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兰跌打膏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临床观察

2021-08-09黄锦豪容健华陈新益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疼痛

黄锦豪 容健华 陈新益

摘要:目的 观察黄兰跌打膏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予手法复位及外固定,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外敷黄兰跌打膏,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其疼痛、肿胀情况以及骨痂形成的时间,并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肿胀周径比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程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出现骨痂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黄兰跌打膏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骨折后的疼痛、肿胀情况,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关键词:黄兰跌打膏;四肢闭合性骨折;疼痛;肿胀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21)06-0040-03

四肢闭合性骨折是指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表现为肢体疼痛、肿胀以及功能障碍等[1],临床上常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等手法进行治疗,此法虽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但却不能明显地改善患肢疼痛、肿胀的情况。而多个研究表明中药外敷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还可通过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减轻疼痛、肿胀问题[2-4],黄兰跌打膏为本院制剂,具有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效,配合手法复位治療四肢闭合性骨折之疗效确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至台山市中医院骨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82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18~68岁,平均(35.2±12.3)岁;病程7~65 h,平均(35.8±18.4)h;骨折部位:肱骨6例,尺桡骨16例,股骨5例,胫腓骨14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19~69岁,平均(36.7±11.2)岁;病程9~66 h,平均(40.3±19.6)h;骨折部位:肱骨4例,尺桡骨18例,股骨6例,胫腓骨13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骨折部位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骨伤科诊疗学》[5]中“闭合性骨折”的诊断标准制定:(1)有明显外伤史。(2)症状:局部疼痛、活动受限。(3)体征:局部压痛、肿胀、皮下瘀斑、肢体功能障碍、畸形、异常活动、骨摩擦者等。(4)经影像学确诊为闭合性骨折。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以上诊断标准,且发病在3 d内,骨折部位位于四肢者。(2)年龄在18~70岁之间。(3)了解本研究的基本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1)开放性骨折、骨病所致的病理性骨折等其他骨折类型者。(2)合并感染,或其他重要脏器、大血管、神经损伤者。(3)患处皮肤破损、溃烂,或合并有水泡、湿疹等皮肤病者。(4)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系统疾病者、精神疾病者。(5)对本项目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6)无法表达自身感受者;⑦依从性差者。

1.5 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根据骨折部位,予施行闭合性骨折复位手法,经X线确认复位成功后予夹板外固定,用绷带对夹板进行固定过程中,将缠绕起点设定在骨折下部,将上下各1个关节固定起来,保持适宜的松紧度。

1.5.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外敷黄兰跌打膏,当复位成功后,先清洁骨折部位皮肤,再取适量黄兰跌打膏均匀摊于棉垫上,厚约0.5 cm~1 cm,范围大于骨折瘀斑或肿痛区边缘约2 cm,敷于骨折部位,外加夹板固定,外固定方法与对照组一致。每日2次,每次敷药4h,连续治疗2周。

1.6 观察指标

1.6.1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7、14 d采用VAS评分法对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该法将疼痛分为0~10分,得分越高则疼痛越明显,其中4分以下为轻度疼痛,5~7分为中度疼痛,8分以上为重度疼痛。

1.6.2 肿胀周径比 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3、7、14 d测量2组患者患肢最肿胀处的周径,以及健肢同一部位的周径,计算肿胀周径比,其中肿胀周径比=(患侧周径-健侧周径)/健侧周径×100%。

1.6.3 骨痂形成的时间 治疗后,用X线观察2组患者骨痂形成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骨痂形成的时间。

1.6.4 安全性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有无皮肤破溃、瘙痒、皮疹及全身毒性反应。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当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1/3为显效;当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1/5,且<1/3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值:肱骨骨折4~8周,尺桡骨干骨折6~8周,桡骨远端骨折4~6周,股骨颈骨折12~24周,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8~12周,胫、腓骨干骨折8~10周。)

1.8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2±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对比;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对比。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80%,观察组为95.12%,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基础下,外敷黄兰跌打膏可明显提高疗效。见表1。

2.2 2组患者的VAS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前,对比2组患者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基础下,外敷黄兰跌打膏可明显改善骨折后的疼痛。见表2。

