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非线性编辑”智慧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

2021-08-05孙晓梅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

孙晓梅

(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提出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推动“互联网+”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快智慧教育发展[1]。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非线性编辑”课程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在相关专业开设多年,在各个专业共同努力下,该课程已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料如课程标准、教学课件、经典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习题集等,并构建了以云课堂智慧职教为平台的“非线性编辑”课程,为构建“互联网+”环境下“非线性编辑”课程智慧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教学模式构建

“互联网+”环境下智慧教学,主要实现课内和课外、线上和线下、教学和辅导的互通互联,打通教学各个环节,使教学不单单是课堂教学,而是泛在的、移动的,实现处处能学、时时可学,能满足个性化学习需要。另外,在进行智慧教学模式构建时,要融合线上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根据学生特点,依据教与学理论,构建智慧教学模式(见图1)[2]。

图1 智慧教学模式

2 “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平台搭建

本智慧课堂主要采用云课堂智慧职教教学平台,该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在课前通过MOOC资源库和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教学课件等进行自主学习[3],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讨论区进行及时评价和问答,完成知识的初步建构;课中,学生可以通过头脑风暴、小组PK、提问等教学活动完成知识的内化;课后,通过总结、作业,实现巩固提升,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另外,该平台还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方便教师更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对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做到有的放矢[4]。目前该课程已基于云课堂智慧职教教学平台搭建了“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平台,除了MOOC资源,教师自建资源271个,其中音视频206个、文档33个、PPT30个、其他2个,能够满足学生的线上学习,保障课内课外、线上线下、教学辅导的互通互联[5]。通过访谈也能发现大部分学生愿意接受智慧教学模式,学习兴趣较强,目前该课程在一个班级实施智慧教学,班级人数为42人,访问数达6 052 次,访问时长为21 991 min,已经超过预期效果。资源统计和课件访问情况见图2。

图2 课程教学平台资源统计和课件访问情况

3 “非线性编辑”课程智慧教学实施

3.1 学情分析

“非线性编辑”课程是高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该专业学生在此之前已学习《摄影摄像基础》和《影视视听语言》等先导课程,熟悉镜头语言和拍摄技巧,能够用镜头语言表达影视内容。本课程在此基础讲授剪辑的技巧及应用、文字效果及转场特效的使用、使学生获取音视频编辑的基本技能,并通过综合案例使学生具有独立设计和制作短视频、片头等的能力。在授课之初提供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到学生对影视编辑充满兴趣,希望通过课程学习,熟练操作影视编辑软件,掌握剪辑技巧,获取剪辑师的核心技能[5]。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发现该阶段学生操作能力强并且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岗位技能知识兴趣较浓。

3.2 教学内容分析

该课程有两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篇和实践篇。基础篇主要是音视频的编辑、转场、特效及字幕的应用以掌握音视频剪辑的基本技巧;实践篇通过不同类别的综合案例,如电视节目包装、电子相册制作、电视纪录片制作、电视广告制作等提升综合技能。本课程主要是通过非线性剪辑软件Premiere Pro CS6的学习,掌握音视频的编辑、转场、特效及字幕的添加已获取剪辑的技巧,掌握剪辑师的核心技能,并通过实际的综合案例,提升相关技能并具有独立设计和制作的能力。

3.3 智慧教学模式实施

3.3.1 课 前

教师发布每次课前学习任务,学生依据课前任务单,借助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及MOOC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思考学习任务单所提出的问题,并对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在云课堂智慧职教平台进行提问或讨论,方便教师及时收到问题并进行答疑解惑。最后学生完成课前自测题,检查课前学习效果,完成知识的初步建构。图3为Premiere运动特效这一讲的课前阶段,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单,并安排课前讨论和课前作业等活动[6]。

图3 课前活动安排

3.3.2 课 中

课中阶段主要是实现知识的内化提升。在此阶段通常安排课前点评、任务驱动、任务演练、汇报展示、评价总结等教学环节[7]。课前点评,教师对云课堂中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提问,进一步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并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前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课前知识的回顾总结。通过课前点评不仅能帮忙学生进一步对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内化提升,也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自主学习效果。任务驱动,教师发布本次课要解决的任务,并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任务的解决,在达成能力目标和素养目标的同时完成知识目标。任务演练,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任务进行任务演练,教师实时巡视指导,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汇报展示,教师通过摇一摇的方式随机抽几位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作品描述,鼓励其他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价。评价总结,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整体评价并及时反馈,以便学生更好地完善作品,解决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3.3.3 课 后

课后阶段主要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的巩固提升。学生根据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作品的完善并上传到职教云,以便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辅导,真正实现教学、辅导畅通自如。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安排问卷调查、评价、学生总结等活动,来了解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相长[8]。如创建及编辑字幕的课后评价,结果为五星的占72.73%,三星占27.27%,可以看出,学生希望将案例视频进行录制,以便强化练习,教师也会采纳学生的意见,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为了了解“互联网+”环境下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智慧教学模式实施效果,本课程教学采取对照试验,实验班和对照班班级人数均为42人,且为同一教师授课,学生的知识水平、接收能力无明显差异。本次课程考核总评成绩是平时成绩和期末大作品各占50%。教师将总评成绩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成对样本T检验[9](见表1—表2)。

表1 总评成绩进行描述性分析

表2 成对样本T检验

从表1描述统计量中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最小值(minimum)、最大值(maximum)、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iation)、方差(variance)分别为61、95、82.22、7.735、59.826;对照组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方差分别为50、95、77.54、9.983、99.655。由均值可以看出,实验组的整体成绩优于对照组,从均值和标准差可以明显发现,实验组的成绩更集中、更稳定。

从表2中可以看出,差值均数在95%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中,t=2.282、Sig.(2-tailed)即P=0.028<0.05,即该差异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上述两表中可以看出,“互联网+”环境下的“非线性编辑”智慧课堂教学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提高。

5 结 论

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智慧教学模式,整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教学效果提升显著。在“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也发现,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由最初的不适应、被迫学习慢慢转变为主动自愿学习,课前学习效果也不断提高。无论是实施的过程还是最终的结果,都能发现“互联网+”环境下的智慧课堂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成效的必然之路。

猜你喜欢

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