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习惯如何养成?

2021-07-28俞正强

中国德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扫地立德习惯

儿童的第一个德行,不是上街扶老人过马路,不是捐款行善,不是仗剑天涯匡扶正义,而是日常的生活习惯。习惯是孩子自然而然的非生理性行为,可以将一些我们在乎的美好品质固定下来。都说好习惯益终身,但好习惯如何培养?具体流程怎样?学校在好习惯培养中的作用如何认识?学校在面对一个习惯不好的孩子的时候,是指责或痛惜家庭的习惯养成没做好,还是起而行之,实实在在地通过一个流程,有效地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以下简称“金师附小”)认为:儿童教育始于行,当儿童第一个行为是正确的,并会在这个正确的“行”上形成正确的“知”,这个正确的“知”会带来更多的正确的“行”。习惯,是一种行为,是立德树人的开始,好习惯养成便是我校促进孩子良好的道德教育的开展方式。我校用了五年的时间,探索着关于好习惯如何养成的实践,现作简要整理,以求教大家。

一、习惯始于一年级

习惯始于一年级,这种说法是指学校教育而言,是基于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而言的。事实上,习惯本应该始于家庭,至少始于幼儿园,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大多数人都会认为习惯很重要,却不知道怎么培养习惯。在家庭如此,在幼儿园也如此,在小学也是如此。我们在习惯培养上是缺乏一套可操作的办法的。每个父母、每个老师都只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进行。

許多的孩子不会剥鸡蛋、不会上厕所,因为孩子被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独生子女,隔代溺爱,何谈习惯培养?

幼儿园有什么问题呢?幼儿园习惯养成有三个问题:一是入托时间相对灵活,因为不是义务教育,入托时间的差别使得习惯培养缺乏计划性,离开幼儿园也十分方便;二是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在习惯培养上处于被动而非主动状态;三是一些幼儿教师的专业性还是偏低,对幼儿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意识不足,手段方法有待提高。以上三个原因使得幼儿园的习惯培养缺乏规范性。

如果家里的习惯培养与幼儿园的习惯培养面临问题,那么小学则是习惯培养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为什么一年级很重要?首先,一年级是义务教育的起始,每个孩子都会来学校。每个孩子都必须来学校。每个孩子都不可以随便离开学校,这使得开展持续而规范的习惯养成有了现实的可能。其次,每一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正常情况下)都是对一年级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和期待,即他们有了学习的自主性或主动性,这是与幼儿园入学大为不同的情况。这种主动性或自主性使得我们对孩子们在家里形成的不良习惯具有了改变的条件。最后,小学一年级是学生成长进入学业“赛道”的第一步,绝大多数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成长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会成为焦虑,这些焦虑会转化为无穷无尽的知识和才艺的学习,而这些知识才艺的学习又会掩盖习惯的缺陷。家长普遍认为只要字记得多,琴弹得好,其他的都不重要。这样的状态,在一年级的时候,是亟须得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与矫正的。

二、习惯养成关键在老师

不同的家庭在其家庭活动中会养成不同的习惯。这些带着习惯来到学校的孩子,形成同一个集体。好习惯的力量总没有坏习惯的力量来得诱人。假设学生A习惯不错,学生B习惯较差,A和B在一起,大概率是A会向B靠拢。而A的好习惯得到强化,B的差习惯得到改善,并向A靠拢,则需要一个懂得习惯培养的一年级老师。

一年级老师关键性正在于此。让一年级老师成为这个关键的积极正向的人,学校需要做好三件事。第一是在观念上改变我们的老师。习惯培养是将我们期待的好品质进行行为固化的过程,孩子在童真的时候,心灵尚未被污染的时候,学校用行为的方式将美好的品性固化成习惯将伴随孩子一生。学校加强教师培训,让教师对孩子习惯培养得以重视。第二是需要有一份材料供老师们开展习惯培养。这份材料要给老师讲明白培养什么习惯、习惯的标准是什么、习惯养成的流程是什么、老师要做什么。这份材料可以表现为教材、视频、教案等等。第三是要赋予老师专门的时间对学生的习惯进行培养。

学校把以上三件事情做好了,习惯培养就在学校成了一件正事,而不是挂在嘴上的事了。立德树人就有了一个扎实的开始,立德树人始于行就有一个行的开始。为此,金师附小对习惯养成的经验进行专门整理,汇编成专门的教材《十会小学生》。然后安排了一个月的时间,不上知识课,或者借知识课来落实习惯的培养。