2.3 2组患者的肿胀周径比变化比较 治疗前,对比2组患者的肿胀周径比及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肿胀周径比VAS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的肿胀周径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消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在常规复位手法及外固定基础下,外敷黄兰跌打膏可明显改善骨折后的肿胀。见表2。

2.4 2组患者骨痂形成的时间比较 治疗后,对照组平均出现骨痂时间为5.8周,观察组为4.4周,观察组平均出现骨痂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常规手法复位及外固定基础下,外敷黄兰跌打膏能促进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见表3。

2.5 安全性评价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红斑、瘙痒,能耐受,持续2~3天后自行缓解,未影响治疗结果,表明该治疗方法安全性能较高。

3 讨论

四肢闭合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在中医学里属于“骨斷筋伤”、“折伤”、“跌扑损伤”范畴,因断骨伤筋、脉络受损而伤及气血,血溢脉外,瘀滞脉道,经气不通而发为疼痛,津液停留而发为肿胀,正如《普济方·折伤门》所言:“若因伤折,血动经络,血行之道不得宣通,瘀积不散,则为肿,为痛”。故而多主张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为治疗原则,所谓血活则瘀积散,瘀散则骨折能接也。

黄兰跌打膏是本院院内制剂,自投入临床使用以来,疗效显著,且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少,深受广大患者好评。黄兰跌打膏由骨碎补、北刘寄奴、当归、大黄、黄芩、黄柏、泽兰、甘草共八味药组成,其中骨碎补温而下行,专入肾家,以理骨病,乃伤科要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可从提高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以及促进血钙磷沉积等多方面增强骨折愈合能力[7];大黄既是气药,又是血药,功擅活血化瘀、行气止痛[8],唐宋《日华子本草》誉赞其可“通宣一切气,调血脉,利关节”;北刘寄奴功擅破血通经、消瘀止痛,古人称其为“破血之仙剂”,泽兰、当归则可补气血、散瘀血、通经脉,三药合用可使“瘀血去、新血生、肿痛消”;黄芩、黄柏苦寒沉降,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有研究指出两者抗炎效果显著,且黄芩中所含的黄酮类物质还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9-10];甘草味甘性平,主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称其可“坚筋骨、长肌肉、倍力”。诸药合用,相辅相成,则“活血止痛、祛瘀生新”之力专,使得瘀积散、肿痛消、筋骨接也。而且黄兰跌打膏采用外敷法,药物通过透皮吸收直达病所,一可提高疗效,二可减轻脾胃负担,减少副作用。

本研究在手法复位及外固定的基础上外敷黄兰跌打膏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治疗后其VAS评分、肿胀周径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骨痂出现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并且在治疗中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能较高。由此得出,黄兰跌打膏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疗效确切,不仅可明显改善骨折后的疼痛、肿胀情况,并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适合作为四肢闭合性骨折的一种补充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施祀.中医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60.

[2]檀少强.中医药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研究与应用[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8):85-87.

[3]刘卫,李裕林,蒋建军.中药外治法在骨折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32):129-133.

[4]江顺波,陈国珍,郑嘉琦.消肿止痛膏对四肢骨折后急性肿胀患者疼痛、炎症因子及微循环状态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20,29(6):1062-1065.

[5]张世明.中医骨伤科诊疗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1-52.

[6]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39-342.

[7]刘玲玲,曲玮,梁敬钰.骨碎补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2,24(1):4-9.

[8]谭成钢,尹光玉.浅谈大黄在骨伤科的应用[J].四川中医,2006,24(2):46-47.

[9]左亮.黄芩提取物抗炎镇痛耐缺氧及抗疲劳作用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157-2158.

[10]王荣.川黄柏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173-174.

(收稿日期:2021-01-14)

猜你喜欢

疼痛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创伤骨科患者疼痛控制和满意度的影响
疼痛的早期护理干预对于减轻肝胆外科术后疼痛的有效性探讨
谢谢你曾放过我
怎么疼痛分类呢?
把疼痛赶走!
怎么给疼痛分类
挣脱这种疼痛
别把疼痛不当病
快乐也能赶走疼痛?
疼痛到底有多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