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网球赛事推广和发展探究

2021-07-29闫振龙夏笑武肖海韵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网球赛网球赛事

闫振龙 夏笑武 肖海韵

(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网球运动孕育在法国,诞生于19世纪英国,20世纪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它是一项优美而充满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其特有的魅力让世人所喜爱。网球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并且和高尔夫一起享有“贵族运动”之称。1885年左右网球传入中国。经过100年的发展,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让越来越多国人关注和热爱的体育项目之一。虽然我国出现了改写中国女网的历史并两次获得大满贯的李娜、WTA单打冠军王蔷等等,但目前的竞赛实力距离欧美网球强国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青少年网球运动开展较为滞后。进一步鼓励中小学建立科学的网球培养体系、推广青少年网球赛事,同时发挥“互联网+”和学校体育的优势,有效地促进青少年网球运动的普及和发展,使网球相关工作者们将目光放在中小学体育赛事的长远发展上,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相信青少年网球运动的春天一定会到来。

1、青少年网球赛事现状

国际网球协会ITF在2019年10月15日公布的《2019世界网球调查报告》:目前全球的网球人口为8700万人(至少打过一次网球),占世界总人口的1.17%。其中网球人口最多的国家,并非美国、英国和德国等网球底蕴深厚的传统大国,而是中国。这份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最全面的网球调研报告,收集了195个国家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网球人口占全世界的22.5%。但是,我国青少年网球职业转化率极低,青少年女球员的转化率仅为11.11%。即当年进入ITF前100的人,有11.11%在后来打进了WTA前100位。而男子球员方面,由于没有球员打进过ATP前一百,所以报告上的数字是0。表明我国青少年网球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

青少年网球比赛分为 U10、U12、U14、U16、U18等多个级别。 虽然青少年在赛事上所获的名誉与成人在赛事上所获的名誉不可以相提并论,但是青少年网球赛事对于年轻球员、教练、球迷乃至赞助商来说,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国内主要的大型青少年网球赛事有CTJ全国青少年网球积分排名系列赛、NJT赛事 (耐克全国青少年网球排名赛)、“郑洁杯”等;国际主要的大型青少年网球赛事有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世界中学生网球竞标赛美网青少年组比赛、澳网青少年比赛等等。2013年9月,以成都的城市名义创办该项赛事的报告通过中国网协递交到国际网联,很快国际网联就派出青少年部主任卢卡·桑德勒到成都进行实地考察,2014年2月正式得到了国际网联批准办赛的回复。赛事当时被命名为国际网联青年大师赛,2019年国际网联重新将赛事命名为“国际网联世界巡回赛青少年年终总决赛”。就目前而言,我国青少年网球赛事的承办正处于一个上升阶段,特别是校园网球赛事还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我们更应该乘胜追击,进一步探究其推广发展的新模式。

图1 (中国青少年女子网球职业转化率及其转化后表现)

图2 (中国青少年男子网球职业转化率及其转化后表现)

2、“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网球赛事推广

中国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到2019年5G技术正式投入商业使用,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2015年起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互联网+”创新发展。网球作为体育界高雅时尚的“代言人”应该紧紧抓住机会,在“互联网+”这个新的景观、新的现实、新的市场基础上,通过网球赛事推广加深人们对于网球运动的印象和兴趣。

在以IP、眼球和流量为生的职业体育中,关注度略低却十分重要的青少年网球赛事需要依托互联网另辟蹊径。以FIBA(国际篮联)为例,2014年FIBA在Youtube开设了官方直播频道,并将内容同步至Facebook。Youtube、Facebook这两个更方便、更成熟、潜在用户更大的平台无疑优化了FIBA旗下赛事的直播体验,降低了直播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风险。与此同时,相应的转播、社交媒体运营团队也逐步打造起来。经过两年时间的投入和完善,这个转播模式也逐渐流程化、规范化。除此之外,FIBA还摒弃了以往的官网推广模式,选择了更加贴合大众的社交媒体,展现了全球青少年篮球新闻与故事。依靠着社交媒体自带的用户头像,FIBA不仅免去了官网体系中繁琐的注册、登陆过程,还获取了更加丰富、真实、有价值的用户信息,这使其在不同赛事的推广营销中表现得更具有针对性。我国青少年网球赛事完全可以借鉴这个做法,开设微信赛事公众号、新浪微博赛事官方媒体等社交平台,提高青少年网球赛事曝光度。

