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商业街区更新改造路径探析

2021-08-02王东寰

上海商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商业街城市更新客流

王东寰

1 、 传统商业街区面临的困境及问题

商业街区,也称为街区式商业。传统街区定义为在城市发展经历中,通过长期的历史积累和商业周而复始的发展演变,由传统建筑、街巷及公共空间构成的生活性聚居区,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也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符号和精神象征。商业街区同传统商业最显著的区别在于:一是开放式生活消费模式,一是封闭式商业生态模式。

传统商业街区曾作为城市当中最具核心价值的生活中心,也一度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支柱。虽然城市更新的扩张迅速,但大部分仍旧位于老城区市中心,地理区位相当优越,由于商业发展滞后、历史和人文环境风貌破落等原因,整体已经与现代城市更新的发展显得格格不入。更加由于自身商业功能老化、新兴商业模式的崛起、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普遍升级等诸多因素的多重叠加影响,正面临发展停滞甚至衰败的困境。

⑴、系统性规划与经营成本的不平衡

按商业变革的自然规律而言,传统商业街区的变革也免不了具有周期循环特性。早期,新的商业街区门店往往以新品牌,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消费者,扩大销售额,逐渐扩张到街区,以规模辐射效应优势占据市场。

随着我国租赁市场的发展,到中期,传统商业街区的门店租赁价格逐年增加,而又处于黄金地段,租金的上涨使得品牌商户的经营成本逐年上升,利润逐年下降,直接导致商户处于生存临界点。

直至后期,租赁行为较为随意,缺乏有组织的整体规划,存在内部经营品类相互矛盾、商业业态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和品质要求、与周边街区商业无法形成闭环等现象。商户基本难以盈利,商户的稳定性出现松动,更换业态频繁,进入恶性循环过程。

⑵、商业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商业街区依然局限在传统的商业模式,“批、零、售”等贸易行为以先下为主,沿街商店及专卖店等为主要业态,依靠沿街客流的转化成销售额,赚取商品渠道价格的差价利润,充分挖掘商品价值、实现规模效应。

但随着居民消费模式的改变,新商业模式兴起及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传统商业街区的沿街客流的转化出现了下滑,越来越难以实现新的利润增长。

⑶、业态模型的凌乱

全国品牌连锁加盟模式对中国商业发展影响深远,按照“盈利即复制”的口号,造成了传统商业街区大面积同质化,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市中心哪个是副中心。商业无序化扩张逐渐导致无差异化,容易造成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的“审美疲劳”。

线上线下价格的不一致,更是招致更多消费者愿意“线下体验,线上购物”的方式,导致商业街区商户顾客资源流失、店铺形象及品牌利益受损。无序化的价格差,招致商品流通出现阻塞,加大了经营风险。

⑷、空间肌理功能的丧失

传统街区空间肌理与现代商业街区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审美冲突。现代商业街区有很强的指向性,能有效匹配城市结构肌理,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肌理片区是缺乏核心的。而现代商业街区是作为城市标志性核心,因此,传统商业街区缺乏可视化的象征性与体验式的场所感。

⑸、商业功能的模糊

统街区商业不仅是居民交往空间的重要载体,还要维持着街区居民生活配套的服务功能。一些历史原因,传统老店衰弱倒闭,基本的商业特色已经变得索然无味,功能定位开始模糊,消费客流难以实现正向增长,外来客流也难以吸引过来,商业氛围逐渐消失。因此,街区居民希望配套商业的定向功能强化,清晰商业的定位来解决负面影响。

2 、 传统商业街区的优化治理

商业街是一个单线程的概念,孤立的存在,而商业街区是一个区域整体概念,需要链接各个商业街节点与开发式空间。传统商业街区需要注入新的活力,文化人文、艺术延展,强化街区功能特色,使其重新复兴。城市更新中,通过建筑肌理的独特形成,商业模式多样的平衡组合,服务配套优化从单一的商业,向购物综合体、服务、文化、休闲等多样性的高级市场功能转变,全面提升消费能级,树立系统性业态模型,形成商业街区的精神核心,实现从“旧街”到“新街”的转变。

