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团队型医学教学的智慧教学环境设计评估及改革建议

2021-08-03贾帮盛金泓宇郑智尧汪明瑶李真林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调研管理人员问卷

贾帮盛,金泓宇 ,张 蔓 ,郑智尧 ,汪明瑶 ,李真林 *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 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4.四川大学华西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通过对医学类课程授课模式的长期探究和改革实践,目前我国医学类课程逐渐形成以传统理论教学法为主,基于团队的教学方式为辅,配合多种创新性教学形式(如剧情教学、情景演绎教学)的全程教学模式[1]。基于团队的教学方式在近10年得到长足发展,其中得到广大师生认可的主要有基于团队的学习(Team Based Learning,TBL)及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2]。

TBL于2002年由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的Larry Michaelsen教授团队提出,最初用于大班课堂教学,后经改良逐渐形成以小组讨论为核心的系统化练习—反馈式教学体系[3-4]。PBL同样基于小组讨论,但研讨内容则主要为难度较大的完整临床病案,要求学生设定阶梯学习目标、查漏补缺,进而达到获取知识的目的[5]。

作为一种以培养医学生核心竞争力及胜任力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方法,无论是PBL还是TBL,均被证实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还能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并有助于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及团队合作解决问题能力[6]。然而,教学方法飞速发展、教学理论不断完善,但全国却仅有少部分医学院校有供TBL、PBL使用的高质量智慧教室及教学环境。大多数医学院校开始重视教学方法改良,鲜有院校将教学环境、教学软硬件设施视为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7-8]。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应用TBL及PBL等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已近20年,目前应用率超过30%,也曾为TBL及PBL等教学法实施打造专用智慧教室,在智慧教室的设计及管理中取得了一些经验。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实地采访的方式对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的教师、学生群体进行调研,探究目前针对基于TBL及PBL设计的智慧教室存在的问题,结合改革经验提出合理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大一至大五(包括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医学技术类专业及护理学专业)学生136人及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曾参与过专业课TBL、PBL教学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共36人,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的方式对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医学教育尤其是专业课教育中的重要性,智慧教室设计在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实施中的重要性,当前此类智慧教室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此类智慧教室需具备的软硬件条件,对该类智慧教室设计的改革建议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学生)年级、专业分布情况见表1。

1.2 调研工具

本研究的调研工具以针对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纸质版、电子版问卷为主。共35个问题,包括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专用智慧教室现状,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专用智慧教室的软硬件需求,以团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的专用智慧教室存在的主要问题几个维度。问卷Cronchbach’α系数均高于0.85。问卷采用自评式量表的形式,对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TBL、PBL专用教室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在询问存在问题时采取选择题+开放式问题的形式。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对电子版及纸质版问卷质量进行严格管控,排除填写时间短于60 s的问卷、选择明显不合理的“陷阱”选项的问卷。

1.3 调查方法

研究团队向被调查者详细解释研究目的和意义,待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发放问卷,要求研究对象独立完成,纸质问卷填写完毕后立即收回,电子问卷在填写后24 h内导出数据。本次调研累计发放问卷180份(纸质问卷45份,电子问卷135份;学生问卷140份,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问卷40份)。回收问卷172份(纸质问卷45份,电子问卷127份)。回收率为95.6%,其中纸质问卷回收率为100.0%,电子问卷回收率为94.1%。

2 结果

2.1 对课程的满意度、认可度

TBL及PBL教学法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团队协作、查阅资料而设立的以综合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等技能培养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调研发现,80.9%(110/136)的学生对TBL及PBL的教学效果表示满意(见表2)。个别访谈中,学生对TBL及PBL评价较高,认为其不仅可以加深对课程重点内容的理解,还着力培养了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资料查阅能力。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方面,77.8%(28/36)的人认为TBL及PBL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学体验并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91.2%(31/34)的教师同时认为教师参与及师生讨论反馈是保证TBL及PBL教学质量的关键。

表2 学生对TBL及PBL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n(%)]

2.2 学生对教室设计现状的满意度、认可度

77.9%(106/136)的学生认为TBL及PBL的教学效率与教学环境尤其是教室软硬件设施密切相关,认为增进师生良性互动、提高讨论小组的独立性、建立教师监督与反馈的多元化信息渠道可大幅度提高TBL及PBL的教学效果。在对当前基于TBL、PBL的教室设计现状调查中,44.1%(60/136)的学生表示满意。学生认为还有待改进的有以下几方面:(1)教室硬件设施。包括讨论组之间隔音效果不佳,致使讨论时不同组别互相干扰,难以实现小组独立思考。(2)教师对各小组的监督、反馈不足,占85.3%(116/136)。无论是TBL还是PBL,学生大多被要求对自己不熟悉或没有全面掌握的知识进行探讨。故即便可以充分查阅资料、广泛讨论,也难免在知识点的掌握、临床逻辑推理方面与有经验的临床医师有所差距。因此,教师对学生讨论过程的督促及反馈,尤其是对学生不合理思路的纠正十分重要。然而,现在的教室设计大多关注营造小组讨论氛围(如设置讨论圆桌等),致使讨论区域分散,教师容易顾此失彼,面对学生遇到的困难,难以快速识别并予以反馈和引导。(3)权威医学资源提供量小。访谈及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均提到对于未知知识,如疾病诊治原则、实验室检查结果解读等大多需通过互联网查询,因此知识来源、准确性难以保证。由于辅助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报告阅读及疾病知识强调准确性,因此可考虑在讨论区放置医学相关资料或提供正规医学资源供学生查阅。