2.1、扩大赛事市场

一场精彩的比赛可以让观众进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赛事的互动性是吸引观众的最直观原因,可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建设富有企业特色的网站,能够增加受众人群对体育赛事网站的浏览时间达到塑造赛事品牌的目的。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进行网站的推广和宣传,打造专门的赛事网站其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用户注意力。提供图片、文字、视频等多方面信息资源塑造赛事品牌形象,增强用户与网站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中国网球协会青少年赛事CTJ官方网页和国际网联ITF的官网页面,CTJ网页的精致度和ITF不可同日而语。CTJ所涉及的内容简单到只有赛事和成绩排行,还处于起步阶段,并设有门槛。对于没有参加比赛的游客来说没有任何参与感。反观ITF,从比赛日程到体育旅游,从新闻媒体到网球游戏,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关网球的权威性杂志也能在上面轻松阅读,CTJ的一些数据却还需要通过专门注册才能读取,这也对它的访问量有了一定的限制。一场精彩的比赛可以让观众进入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赛事的互动性是吸引观众的最直观原因,可以扩大赛事的影响力。尽管ITF所面向的是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性别的广大群众,CTJ则主要服务于中国青少年,但如果能够取其精华,设计出精美的网页,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必将为青少年赛事推广打开新的市场大门。

2.2、开发赛事直播

早在2015年,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喻国明教授就提出:“互联网是不同于我们传统传媒的更高阶层上的一种媒介形式。我们不能用低维度的运作方式去面对一种高维媒介。”

互联网作为一个高维传媒,其最大的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两大制约。这体现在体育赛事上首先就是现在的体育赛事不再只是面对场内的少数固定数量的观众,其服务的范围呈几何式的爆发增长。目前国内网球转播市场主要是爱奇艺、腾讯体育以及央视。爱奇艺拥有澳网和全ATP/WTA巡回赛的直播版权;腾讯体育在2019年正式拥有法、温、美三大满贯的网络转播权;央视的电视端和央视影音APP会择机直播四大满贯和ATP大师赛中一些重要场次的比赛。这三方各有优势,但共同的缺陷就是青少年赛事直播甚少。从更加长远的竞技层面来看,青少年网球赛事能够得到转播,对于年轻的小球员来说,有积极的提振作用。在聚光灯下与对手一决高下,在社交媒体上看见自己的高光时刻,这不仅给予青少年球员更大的激励,也锻炼了他们应对关注度时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由于比赛转播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曝光,青少年网球赛事便有了能够获得赞助商青睐的资本。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转播平台、打通青少年赛事直播商业开发,找到一条属于青少年网球赛事转播开发之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3、注重赛事乐趣

