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会展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2021-08-07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杨朝越罗筱雅李静绵张丹虹胡斯诺

商展经济 2021年14期
关键词:湾区会展业会展

华南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杨朝越 罗筱雅 李静绵 张丹虹 胡斯诺

1 研究背景

广州是我国会展业三大一线城市之一,广州会展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全国名列前茅。尽管广州是我国主要的国际会议城市,但举办国际会议的能力却远逊色于北京和上海。据《ICCA国际会议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8年北京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高达93场,是广州的4.7倍,而上海则是82场,是广州的4.1倍。因此可以看出,广州会展业的竞争力在国内虽然强劲,但是仍落后于上海和北京[1]。

同时,据ICCA发布的《全球会议目的地国家及城市排行榜》近五年(2015年—2019年)中国主要国际会议城市分布排名(不含港澳台地区),广州与南京排名相当,位于第五位及第六位,武汉和杭州紧随其后,近五年(2015年—2019年)所举办的国际会议数量与广州相比,均仅相差10场左右。

因此,广州会展业当前的发展处境并不十分乐观,业内普遍对于广州会展业的未来发展预期有所下降。

2 近五年的发展现状

2.1 展会承办

笔者通过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建设的全国性展览信息平台,如中国贸促会信息中心运营的“今日会展”,企业自主研发运营的展览信息平台,如中国会展杂志社运营的“会展在线”“展酷网”,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各地贸促系统会员单位等平台,对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进行收集,整理2015年至2019年,共5年时间内广州地区的数据,得出如下结果,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15-2019年各行业会展类型数量

表2 2015-2019年各行业会展类型比例

2.2 政策支持

2.2.1 优先发展政策

会展经济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会展业已为广州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广州市着重加快会展业的发展。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年-2020年)》,广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决定》以及《广州市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规划纲要》的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规划、调节、监管、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推动会展业各类经营主体公平、有序地竞争发展;坚持产业联动与专业化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会展业与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特色产业融合互动,加快会展专业化的步伐;坚持重点培育和大力引进相结合,做强做大重点专业会展和品牌会展,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展会企业和品牌展会落户;坚持错位竞争与协调发展相结合,加强与国内外会展城市、企业、项目的合作和协调,力争将广州打造成为亚洲会展名城和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

2.2.2 人才使用政策

为解决会展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广州除部分高校开设会展管理专业培养会展相关专业人才以外,现行的《关于促进广州市会展业加快发展若干意见》明确规定会展业将建立专业培训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会展专家、学者以及业内成功人士,对本市展览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同时各会员企业也应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协会或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3 发展中的问题

3.1 展会承办

3.1.1 展会数量趋势

总体而言,近些年来广州在国内展览城市中排名稳定靠前,所承办的展会以大规模展览为主,近年来展览数量受全球经济形势影响,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存在下降的倾向。

3.1.2 展会行业类型

调查问卷的结果表明,近80%的参加过广州会展的普通游客倾向于参加服务业类型的会展,而2015年到2019年服务业的比例均未超过20%。

尽管各行业会展的服务对象并不全是普通游客,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也相应提高,会展作为方式类型之一,可以满足这一需求。更多普通游客参与其中,使会展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为相关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合作机会。

3.2 会展人才管理

3.2.1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足

首先,由于我国会展教育起步较晚、会展专业尚属于一个新兴专业,我国以会展方向为专业背景的教授学者较少,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理论知识专业性不足等问题。

其次,这些从事会展专业教育的教师基本具有硕士、博士的教育背景,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这意味着他们大多缺乏会展行业的从业经验,然而会展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即使这些教师可以通过上述各渠道的培训夯实自身的会展专业理论基础,但他们仍将面临实践实训经验不足的窘境。

最后,应当意识到,会展业态的发展具有动态性,然而高校的师资队伍却是相对稳定、相对“固化”的,这将导致会展专业课程变动性、延展性不足的状况。

3.2.2 校企合作机制不够成熟

会展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广州9所开设会展专业的高校目前仅有3所开设了专业实习(校企合作)项目,能够给予学生在行业中实践成长的机会,而其余大部分高校均仅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没有任何的前置性训练及校企实习的对接。

4 可持续发展对策

4.1 重视湾区特色会展人才的培养

会展人才的职业能力可分为关键能力和专业能力。关键能力主要是指会展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一般职业活动都要求的基本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完成会展专业职业活动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2]。

广州具备了独特的毗邻港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地理优势,广州会展业人才的培养理所应当结合大湾区特色进行拓展能力的培养,比如大湾区会展物流以及港澳法律法规、葡语翻译等特色课程,并加强其在实践当中的运用。

4.2 培育粤港澳大湾区会展品牌群

广州可以借鉴上海的经验,并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特色,培育粤港澳大湾区会展品牌群。湾区的发展涉及多个方面,在湾区金融发展方面,可以着重培育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峰会以及科技峰会等会展品牌;在服务业发展方面,可以着重培育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博览会以及文化博览会等会展品牌;在华人华侨文化发展方面,可以着重培育华人华侨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会展品牌;在国际会议创办方面,可以培育粤港澳大湾区联席峰会以及湾区城市发展论坛等会展品牌。在上述众多会展品牌中,应至少培育3至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会展品牌。

以广州为基点,通过塑造粤港澳大湾区会展品牌群,培育广州会展品牌影响力,提高广州会展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

4.3 借助湾区优势提升对国际会议的常驻吸引力

承办国际会议,是提升会议承办城市会展影响力的重要途径。重大国际会议主要包括政府间会议、跨国集团年会以及协会会议等,如APEC、ESCPA、《财富》论坛、世行年会等,足以对亚太乃至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此前,IFF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为在粤港澳大湾区寻求更多的金融合作决定永久落户广州,成为在广州永久常驻的首个世界级金融峰会。

除国际金融会议以外,全球智能工业大会、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同样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机遇,选择永久驻扎广州。由此可见,广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核心,对于国际会议的吸引力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2017年财富国际论坛、2018年世界航线大会、2019年世界港口大会、2019年世界律师大会的成功召开也让广州声名鹊起,广州在国际会展版图上的位置也越来越亮眼,因而广州实际并不缺乏承办国际性会议的机遇,在机遇之上,广州更应当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域发展优势、政策发展优势、经济发展优势以及文化发展优势,吸引国家级、亚太级别乃至世界级别的会展、论坛常驻,将广州打造成为世界第一会展湾区的核心。

猜你喜欢

湾区会展业会展
拨开迷雾破而后立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互联网时代会展业的出路何在?——广州市会展业行业协会访谈
如何发展海南会展业?
西安会展业发现状及策略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