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研究
——以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

2021-08-03邵丽军于晓丽牛国宇陈君豪李万伟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免疫学多元化考核

邵丽军 ,于晓丽 ,李 猛,牛国宇 ,陈君豪 ,李万伟

(1.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2.潍坊医学院医学检验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疫情期间,全国学生开启了“宅家式”学习模式,潍坊医学院所有课程按照正常教学进度开展线上教学。线上教学既是疫情期间采用的一种应急式教学模式,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具有资源丰富、形式新颖、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等优势,又有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很高的自律性的特点。为适应疫情期间混合式教学的发展需求,更好地督促学生学习,本教研室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调整,采用了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这既是适应特殊时期教学的重要之举,又对后疫情时代的考核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本研究将以免疫学检验课程为例,介绍其在疫情期间所采用的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及优势

为适应疫情期间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十分重要,所建立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见图1、表1。

表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成

图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思维导图

1.1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

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疫情期间免疫学检验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具有如下特点:(1)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根据免疫学检验的课程特点,将课程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考核分为课前预习、课中表现及测评、课后终结考核3部分。课前预习考核从预习率及提问两方面展开;课中表现及测评是从出勤率、互动、课堂笔记、测验/课后作业4个方面展开;课后终结考核与传统考核一致,是在线下开展的,需要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一个整体掌握。与疫情前的考核相比较,疫情期间的考核增加了课前考核和平时考核的权重(疫情前是10%,疫情期间是30%)。(2)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1]。疫情前的考核侧重于终结性考核,而疫情期间的考核更关注过程性考核,关注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学习情况,即对学生学习的全程进行考核。(3)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疫情前的考核都是线下进行的,疫情期间做了调整,部分考核是在线上进行的,如预习、课中表现、单元测评等。

1.2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势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性考核,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通过课堂测验、学生预习、评论区交流等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能否被学生所接受等,并据此对下一次课程进行调整。(2)通过督促学生完成每项考核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宅家式”学习因为环境、上课方式的变化,使得大部分自律性较差的学生学习效率较低,而我们所采取的考核贯穿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不得不学习。(3)充分发挥课程考核的导向作用[2]。考核能促进学生的学习,疫情前的考核重点在于期末终结性考试,导致学生往往在考前一个月拼命学习,不注重平时学习;而现在降低了期末考试的权重后,使学生不得不注重平时学习和日常表现。

2 免疫学检验理论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多元化考核评价

2.1 疫情前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

疫情前,免疫学检验理论课的学习模式是“多媒体+互动程序+考核(平时考核30%+期末考核70%)”。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进行学习,且因为期末考核所占比例较大,平时成绩获取相对轻松,学生处于一种平时松、期末紧,考后知识“归还老师”的状态。

2.2 疫情期间的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

疫情期间,采用的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网络和课程平台采用直播、录播、语音课件等形式上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无法直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律程度。而在课后交流的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宅家式”学习效果不佳,受到家庭环境、网络、电脑、个人不自律等因素的影响。教研室教师总结了开学后几次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情况,进一步采取一系列的多元化评价措施,引入学习全过程的考核机制,以形成性评价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疫情期间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改革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课前增加预习、提问环节及形成性评价。疫情前,对学生预习没有硬性要求,疫情期间,因授课方式的改变,预习显得尤为重要,在免疫学检验课程中,预习分为4步:教师发布课程的单元学习计划(课程微信群或雨课堂发布)、预习单元重点PPT(雨课堂发布)、提问(针对PPT进行“不懂”页面标注及评论区留言)、在线课程拓展知识(中国大学MOOC平台——武汉大学的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在单元学习计划中列出学习重点、预习内容、扩展内容等。雨课堂发布预习单元重点PPT,开始时发布完整PPT,经与学生交流了解到,发布的PPT页数太多,预习时间太长,会使学生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因此后期将预习的PPT页数降至30页左右,这样学生可以快速了解学习重点,同时在预习时将不理解的PPT页面在雨课堂中点击“不懂”,在评论区提问或留言。这种预习方式让师生在直播课中可以有的放矢,让学生知道听课时哪里要重点听,教师也可以通过重点答疑为学生更好地解惑。教学方式要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必须建立适宜的考核机制。免疫学检验理论课共32学时,16次课,抽取其中10次课的预习平均成绩计入总成绩。(2)课中增加针对性答疑,以及课堂测验、作业、学习笔记等形成性考核环节。雨课堂平台有很多好的功能,如发布的PPT,学生可以点击“不懂”来留言提问。通过查看学生不懂之处,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程难点,并在课堂讲述中进行答疑或在雨课堂评论区给出解答。课堂测验和课堂作业可以很好地评价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课堂笔记则是为督促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起到监督学生学习的作用。课中考核包含线上和线下考核,权重共26%,包括出勤率(直播课的出勤)3%,课堂表现(积极参与教师互动,准确回答问题)3%,课堂笔记5%,课堂测验、课后作业15%。(3)课后交流以及期末考试。下课后,教师主动与学生沟通,获得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反馈,为后期教学提供参考依据。期末考试采用的是线下闭卷形式,权重是50%。因一部分学生返校,一部分学生未返校,考试分批开展,本学期返校的学生为第一批(7月初),第二批在下学期开学时开展(8月下旬)。期末考试的权重由70%降到50%,并相对降低期末考试的难度,这样可以让学生更重视平时学习。

3 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及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3.1 疫情前的实验教学模式

免疫学检验是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对实践操作要求极高的课程,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验学时比为4∶3。疫情前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实验教学进行了相应改革。(1)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动手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验课中,每个学生左臂上贴有学号并在相应学号的实验台前进行操作,而教师在实验课中不间断巡视,记录每个学生的操作表现,对于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学生看到教师在认真指导,一方面不好意思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如临考场的严肃和紧张感。(2)改进传统的验证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以及应用性实验。如将传统的ELISA实验,改为免疫学检验技术在食品、环境样品检测中的应用,这样能够使方法学更好地与专业相结合,具有极强的应用性。而学生对于这种综合性、应用性的实验,要比验证性、纯方法学实验更感兴趣,更有积极性。(3)建立实验考核机制。实验考核成绩的权重是20%,包括出勤和积极操作5%、实验报告5%、技能考核10%,详见表2。

表2 免疫学检验实验课疫情前后采用的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式

3.2 疫情期间的实验教学模式

疫情期间的“宅家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影响非常大,但在特殊时期,我们采用了非常态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影响降到最低。(1)按教学计划直播。直播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所开设课程的内容,同时将虚拟实验项目的重难点、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开展虚拟实验项目时不会手忙脚乱,浪费时间。(2)充分发挥梦之幻虚拟实验教学项目的作用。学生通过线上虚拟实验项目掌握免疫学检验各种经典实验方法的原理和整个操作过程。同时为督促学生完成虚拟实验项目的操作,让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提交虚拟实验项目的分值和实验报告。(3)技能考核采用的是线上答题的方式。(4)线下实验室开放进行实操技能训练[3]。2020年8月中下旬所有学生返校,开学后,开放实验室,并要求学生分组开展实验。实验项目是综合设计类项目,内容可以是教学进度表中的实验,也可以是实验教科书上的或者自拟题目。开放性实验要按照以下步骤来完成,实验前提交设计报告(包括目的、原理、材料、试剂、步骤等)、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撰写实验报告(重点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得与失)。开放性实验纳入实验考核体系,权重值为5%。

4 结语

建立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是教学改革的热点,也是教学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面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探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和教师的全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及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猜你喜欢

免疫学多元化考核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猪流行性腹泻的免疫学机理与临床应用
《中国免疫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名单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国免疫学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