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特点及趋势研究

2021-07-29陶全美张洁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年14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社区时代

陶全美 张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体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0311)

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大力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体育在促进人体免疫力提高上的积极作用。随着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人民群众对体育的多样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后疫情时代,关注群众体育,尤其是社区体育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提出新的发展理念与方法,不仅对全面战胜疫情、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也是贯彻落实《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的必然要求。

1、概念界定:后疫情时代是什么?

美国学者托马斯·弗里德曼今年1月在《纽约时报》上发表文章,将新冠肺炎爆发分为前后两个时代。他表示,我们现在进入了新冠疫情“后时代”,并强调了“后时代”的重要性。可以说,这是较早提出后疫情时代相关概念的说法。对此,我国学者王竹立认为,所谓后疫情时代,并不是我们原来想象的疫情完全消失、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迁延较长时间,对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时代。我国学者喻国明认为,后疫情时代关注的重点应是:“疫情之后的社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6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同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通电话时,也提到后疫情时代一词,并在后期的工作中多次提及这一词语。可见后疫情时代已经来到,它在给社会带来巨大动荡的同时,也催发出新的时代特点。

(1)疫情发生的非阶段性和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并没有特别明确的开始和结束的期限,并不特指某一阶段,且存在波动性。随着海外疫情的发展,以及可能存在的季节性反复或大面积传播的发生,使得疫情的出现具有时间上的不确定性;

(2)疫情应对的及时性和科学性。疫情的爆发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社会发展目标偏移、速度减缓,整个社会处于恶性运行的状态。需要进行及时地、科学有效地应对,让社会尽快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抗疫生活的智能化和多样化。为了防止病毒传播,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被切断。得益于互联网、移动终端等应用的普及,各种“云办公”、“云课堂”、“云健身”频频出现,催生了后疫情时代人们工作生活的新方式。

2、我国社区体育发展概述

体育自20世纪50年代从学校走进社会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的重视不断加大,人们需求不断增强,体育运动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在北京、天津等地出现了城市街道组织的体育赛事,并不断向全国传播开来,自此我国社区体育逐渐发展起来。

20世纪末,促进社区体育活动的开展,被正式写进了《体育法》当中。自此,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有了法律保障。而1990年北京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隆重举行,大大激活了全国人民的运动热情,自此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正式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打造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社区体育正是推动全民健康发展的重要部分。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加大全民健身支持力度,巩固和完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体系,服务全民健身计划和健康中国战略。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我国群众体育、社区体育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参与人口方面,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城乡居民中有33.9%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比2007年增加了5.7%。在公共场地设施建设方面,据2018年发布的 《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体育场地已超过195.7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66m2。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上,全国共有体育社会组织4.728万个,其中体育社会团体3.5876万个。

社区体育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得到了进步和发展,但受人口数量、社区体育资源的限制,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局限性——健身人群依然主要集中在老年人和妇女,农村地区以及中青年、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健身意识相对薄弱。此外,经常锻炼人数比例低、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利用率低、缺乏专业社会指导人员等问题依然存在。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又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3、后疫情时代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

3.1、社区体育发展趋势和特点分析

面对后疫情时代的来临,我国社区体育又会发生哪些变化?借助文献整理与社会观察,结合六何分析法(又称5W+1H分析法,见图1)得出后疫情时代社区体育呈现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图1

(1)人群(who)——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参与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新冠疫情爆发后,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人群加入体育锻炼的阵营当中。这让此前社区体育人口结构单一的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观;

(2)时间和顺序(When)——以早晚空余时间段为主,向全天候、碎片化时间段发展。时间上的充分利用,错峰锻炼的推广,也会一定程度上提高社区体育设施和场地的利用率;

(3)地点(Where)——从社区公园、小区景观地带、高校闲置体育场馆等空旷地区,向以家庭为单位、相对独立且无接触的小空间,以及空旷地带相结合的空间转移。值得一提的是,应防疫的要求,很多社区体育参与主体,选取了网络“云锻炼”的新颖方式。以往天天聚集在小区门口的中老年体育爱好者,开始借助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参加网络“云锻炼”;

(4)内容(What)——以广场舞、太极拳、柔力球等常规中老年锻炼活动为主,逐渐增加诸如八段锦、五禽操等,结合了民族传统技艺的保健类体操。尽管体育锻炼的内容从以休闲、消遣为主,逐渐向提升健康水平的方向发展,但是人们对专业体育辅导的需求,依然没有得到充分地满足;

(5)动因(Why)——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人们普遍对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增加,通过运动提升自身健康水平的意识不断增强,这种转变不仅仅局限于中老年人,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加强,并投身到体育锻炼的队伍当中;