三、习惯培养“十会”始

一个人有多少个习惯?有多少习惯是需要培养的?这个问题是习惯培养中必须思考的。我们汇编《十会小学生》专门材教的时候,会有许多目录。这些目录尽管很多,但在我们分成一级目录、二级目录、三级目录之后,目录就显得不那么多了。人的习惯也可以分为一级习惯、二级习惯等等。也可以分为根习惯、子习惯等等;不论哪种分法,意思无非是说习惯也可以是有先后的,有轻重的。一种习惯养好后,会比较自然地生发出许多好的相关习惯。好习惯如此,差习惯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把人的成长溯源到起始,习惯主要就是吃的习惯、睡的习惯、如厕的习惯,基本上这三种习惯便是最根源的习惯了;如错过起始时的培养,到幼儿园时,可能还要加上穿衣的习惯,走路的习惯等等;如错过了幼儿园的习惯的培养,到了小学怎么办呢?金师附小把小学一年级的习惯定为以下十个,即吃饭、睡觉、排队、走路、听说、问好、游戏、求助、扫地、整理。基于我们小学教学的经验,觉得这十个习惯很重要,值得我们在一年级培养。

也许有人会问,这些习惯中哪些是生活习惯?哪些是学习习惯?哪些是人际交往习惯?这种问法似乎是十分有理,但事实上,这三种习惯的分类不是并列的,而是次递的。举例来说,扫地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抑或是人际交往的习惯?扫地本身是带来地面的洁净,这当然是生活所需,自然是生活习惯。在扫地时,人要学会使用工具,这些工具的学会掌握过程中,呈现出来的自然就是学习习惯了。地要扫干净,自然扫地时不能有所遗漏,为了扫地扫得更快些,自然不能老是在同一个地方重复扫。这个不重复不遗漏,便是有序列举的思维习惯。当扫一个比较大的区域时,要看一下风往哪个方向吹,地势的高低,这就是一种问题解决的策略了。如果一个区块,有多个同学一起扫,分工合作便已蕴含其中了。所以,习惯是一种模型,具有强大的统摄力的。

这十个习惯,分为五组:吃饭、睡觉是一组;排队、走路是一组;听说、游戏是一组;问好、求助是一组;扫地、整理是一组。学生把这十个习惯养成好了,校园生活基本上是能比较优秀了。

四、习惯初成四步法

习惯养成是一个操作的过程,这个操作的过程具体分为四个步骤。

步骤一:做给学生看

做给学生看,就是把标准交给学生。也就是说,习惯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不仅是写成文字,更是要老师做给孩子看的。这一步是十分难的。有很多老师自己就没有这个好的习惯,比如吃饭,自己也吃得很糟糕,怎么做给学生看呢?

步骤二:带着学生做

每个习惯的养成都会分解成好多个动作,可以说是一套动作系统形成一个好习惯的。而一套动作,学生经常会记不全,很零乱,这就要求老师带着学生做,或者慢慢地让先会的学生带着不全会的学生做。

步骤三:看着学生做

这个步骤也是非常重要。这个看可以是正面的观察,也可以是不告知的观察。在看着学生做的时候,要及时地鼓励、欣赏或请同学们展示,让会的行为成为一个稳定的系统。

步驟四:由着学生做

把任务直接交给学生,不让老师参与带着和看着学生。在一个失去老师的场景里,让学生们自己做,在会的行为做稳定后给予评价。

把这四个步骤整理成一个图表(如图1):

至此,学生会了,只是习惯的初成。在学生们会了之后,再用心地予以保持,习惯便会养成了。这个保持,我们的老师们经常称为“保养”。

五、“十会”培养的机制

习惯从“十会”开始。“十会”的养成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一个机制,形成工作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工作的人,所依据的材料,人与材料形成的时间过程等。首先是谁来完成这项工作,分工如何安排(见表1):

其次是要有完整的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见表2):

再次是“十会”习惯培养的过程(见表3):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形成一个有效的工作机制。

从2016年9月开始,金师附小实施一年级的十会课程,正式启动“立德树人始于行”的习惯养成的实践活动,五年来,学校的面貌在慢慢地发生改变。首先,校园安全得到了较大的改善。校园内的许多安全事故都不是学生故意要发生的,排队、走路等习惯的养成跟安全紧密相联;其次,教师们的上课情绪普遍得到改善。老师上课中的情绪很多是被孩子们的习惯所左右,老师的情绪好了,师生关系也会比较融洽,偶发的师德问题也减少了。最后,孩子们的笑脸在增多。学生习惯好了,老师情绪也好,学生被批评的机会就少,开心的时间自然就多了。

【俞正强,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特级教师】

责任编辑丨赖泰荣

猜你喜欢

扫地立德习惯
Stories about labor education家校劳动,立德树人
谈初中化学教育的立德树人
习惯
上课好习惯
扫地
巧化课堂意外 践行立德树人
例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立德教育
好习惯
扫地扫到树上面
好好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