(1) 租金与业态模型

商业街区的主要收入来源无疑是租金,租金上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不能一味的不涨租金或一味的增长租金,需要综合分析,细化业态与区位,分清主次商户的功能,客观判断。

前期分析需要通过网络查询、实地勘察、区位位置、中介咨询、计算商户实际销售额、经验判断等获取信息,而后同传统商业街区未来资产的投入产出比做比较,合理规划投资收益,精准控制每年的租金收益计划。其次,通过前后入驻及主次入驻,分配相应的租金补贴政策,以更好的完成整体规划。最后,按业态划分承租水平。例如:餐饮类承租水平较高,一般为营业额的8%~12%;电器卖场的承租能力就偏弱,一般控制在销售额5%~6%等等。

同时,通过不同的商务条件组合,使销售额同租金有效动态匹配,客观评价商户的价值,以此保留优秀商业,淘汰落后商业,形成商业业态模型的良性循环。

(2) 系统性业态规划

任何规划都离不开客流,合理导向客流流向,控制客流流速,实现较好客流的均衡度。而传统商业街区往往在城市更新中的案例中失败较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却因为不专业的升级而最终以失败告终。

现代化的商业街应该具备购物、生活、娱乐、服务、休闲、金融、交通、餐饮等等15项基本业态,细分60到70个商业品类。传统商业街规划中应侧重1~2项基本业态,重点突出2-3个商业品类,其余小部分业态作为相应的服务配套规划,强化商业街定位,扩大专业度。折射到商业街区,要把这些品类巧妙结合,注重分工明确,通过商业街各节点有效串联,强化个性消费,提供高度的专业化。以大路为主路,明确业态,以支路为辅路,扩充商业基本配套。

(3)扩充商业业态机能

传统商业街区应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以人为本、创新驱动、多元发展、激活存量、提升复购率。

商业街区应该作为一个共建平台,不仅强化核心业态,也需有效充实配套商业,引入“一点多用,一店多能”概念。例如:便利店适度搭载书报经营、打印复印、代扣代缴、代收代发、商品回收等服务。使技能深度挖掘。探索商业创新模式,拓展服务模式、深化购物消费体验、推动智能优化治理。

(4)设计肌理功能强化

商业街区的设计是传统商业城市更新中的重中之重。在当今的商业街区设计上,设计者大多从历史文化角度出发,挖掘商业街历史价值,形成一套自身所独有的历史风貌和人文气象。避免千篇一律的出现,那么设计上就要融合当地传统文化。遵循“以文建街、以史造街、以情养街”的设计原则。

要以人性消费习惯的需求为出发点,完善功能配置。设计上要突出本地的历史文化,同时融合商业业态,树立起鲜明的特色。空间场所进深的设计不但是设计简化的方式,同时涵盖两层功能,一是商业休闲的空间场所。二是展示地域历史文化的窗口。不仅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商业价值,同时带动区域文化的传播,吸引外在客流的导入。

(5) 商业功能的强化

大规模的商业街区城市更新背后都有招商运营团队,大量的品牌库作为支撑,运营以及配套已经相当成熟。需要周边做详尽的商业分析,选择最适合的功能业态,强化商业细分定位,同时做好备选方案,能做到平稳过渡。即便在前期出现偏差,也能主动做好战略调整。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环境特色,利用城市更新的建筑品质,使传统商业街区具有显著的标志性和特点鲜明的城市名片。

3 、总结

未来10年,商业街区将占全社会商业支出总额的1/3,所以传统商业街区城市更新将开拓未来的市场核心。商业街区永远围绕人做文章,必须明确商业功能定位及合理的业态规划。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地理位置,挖掘商业的潜力,实现更大经济价值,人文精神传播的双丰收。透过城市更新的开展,重现现代感的历史风貌,统筹租金收益,系统有效的明确主次分工,带动新兴消费观。使传统变得新颖,使商业变得与时俱进,使消费更具指向性。

猜你喜欢

商业街城市更新客流
客流增多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完美小店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浅析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商业街区改造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轨道交通节假日期间大客流行车组织思考与实践
李晶晶作品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关于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讨以兰州中川小镇项目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