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

2021-08-03汪晓雪冯小溪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托育辽宁省生育

汪晓雪,田 宇,冯小溪

(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口减少,老龄人口增加,人口老龄化呈现规模大、速度快、时间长等特征。在此背景下,2016年1月1日,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卫计委的预测来看,全面二孩政策得到推行后,每一年所增加的出生人口可能都不会低于300万,截至2050年,增加劳动力会在3 000万人上下,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人口老龄化进程。但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人口的增长速度和预期有一定差距。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针对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后的新情况,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加强儿童安全保障”。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更是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也指出,“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月子中心、非营利性妇女儿童医院、普惠性托儿所和幼儿园等服务机构,鼓励和推广社区或邻里开展幼儿照顾志愿服务,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加快培养月嫂和育儿嫂,推动政府、机构、社区和家庭形成婴幼儿照护合力”。因此,无论从新增婴幼儿角度还是国家政策层面,都面临着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迫切需求。

1 辽宁省婴幼儿照护需求调查分析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方法,对辽宁省婴幼儿照护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在全省范围内采取网上发放问卷方式,回收问卷200份。就调查对象在接受问卷时的兴趣和完成问卷的认真程度来看,被访者对该问题有关注意愿。调研发现,辽宁省0~3岁婴幼儿家长对婴幼儿照护的总体需求呈以下特点。

1.1 父母学历和职业是决定婴幼儿照护需求的关键因素

在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中发现,父母文化程度和职业在婴幼儿照护需求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学历越高照护需求越大,职业为事业编制的父母照护需求高于其他职业。调查发现,婴幼儿父母普遍学历较高,本科及以上占比在60%左右,职业以党政军机关、事业单位或国企员工及教师、医生等职业技术人员为主。学历越高的父母越重视优生优育,对他们而言即使在有条件进行家庭式养育的情况下,大多数也会选择照护及教育条件更好的专业托育机构。而对于事业编制的职工来说,固定的工作时间无法对孩子进行家庭式照护,主要依靠婴幼儿照护机构。

1.2 城市家庭对婴幼儿的照护需求高于农村

农业户口居民的理想子女平均值为1.77个,非农业户口居民为1.66个,证明户口性质对生育意愿有显著影响。虽然城市婴幼儿数量少于农村,但对婴幼儿的照护需求却远高于农村。目前辽宁省婴幼儿照护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落后地区及农村需求不大。城市中往往以双薪家庭为主,婴幼儿父母无法在工作时间照护孩子,除有能力隔代养育的家庭外,其余家庭往往需要依赖托育机构。而农村地区的父母可以对婴幼儿进行家庭式养育,适龄后再送往幼儿园。

1.3 婴幼儿照护以隔代养育为主

以前,育儿照护的重任影响着很多女性的职业发展,不仅给女性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导致许多用人单位不愿招收女职工。当前,在妇女权利逐渐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婴幼儿照护的重任又转交给了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约一半的孩子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帮忙照护(见表1),然而随着社会育儿观念的变化,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在照护孩子方面的矛盾也逐渐显现。

表1 婴幼儿主要照护者情况

1.4 对婴幼儿托育中心提出多样化发展要求

随着教育观念的改变,家庭式或保姆式纯托管模式已无法满足新一代家长的育儿需求,他们对专业化托育机构的需求越来越大。真正的托育重点不在于托,而在于育。托管只是单纯代替父母照护孩子,托育是在照护孩子的过程中遵循不同月龄婴幼儿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促进婴幼儿早期发育。在社区婴幼儿托育中心可以提供的服务和能够起到的作用调查中发现,62%的婴幼儿家长希望机构有专业护理人员,56%的家长希望能给宝宝一个玩乐的空间,让孩子拥有愉快的童年,此外家长对照护机构的要求还有进行早期教育(49%)、日间看护宝宝(45%)等(见表2)。可见,家长对婴幼儿托育中心提出多样化发展要求,现在的机构基本不能满足其需求。

表2 家长对婴幼儿托育中心的要求

2 辽宁省婴幼儿照护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家长对婴幼儿照护机构不信任

全面落实二孩政策,提高生育率,婴幼儿的照护问题是关键。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辽宁省婴幼儿托育机构发展重点为城市,主要集中在中大城市,如沈阳、大连,而其余如鞍山、锦州等中小城市缺乏专业化照护机构,普遍存在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中小城市生活压力相对大城市来说较小,二孩生育意愿更高,导致婴幼儿照护出现了严重的供需不平衡。

除婴幼儿照护机构供给数量不足外,依据调查还可以看出家长普遍愿意将孩子送到照护机构。当问及将孩子送入婴幼儿照护机构的阻碍时,家长选择次数最多的是对婴幼儿照护机构不信任(见表3)。由此可见,虽然当前有一定数量的婴幼儿照护机构,但家长接受度并不是很高,普遍存在不信任现象。

表3 将孩子送入婴幼儿照护机构的阻碍因素调查

2.2 缺乏婴幼儿照护专业人员

0~3岁的婴幼儿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发育尚未成熟,对营养需求相对较高,对于危险识别度不高,易发生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因此对专业护理人员有极大的需求。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婴幼儿家长将孩子送往托育中心最希望得到专业护理人员的照护,而目前托育机构恰恰最缺乏相关专业人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辽宁省婴幼儿照护机构一般有3名教师,只有1名教师有教师资格证,其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这就难以保证婴幼儿得到更好的照护。由于婴幼儿教育市场兴起较晚,导致婴幼儿教育师资严重不足,加之高校婴幼儿教育及护理相关专业并不是很多,整个行业专业人才缺乏。对于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目前没有职称评定体系和培训机制,育婴师资格认定学历条件为初中及以上,以笔试为主要形式,总体师资力量难以保证。

