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素养评价体系的构建

2021-08-02牛文军

上海商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技能

牛文军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力量。中等职业学校并不是对学生进行单纯技能训练的培训机构,而是促进学生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养成,为学生就业或升学提供保障的职业教育机构。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的基础阶段,其主要功能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养。通过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及职业水平,为学生升学或就业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1.8万亿美元,同比名义增长5.4%,占全球经济总量比重为41.5%,较去年提升1.2个百分点[1]。中国的数字经济发展突飞猛进,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第二,涌现出大批互联网巨头,第四次技术革命智能数字革命将变成中美两家的竞争。但数字化人才的短缺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 、设计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素养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2016年G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对数字经济进行了全面的概述。数字经济是指借助于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并通过现代化的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从而运用信息技术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相应经济活动[2]。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数字金融、大数据等相关数字技术应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生产、交流等方式。经济发展模式发生改变,就意味着人才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职业教育也将面临新的任务,大力培养数字化人才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1.1 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是全面的,彻底的,疫情虽然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但也推动了数字经济加速普及。培养学生数字经济思维,是着眼于数字经济就业新需求,适应后疫情数字时代。通过客观公正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身数字技能状况、了解与企业实际需求的差距,进而明确自身改进的方向和具体内容;让学校掌握学生数字经济的整体状况,为开展数字经济培养工作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3]。数字经济已覆盖各行各业,成为后疫情时代的主要发展方向。数字化人才需求缺口巨大,学好专业技能的同时,又能掌握数字技能、拥有数字经济思维,对个人的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传统行业人才“升级”为数字人才

2020年的疫情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力,后疫情时代,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数字化突破。对很多传统企业以及传统行业而言,向着数字化转型,远不仅仅是宣称拥抱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在内数字技术那么简单,而是要真正运用新技术,重新梳理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运转逻辑,从客户、运营、管理、产品与服务各环节入手,重置运转逻辑乃至管理方式,而这些都是传统人才无法胜任的。企业除了积极让员工学习数字化技能,还有就是招聘具有数字技能的毕业生,数字经济下的企业不仅重视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而且开始重视毕业生的数字化技能。职业学校作为培养各行各业技术人才的主要力量,每年为实体经济输送大量具有行业经验的传统人才,只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中,补齐数字化技能这一短板,我国一定可以在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中走在世界前列。

1.3 打破考试评价体系,融入全方位评价

数字经济思维的核心是学生掌握数字技能并拥有数字化思考方式,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简单的通过期末考试成绩决定优劣。构建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评价体系,其根本遵旨是打破考试评价,融入全方位评价指标,通过每个学期举办数字经济技能大赛、数字经济辩论会、调查问卷、创新创业案例分享等,全方位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多维度评价,让学生知道努力方向,与同学之间的差距,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查漏补缺,提升数字技能。因此,构建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评价指标体系,必须打破单纯的考试评价,融入全方位的评价体系,明确学生自身数字经济素养的优势与不足,才能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准确性。

1.4 坚持数字人才培养区别与统一,因材施教

坚持数字化人才培养区别与统一辩证关系。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有很多模式,例如:品牌推广、客户服务、产品创新、企业管理等。不同模式所需能力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不同,因此建立中职学生数字经济评价体系,应该结合不同模式的技术特点、专业数字化需求,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有一定区别的数字经济思维评价方式,以保证因材施教。但是数字化人才培养有它的统一性,必须熟悉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经济,适应企业数字化管理新模式、数字化运营新手段、数字化生产新方式,能够在企业各项业务的数字化改造和优化的进程之中发挥作用,具备传统行业数字化应用及结合能力,因此评价设计的主体依然是制定统一的评价指标。

2 、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的评价体系设计

2.1 评价指标体系

数字经济思维通识课的综合评价,采用方法有观察法、测试法、问卷法、自我展示法等,具体操作有期末总评、技能比赛、问卷调查、辩论赛等。授课期间任课教师通过实际观察,通过多种形式记录学生的阶段性测验成绩、课堂出勤情况、发言情况、参与讨论情况、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等。评价基于企业数字化需求,以学生学习内容为大纲,从职业素养的角度对数字经济思维进行维度区分,设计了4个一级指标,其中信息素养权重占比30%,网络媒介素养权重占比29%,创新素养权重占比20%,数字素养权重占比21%。为了更好的对四大素养量化,又细化为20项二级指标,每项素养对应5项数字能力。设计二级指标时,遵循选择那些与数字经济思维最相关、最重要的能力指标,合理的指标数量有利于突出学生数字经济培养的重点,也便于了解评价对象对每项数字经济指标的掌握情况[3],详见表1。

表1 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评价指标

2.2 评价的原则

评价设计坚持四个基本原则:规范性、可行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对中职学校学生的数字经济思维评价不仅是对教学活动的考察[3],而且是对教学结果检验。数字经济思维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要切合实际且过程规范,需要建构一个多维立体符合数字经济发展需求的评价,在评价指标制定和评价指标应用方面不断完善,并使之逐步系统化、体系化;要尽量使评价过程科学化,评价结果准确、可靠。对素养、能力评价要具有可操作性,否则将无法顺利开展工作,其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评价的简单具体和普适性。评价考核方式要有一定创新性,不能局限考试,引入比赛、辩论、创业案例、网络问卷。

2.3 评价对象

评价对象是接受了数字经济思维课程教育的中职学生。虽然他们是新一代“数字土著民”,网络视野开阔、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面临以偏概全、数字安全意识差等问题,数字化通过正规系统的学习,掌握了数字经济相关知识,掌握了与专业相关的数字化技能。

3 、数字经济思维课程评价的实施

中职学生数字经济素养评价作为一种教育性评价,旨在准确衡量学生数字经济成长的过程和结果。这项评价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影响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激励作用。因此,评价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应设计出与评价目标和评价准则相符的评价方法[4]。如何实现每个环节不出问题、坚持评价原则,过程和结果合乎逻辑事实、并且做到全方位评价。落实期末总评、技能比赛、辩论赛、创业作品的评价。

对完成全部学习任务的学生通过期末总评、技能比赛、辩论赛、创业作品4个一级项目,进行最终评价考核。采用“组距”方法确定评分标准,依据反映学生的五大能力二级指标内容,把各项指标落实到表2的一级项目中;其次,4个一级项目权重值相加等于100%,每个一级项目下的二级项目权重相加等于100%,本研究邀请的5名专家二轮讨论,确定各自的占比;最后,通过加权综合计算得出组合权重,即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权重相乘,计算出组合权重,组合权重乘以100,也就是该二级项目满分的参考分,详见表2。

4 、结束语

该指标体系已应用于博罗中等专业学校各专业开设数字经济思维通识课的效果评价,做到让学生理解、认同,及时公布评价结果,接受学生质疑,同时,并对学生疑问给予必要、清晰的解释说明,并积极认真对待学生评价反馈信息。通过考核评价结果让学生看到自己优势和潜力,以激发学生积极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数字经济素养。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修正评价体系,也为老师后续修订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学及实训内容提供依据,最终实现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积极参与评价,形成“评价、反馈、修正”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中,发现第三阶段的评价对象,对他们的评价有一定难度,无法使用表2的方法。只能使用问卷调查的评价方法,但是由于单一方法评价,依然会出现漏评、错评等现象,不符合全方位评价的要求。接下来,一级项目“期末总评”可以在“云班课”网络教学平台进行统计公布,让学生可以全程参与,做到公正、公平、及时。

表2 中职学生数字经济思维评价方法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技能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劳动技能up up!
答数字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