鼻炎肾阳亏虚证的疗效观察[J].中药材,2018,41(5):1219-1222.

[11]温思露,李芬,赵凡,等.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调控变应性鼻炎免疫偏移的实验研究[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55(4):384-390.

[12]黄雨,张睿欣,刘运可,等.学龄儿童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炎3年后回访的临床特点及发生哮喘情况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8,34(9):1491-1494.

[13]刘艾竹,王学艳,尹金淑,等.蒿属花粉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20):1580-1583.

[14]冀永进,安云芳,薛金梅,等.鼻内镜下经蝶筛隐窝单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8,32(19):14-17+22.

[15]宋小云,张俊杰.舌下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炎症因子及自噬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20,34(3):43-47.

(收稿日期: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