2.3 政策扶持不够

全面二孩政策下,经济压力过大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通过调查我们发现45%的调查对象有生育二孩的意愿,并且关注二孩相关政策。从表3可以看出,家长将孩子送入婴幼儿托育机构的最大阻碍除对机构的不信任外,就是经济压力过大。辽宁省目前对于生育二孩和生育一孩执行相同政策,享受生育保险规定的产假、医疗服务和生育津贴,没有针对生育二孩的鼓励政策。

对辽宁省托育机构实地考察发现,公办托育机构教学和娱乐设施完善,师资力量较强,水平相对较高,但是数量较少,普遍存在入园难问题。所以,大部分家长选择规模大、环境设施优良的民办机构,而这类机构往往收费较高,收费方式也不尽合理。据调查,沈阳市目前中高端照护机构每月托费1 500元左右(不包括餐费),高端照护机构每月在3 000元左右(不包括餐费)。不同机构采取不同收费方式,在调查的几所婴幼儿照护机构和幼儿园中,大部分收费方式为3~5天按照天数收费,6~8天则收取半个月费用,9天以上则收取全月托费。如此一来,家长的经济压力必然较大。

婴幼儿照护机构的发展是当下备受关注的民生短板,政策扶持力度远远不够,迄今为止没有关于婴幼儿托育服务发展的总体规划,相关法律、政策和标准也不完善。

3 推动婴幼儿照护机构发展的措施

3.1 保质保量发展婴幼儿照护机构

大力发展公立幼儿园的婴幼儿照护机构,由于公立幼儿园环境设施较好,师资力量较强,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婴幼儿照护体系是可行的。对于有条件的私立幼儿园,也应设置招收0~3岁幼儿的班级,政府给予必要的支持。依据本地区财政情况分步走,一方面,保证数量上基本满足幼儿照护需求。0~3岁婴幼儿需要一个安全、舒适、保障其健康成长的环境,在婴幼儿照护机构的建设和标准方面要符合国家要求。另一方面,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家长、社会对婴幼儿照护机构的信任度。各级政府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切实履行监管义务。0~3岁是婴幼儿生理发展、心理发育最迅速、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较为脆弱的时期,需要家长、照护机构、社会和国家重点关注。目前,对于婴幼儿照护机构基本能做到远程视频监控,还要建立家长举报机制,对于出现威胁婴幼儿安全问题的机构,一经举报查实政府绝不姑息。此外,政府还可以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对于婴幼儿托育机构进行不定期检查,切实保障婴幼儿的安全,提高社会对婴幼儿机构的信任度,保质保量发展婴幼儿照护机构[1]。

3.2 加强婴幼儿照护机构专业人员培养

中专及大专院校可增设学前教育专业、幼师专业,将理论教学和实践并重,课程设置中增加婴幼儿早期教养内容,使学生对0~3岁婴幼儿照护知识有更加科学、更加专业的认识。对于相关专业政府可以减免学费,定向培养0~3岁婴幼儿照护专业人才,满足照护机构的需要。同时,提高托育机构的服务标准和质量要求,构建婴幼儿早期教育师资发展体系,加快专业婴幼儿护理人员培养[2]。

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人员从业资格认定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以政府补贴形式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鼓励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年轻人加入托幼行业。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3]。对此,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美国本行业从业资格考试中增加预防儿童虐待内容,实行从业资格更新制度,一个证书的有效期为3~5年。这两项规定是必要的,儿童安全是家长尤为关注的问题,也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而资格证书的更新有利于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人员的整体水平[4]。

3.3 提升家庭育儿能力推进婴幼儿照护机构发展

婴幼儿照护需求难以满足以及现行的生育政策,无法保证二孩政策的顺利实施。为鼓励生育,应制定更加积极的政策,促进二孩生育率的提高,改善人口结构,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我们可以借鉴澳门的做法,增加出生津贴,按照子女出生日期或被收养日期计算。为鼓励优生多育,澳门特区政府调升社会保障制度出生津贴至5 000元,适用于2018年1月1日起出生或收养子女的申请个案,符合受益人资格的父母双方均可领取。也可以借鉴俄罗斯的做法,增加财政对生育两个孩子家庭的补助,2020年起,俄罗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接受补助的年限由1年半延长至3年,据测算,俄罗斯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可以得到10万元补助。也可借鉴香港的做法,对于多子女家庭实行税收减免政策,依据子女数量实行不同的税收减免额[5]。总之,我们要结合具体财政情况和人口老龄化现状,在生育保险的基础上制定有利于二孩政策落实的附加政策。

在婴幼儿照护机构建设上,政府应负起责任,制定相关鼓励政策,解决具有生育意愿的夫妻的后顾之忧,帮助双职工家庭减轻压力。我们在婴幼儿照护机构发展上可以借鉴日本的做法,日本的婴幼儿照护机构被称为保育园,大多数是公立机构,归政府管辖。入园条件是父母双方都工作,或者有其他原因不能白天带孩子;入园年龄可以从3个月到学前;收费是以家庭为单位,收入高的家庭多交费,收入低的家庭少缴费,收入过低的家庭免费。

4 结语

本次调查以辽宁省二孩政策落实情况入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调查婴幼儿照护需求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希望能提高辽宁省婴幼儿出生率,改善人口结构,并保持适度人口规模,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托育辽宁省生育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深耕“一小”服务体系建设用情用心用力推动托育事业发展
——内蒙古托育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决不允许虐待不能生育的妇女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推广“煤改气”供暖执行居民气价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应对生育潮需早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