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体育运动不再局限于某些固定场所,而是向多样化的线下场景甚至虚拟网络空间拓展。在普通人看来网球运动之所以被成为“贵族运动”的原因主要有网球场占地面积大,场馆费用较高;优秀教练员紧缺,训练资金较高;网拍、球等网球装备价位较高等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步入互联网勃发时代。4K、5G、第四次工业革命等等,科学生产力的不断壮大不仅给网球运动在社会群体中普及带来了强有力的支撑,AR/VR技术的强势加入也给网球赛事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传统的网球运动经过电脑技术处理,模拟生成逼真的三维立体空间,再通过专门的输入与输出装备形成人与物的交互体验。由此,网球打破了时空制约,使得其可以在社区甚至更小的家庭空间中进行,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集竞技、娱乐、社交为一体的新兴生活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与关注比赛结果相比,他们自身更多的是关注在比赛过程中所体验到的乐趣。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比赛内容,更是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竞赛模式,即 “线下实体运动+线上虚拟竞赛”。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了全球,人们的运动场所被迫由室外转向了室内,这也给无数体育赛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即使在疫情稍有控制的情况下,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栋梁也不敢冒此风险开展比赛。但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或许可以尝试组织一场“青少年线上网球联赛”。小运动员可以通过智能电视和专门的虚拟手柄,在互联网上和自己的对手再比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这不仅在有限的条件下开展了有意义的体育比赛,带动了家庭体育的展开,更是疏通了人们憋在家里的烦闷心情,也有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3、校园网球助力赛事发展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0月15日在北京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健全体育竞赛和人才培养体系。建立校内竞赛、校际联赛、选拔性竞赛为一体的大中小学体育竞赛体系,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和选拔性竞赛(夏令营)制度。大中小学校建设学校代表队,参加区域乃至全国联赛。中国网球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8年我国青少年网球运动员参加全国 U系列赛的人数最多时仅有554人,下一年度退赛及新入赛变动人数约为200人。以2018年为例,女子运动员年度参赛总人数为262人,其中新入赛人数128人,约占总人数的 50%,男子运动员278人,新入赛人数123人,占比为 44%。这其中虽有因年龄因素自然淘汰的运动员,但整体数据说明我国竞技网球后备人才队伍整体基数较不稳定。网球只有真正扎根于校园才能使网球后备人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达到提高中国网球的整体竞技水平的目的。当然,培养网球人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们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通过网球运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强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格。只有将中小学生网球人口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才会有更多网球人才从校园里走出来,成为高水平运动队的后备力量。随着体育专项化课程改革的推进,多个特色运动项目在校园里开展得如火如荼,深受学生欢迎。不少中小学尝试着将棒球、网球、射箭这些特色运动作为专项课程引入校园。上海市宜川中学更是推出了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课程“套餐”。每一个高一学生入学后,学校会在体育课上安排他们对各个项目进行体验。学生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项目并接受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上课的专注度和积极性。网球运动所具有的其独特的趣味性、时尚性以及它的高端和雅致是使众多青少年为之着迷的主要方向。在2020年俄斯特拉发公开赛上,网球选手阿扎伦卡打出了“走钢丝”的戏剧性一球。网友评价:宛如《网球王子》里丸井文太的“走钢丝”绝技在显示重现。球场上舒展的肢体、酷炫的球技以及不断变换的球路,网球完美地诠释了体育运动的艺术美。将网球作为特色体育课程引进校园对发展学校体育课程多样性,提升学生运动锻炼兴趣最后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具有重大意义。

开展网球运动早期训练十分重要。网球运动早期训练,就是指少年儿童在5-13周岁之间的训练。包括启蒙训练阶段 (5-8周岁)、基础训练阶段(9-12周岁)、专项化训练(13周岁以后)。首先让从少儿起就要培养他们对网球运动的兴趣,然后再培养他们的网球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和网球意识。最后使他们具有专业的网球技术水平。为防止过早专项化,国外12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大部分是以培养球感为主。到13周岁以后进入专项化训练,在此之前不对少年儿童要求成绩,并强调胜负。对于5-13岁少年儿童来说还是在玩的时代,在心理上此阶段各种活动的目的性与成年人有较大的差异。他们更多的是追求趣味性和游戏性。借鉴国外网球培养的经验,建立我国中小学的网球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这对于发展中国网球后备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4、总结

我国举办过不少赛事级别较高的青少年网球赛事,但群众对于青少年相关赛事的关注度却一直不高。其原因是青少年网球赛事的推广还存在一些问题:(1)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缺乏新媒体社交平台的广泛运用;(2)赞助商与赛事转播平台的推广内容不够新颖,在生活节奏过快的21世纪,有趣的内容更能吸引人们的目光;(3)中小学科学的网球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建立我国中小学的网球人才培养的科学体系迫在眉睫。

猜你喜欢

网球赛网球赛事
本月赛事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网球赛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童话里的网球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