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劳动教育课程研究

2021-08-02李洁琦姜俊华

上海商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思大思政劳动

李洁琦 姜俊华

一、“大思政”与劳动教育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多次强调将立德树人全面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质量,潜移默化培养人才。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需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不断进步,在步入社会进入工作岗位后才能发扬时代精神,努力成为对国家、社会发展有益的人。同时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突出解决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三大核心问题[1]。

高校“大思政”教育是将多种思想教育因素综合进行整体呈现。“大思政”育人要求“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强化“思政课程”的同时,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相互配合,打通它们之间的关系,使非思政课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劳动教育能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是思政教育的必要方式,有利于拓宽思政教育的教育路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必要途径,应紧密围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重要环节。

二、大思政背景下劳动课程融合创新

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促进两者的有效融合。高校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出发,将劳动教育和思政教育放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结合学校特色和当地情况,整体设计、规划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提供全面的课程建设服务保障。

在“大思政”背景下,教师是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施者。思政理论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思想上都要重视劳动教育,更新劳动观念,改变旧思想,讲解项目实践操作,在实际授课中增强两者融合的实效性。

加强课程建设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是高职院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年级、专业的不同,构建科学合理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将扶贫脱贫、劳模工匠等精神等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打造反应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实现课程的可操作性。二是高职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可设置劳动教育的相关模块,用学分的形式进行考核和量化,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劳动教育中。三是在职业规划课程中,在职业道德方面,注重劳动观念、劳动纪律、劳动法律法规的正面引导,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

通过实践活动(实验、实训、实习等),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劳动教育最重要特征,实践教学也是高职院校专业教育必要的环节。劳动教育的实践层面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理论层面具有互补性。实践教学基地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和组织,通过企业、政府、高校互通资源合作,建立“政校企”三位一体的劳动教学基地。

通过协同创新模式,优化劳动教育课程。劳动教育课程实施需要改革创新,高职院校以自身办学特色为出发点,引导社会、企业、家庭、学校、学生等多方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参与劳动育人,立德树人,构建立体的多方协同合力育人体系。

完善劳动课程评价,建立公正、科学的评价机制。劳动课程评价应聚焦劳动品质、劳动技能提升,尊重劳动价值,量化考核。高职“五育”考评体系中,德育、智育、体育有专门的课程,美育考核体现在人文选修课中,只有劳动教育缺乏课程成绩和独立的考评体系。可以采取直接评量和间接评量等方法,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化评价体系。采取“量化+质化”,体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元、评价结果多元特点,结果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当前与长远评价相结合、定期与不定期评价相结合,全方位、立体化化评价。同时将劳育成绩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调动学生劳动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高职院校实施劳动课程的课堂教学常规做法

高职院校在实施劳动教育时,围绕总体目标和内容,把握劳动教育特点,注重实效,抓住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一般采用五步法。

1、说明劳动重要。劳动是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并改造人自身的过程,包括脑力和体力劳动。很多人普遍认为,德智体美劳,劳,强调的是劳动,要学工学农。但是现在的劳动更有价值的是需要创造性的劳动,用智力去劳动。采用启发思考、示范、练习、案例等形式,结合劳动本质,有重点地进行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强化劳动观念和纪律,形成正面的劳动观念,不好逸恶劳,明辨是非。更要正确使用工具,严格掌握劳动实践操作规程,避免造成伤害。

2、讲解如何操作。通过讲解、演示、实操,让学生学会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质量意识、程序意识、专注品质,从最基本学起,严守规则,每个步骤、环节都要精准到位,关注细节,注重引导学生,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加强自身对操作行为的评估与监控。

3、操作项目实践。劳动能力的培养,需要经历真实环境,实践完整过程。操作项目的选择,教师可以以企业或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发现问题,确定劳动项目。在设计规划劳动项目时,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艺,不断优化方案。实践过程中强调身体力行,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锤炼意志,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劳动质量与效率。

4、沟通交流反思。在劳动实施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交流、总结、反思。劳动课程内容避免简单的“忆苦思甜”体验,组织学生交流分享,纠正观念,引导学生形成习总书记提出新时代的“四最”劳动观,在劳动实践中成长。

5、榜样激励奋斗。通过榜样激励,围绕奋斗精神,激发劳动热情,追求卓越。榜样典型不仅选择劳动模范或大国工匠,更应该选择身边的普通劳动者(同学),学习他们优异的劳动表现,领悟榜样的力量,努力向优秀看齐。

四、高职院校劳动课程教育创新实施

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优势和专业特色,突破了劳动教育等于体力劳动的单一认知,赋予劳动教育新时代的内涵。基于“以劳育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树美、以劳创新”的目标,开发多元劳动课程体系建设,如图1所示。

图1 “大思政”下劳动课程体系构建

劳动教育具体措施实施,各高职院校各有亮点。有高职院校以信息技术赋能劳动教育,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开发VR沉浸式职业体验课程和STEAM创新实践课程;有高职院编写劳动教育教材,匹配学分;有高职院校从公益出发,设计劳动公益课程,强化劳动实践;有高职学校改进评价体系,将劳动教育和义务劳动纳入评先评优体系;有高职院校建设“工匠精神”作为校园文化核心;有高职院校实行企业的真实项目与案例教学与设计,“真刀真枪”地教和学;有院校定时定期让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践劳动,如“田野考古教学实习”;有高职院以班级为单位划分卫生小组,穿特制马甲,各自分工负责各自区域的卫生保洁、秩序维护等劳动。这些都是一些很好的做法,可以借鉴。

五、结语

“大思政”背景下劳动教育课程改革,通过融合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路径,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强化劳动教育实践性,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全面促进学生“五育”发展,构建高职院校全方位的劳动教育机制。

猜你喜欢

大思大思政劳动
东北师范大学西湖实验学校
——构建大思政课程体系 打造党建工作品牌
成都理工大学:挖掘“攀登精神”内核 构建大思政格局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热爱劳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辅联动”育人机制探赜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好的爱情,从来都不需要刻意迎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大思政”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