2.3 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室设计现状的满意度、认可度

调研显示,55.6%(20/36)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当前基于TBL、PBL的教室设计表示满意,且100.0%(36/36)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认为TBL、PBL的教学效率与教学环境、教室软硬件设施存在密切关系。97.2%(35/36)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认为可以尝试为TBL、PBL等教学方法实施打造专用教室。83.3%(30/36)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提出可以尝试打造信息化教室,以保障教师对学生答题情况、讨论进度、查阅资料情况实时监督,促进师生实时互动。75.0%(27/36)的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认为要营造独立的讨论环境,避免小组间互相干扰。总体来说,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一致认为在TBL、PBL教学理论日益完善的背景下,为TBL、PBL等教学方法实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是促使该类教学模式更上一层楼的重要方式。

3 讨论

3.1 主要问题

调研发现,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均对当前基于TBL、PBL的教室设计表示担忧,认为进一步提高TBL、PBL教学效率有赖于对教学环境的改良,以保证教学过程信息化、反馈及时化、讨论独立化。现将调研中师生反映的问题总结如下。

(1)教室的信息化教学管理体系尚不完善。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大部分开展TBL、PBL的教室仅仅是分隔出了讨论区域与空间,教学过程未实现信息化;且TBL及PBL,尤其是TBL教学很难保证每个小组配有一名教师对研讨过程进行监督。大部分学者认为,教师对讨论进程的反馈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指出教师的良性干预有助于引导讨论方向、避免讨论主题偏离。然而,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难以在教学人员有限的情况下保证对每个小组讨论进程进行监督,故教师难以了解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并对逻辑的冗余或不正确之处及时纠正。因此,打造信息化教室对学生讨论进程进行实时监控,促进师生良性互动是推动我国TBL、PBL等教学模式发展的重要方式。

(2)小组讨论的独立性难以保证。在个别访谈及问卷调查中,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均指出,为小组提供良好的讨论环境,有助于减少小组间的干扰及影响。学生指出,不同小组的讨论思路及逻辑不同,不希望本小组的讨论思路被其他小组提出的理论及意见所影响。教师则指出,提高小组讨论的独立性能够真实反映小组考核成绩。

3.2 改革建议

本次调研主要反映出的问题是实施TBL、PBL的专用教室信息化不足及小组讨论空间独立程度较低,进而影响教师对学生讨论进度的把控,造成师生反馈效率低下及组间相互影响。基于这些问题,结合我院在智慧教室设计方面的经验,提出以下教室设计、管理改革方案,以期推动我国TBL、PBL等教学模式发展。

3.2.1 建立协同控制系统 教师对学生研讨过程的观察记录有助于其及时识别学生讨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学生讨论思路、逻辑存在的问题,并在课上及课后向学生反馈。因此,建立可实时监控各小组讨论进程的协同控制系统,将学生讨论过程的影像、音频同步传输到教师机终端,教师可以同时通过多窗口对每个小组的讨论进程进行监督。一方面,远程实时监控平台可让教师远离学生,减少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另一方面,该平台有助于教师全程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3.2.2 建立录像反馈系统 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在TBL及PBL设置讨论题目时遵循提高难度、应用临床病例等原则,大多数题目的要求高于学生现阶段临床知识掌握水平。因而,讨论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知识不足、逻辑混乱甚至错误的情况。此外,部分第一次接触TBL及PBL的教师难以对教学进程进行把控。可供教师与学生课后回看的录像反馈系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进一步掌握知识后再次对课堂上的病例及自己当时的思路、逻辑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另一方面,可供教师对自己的课堂组织、师生互动等环节进行反思。此外,教学管理者也可通过录像反馈系统对TBL及PBL过程中教师及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3.2.3 打造独立的研讨区域 此次调研发现,学生及教师均反映非独立的研讨区域会对讨论进程产生影响,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因此,可仿照部分大学独立讨论区域的建设办法,用隔音材料将讨论区域隔开,将小组间的影响降到最低。

3.2.4 提供权威参考资料 调研中发现,对于尚未掌握的知识及技能,学生在讨论时存在轻易相信非权威网站内容的问题。因此,可提供权威的医学参考资料,如各种疾病的临床诊治指南、国外经典英文教材、相关权威国内外论文等。一方面,可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阅读权威、官方材料,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3.2.5 增加教师投入 调研发现,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有能力提供“一教师配一小组”的配置,部分教师对参与以学生为主导的研讨式小组学习有较浓厚的兴趣。因此,将一定数量的教师引入研讨式教学团队,打造“一教师配一小组”的合作督促模式,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

虽然我国TBL、PBL教学理论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但本次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认为TBL、PBL教学环境尚不令人满意,存在讨论区域独立性不强、教学反馈渠道缺失等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我国TBL、PBL教学效率,未来应对TBL、PBL专用教室的设计及管理做进一步探究。

猜你喜欢

调研管理人员问卷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问卷网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招投标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七种能力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