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卫生类高职院校健康人文课程群建设初探

2021-08-03张欣媛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3期
关键词:人文模块专业

张欣媛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健康观念的更新,健康服务业在当前已蓬勃发展起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将优化健康服务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1]。优化健康服务不仅是优化技术服务,更应优化人文服务,势必要求未来的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健康服务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开展健康人文教育,对提升未来从业者的人文素养和健康服务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高校健康人文教育实践情况

欧美众多高校已把健康人文课程纳入教学体系,对人文学科如何渗入医疗健康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做了积极探索。我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健康人文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高校,早在2011年就面向全校健康服务类专业学生开设健康人文课程。多年来,该课程以提升健康服务类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2]。目前,健康人文课程已成为我院公共素质类特色课程,深受学生与专家的好评。

2 健康人文课程群建设的必要性

2.1 当前健康人文课程教学的瓶颈

高职院校相对本科院校学制较短,有限的课时多让位于专业课程,公共素质类课程学时紧张。健康人文课程作为我院公共素质类必修课,课时限制使学生难以开展知识点的深入学习。我院虽有多门人文类选修课程,但多数未能体现卫生健康类专业特色,尚未形成具有影响力的能体现卫生健康特色品牌效应的人文课程体系,无法达成整体联动的育人效果。这些均成为制约健康人文课程教学质量提升的瓶颈,亟待解决。

2.2 建设健康人文课程群的意义

2.2.1 有效发挥课程群的整体育人作用,弥补必修课课时不足的缺陷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热点。健康人文课程群根据逻辑性和相关性对既有课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注重课程之间的统整和融合,通过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弥补之前课时不足的缺陷,从而形成结构合理的课程体系,提升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2.2.2 创新健康人文教育模式,形成富有院校专业特色的人文类课程群 以课程群形式开展健康人文教育,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突破重点,拓宽视野。发挥课程群在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场域和教学资源等多方面联动优势,从而创新健康人文教育模式,提升整体教学质量,打造体现卫生类院校专业特色的人文素质类品牌课程。

3 健康人文课程群建设的主要举措

3.1 确立“焦点式”课程群建设思路,构建全新的健康人文课程群

原有的健康人文课程采用章节式教学方式,将课程内容分为健康人文初始、中外医学史上的人文关怀、健康服务与职业道德、健康服务与美学、健康服务与文学艺术、健康服务与人际沟通六大章节[3]。课程群的设计紧密围绕卫生、健康服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结合当前健康人文研究热点和我院教师专长,确立了“焦点式”课程群建设思路。以原有的健康人文必修课为基础,深入挖掘教学章节中有关中西方健康史、健康伦理和中国传统生命文化观的知识点,开设3门延伸拓展课。这使得课程群建设既有“点”与“面”的思考,又有“量”的适度和“质”的提升,从而形成“由点到面”“由核心到延伸”的课程群体系(见表1)。

表1 健康人文课程群一览表

3.2 融合各门课程内容,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

从课程群的整体功能出发,弱化课程独立性,注重教学内容分配与实施的关联性、知识点与技能点的衔接性。根据学生专业培养目标,融合4门课程教学内容,整体构建两大模块——理论模块与实践模块。理论模块设计7个专题化子模块,实践模块对应理论专题同样设计7个子模块,共14个子模块(见表2)。

表2 健康人文课程群教学模块

3.3 注重混合式教学,建设体系化教学资源

本课程群依托学校的“活力课堂”教学项目,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从系列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3方面开发体系化教学资源。编写并出版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健康人文》,完成中国生命观、健康史话和健康伦理教材内容的初稿,计划将后3门课程的教材以校本教材形式呈现并推动其出版,形成纸质版课程群教材体系。建设PPT、视频、微课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应用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开发教学网站或教学平台,建立多功能、多模块、开放式优质网站群,上传网络课件、网上题库、互动共享资源等内容,打造信息量大、功能性强、利用率高的优质课程群网络平台。

3.4 提升师资质量,组建联合化教学团队

健康人文课程教学具有综合性,涉及文学、艺术、美学、哲学、法律、经济、沟通等多学科知识。因此,以课程群建设为凝聚力,组建学科背景多元、能力互补、结构合理的联合化师资团队。注重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定期培训、教学研讨、观摩优课、说课评课等方式打造一师多课,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积极与学校卫生、健康服务专业教师合作,通过赴专业实践基地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培训等方式,提高“双师教师”比例,形成优质教学队伍,合力指导学生。

3.5 探索多元化教学方法,形成以“互动—共情—分享”为理念的活力课堂

3.5.1 互动 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课程师资互评等组织形式开展教学。以学生小组分工、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以师生互助互动激发学习灵感,以课程师资合作指导、评价实施互动教学和评价。

3.5.2 共情 通过案例讨论、情境演练、写作训练和基地实践等多途径教学实践,培养学生对职业的感知力和同理心。以图片、文字、视频等案例分析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在专业实训室、生命教育展览馆等教学场所模拟现实情境,通过角色扮演、问题展示加深体验,强化认识;引入西方叙事医学理论,通过换角度写作、反思性写作、演讲写作等方式,提升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达到共情的效果[4];依托专业社团、专业志愿服务队、校外紧密合作单位开展临床护理、临终照护、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

3.5.3 分享 通过活动组织、成果分享等形式分享教学成果。组织课内外演讲赛、辩论赛、影评征文赛、读书沙龙等活动,加强实践教学,分享活动成果;通过将优秀作品结集成书、参加各级竞赛等方式展示学习成果,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信心。

4 健康人文课程群建设的初步成效

在教学理论方面,课程群教师团队编写的《健康人文》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被教育部列为国家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多项与课程相关的课题获校级、市局级、市厅级立项。围绕健康人文教育撰写的多篇论文在《中国医学伦理学》《中华医学教育杂志》等医学类核心期刊发表。健康人文课程获校课程改革创新奖、校教学成果奖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优秀成果奖。

在教学实践方面,初步形成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的健康人文课程群体系,开课以来受众面广,学生满意度高。依托课程群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多次组织健康人文主题诵读赛、演讲赛、辩论赛、读书沙龙、电影周、人文系列讲座、健康照护志愿活动。至今已有近3万名学生参加了相关活动,编辑学生优秀实践心得作品10册,共有30余人次在浙江省A类学科竞赛——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获奖。

猜你喜欢

人文模块专业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