(6)方式(How)——后疫情时代健身设备、健身方式等呈现出众多新特点。

体育类APP的使用渐成主流。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加上防疫的要求,老百姓居家的时间不断增加,很多居家老百姓选择从网络渠道获取体育资讯,选用体育类APP指导、记录、监督自己的体育活动。

据易观千帆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1季度垂直资讯平台中,体育资讯类用户增长排名首位 (见图2)。而在体育类 APP的使用上,由于其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提升大众体育锻炼的频率和时间,还能有效激发使用者对身体锻炼的潜在需求,从而对其体育锻炼意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用体育类APP作为体育锻炼的辅助。值得一提的是,体育类APP的使用,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专业社会体育辅导人员不足的情况。

图2

可穿戴设备越来越多的进入平常百姓家庭。可穿戴设备是一种将电子技术或计算机技术整合至服装和配件中并可舒适地佩戴在身上的设备,一般可被人们用来检测活动的步数、能量消耗等。随着科技的进步,2014年可穿戴设备呈现爆发式发展,不仅设备种类增多,各类产品也很快被大众所熟知和佩戴。研究发现,可穿戴设备的干预可能会促进人们进行身体活动。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相关产品的不断推出,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也开始选用诸如小米手环等可穿戴设备来辅助进行体育活动。

智能设备应用成为新潮。选择互动性与趣味性兼具的VR智能游戏,渐渐成为老百姓进行体育锻炼时的新选择。选择该类游戏进行体育锻炼,能够在提升趣味性的同时,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提供沉浸式体验。此类产品的应用加上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辅助,让很多中老年人体会到,佩戴相关设备,在家里就能实现和朋友们一起跳广场舞的愿望,足不出户便能享受群体活动带来的情感共鸣和互动。不容忽视的是,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及沉浸式体育锻炼方式的推广,对以“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广场舞运动来说,提供了一种减少噪音产生的新方式。

此外,疫情的爆发,让更多高校的体育生加入到防疫工作中,他们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常常以自身所处环境为半径,对周边区域的社区体育锻炼者提供服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期间,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难以覆盖众多区域的缺陷。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也让这高校的人力资源得到了更为充分地利用。

3.2、社区体育未来发展探索

在“十三五”收官之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9月30日印发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简称《意见》,下同),从社区体育、群众体育发展亟待解决的场地问题出发,站在政策角度,高屋建瓴,提出一系列指导意见(见表1)。对于《意见》内容,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表示,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所以在健身设施建设方面,我们要更多地向社区倾斜,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和完善设施功能。

表1 《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摘录表

有了政策指导和顶层设计,还需要科学的方法和强大的执行力予以支撑。围绕国家政策,集中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难题,进行科学分析、细致部署,及时审核、不断改进,才能不断取得实质性的结果。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出发,进行尝试。

第一,运用三螺旋理论,即从政府、高校、企业的相互协同合作的视角出发,在融合三方力量中形成促进事物发展的运行机制,积极推动社区体育的科学有效的发展(见图3)。

图3

目前,社区体育发展主要由政府指导。主体的单一性往往会导致以下几种现象发生,首先,无法吸引社会力量的加入,市场缺乏活力;其次,高校、企业中存在大量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充分地利用;再者,供给主体单一,容易出现寻租和资源分配不均等现象;最后,还会导致宣传力度不够,监督效果有限,缺少及时的信息反馈等现象的发生。后疫情时代,如何在政府主导下,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深度挖掘高校资源,将会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一个更为高质量的发展路径。对此,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借助三螺旋理论,加强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公信力,激发企业活力,挖掘高校潜力,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资源配置,争取实现以最小的成本创造最大的效益;

第二,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如运用区块链进行信息公证、建立有时间戳的通用存储、进行来源追踪以及版权保护等,提升社区体育服务每一个环节的信度和效度等。目前,相关技术已经在国家税收和医疗等多领域试点运用;

第三,深入调查研究,与时俱进地选取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播渠道,如短视频等,进行信息的有效传播。此外,加大积极向上、科学的信息传播,加强意见领袖对信息的把关作用,时刻关注信息反馈,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信息参考等。

4、结论

后疫情时代并不仅仅是疫情爆发后的一个时期那么简单,其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思考。思考后疫情时代的新特点新变化,思考针对新变化要采取什么样的新方法。

后疫情时代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呈现出众多新特点:青少年群体的加入,促使参与群体年龄结构趋于全龄化;碎片化时间的充分利用,锻炼场地的灵活选择,让社区体育资源的利用更为充分;体育类APP、可穿戴设备的应用,在提高社区体育锻炼趣味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专业的社会辅导人员不足、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定制化体育锻炼内容稀少等问题依然存在。对此,通过政府、高校、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加大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充分挖掘社会资源,打造通畅的内容产出和信息反馈渠道,不断在发展中进行升级改造,促进后疫情时代新型社区体育蓬勃发展。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社区时代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社区大作战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