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午流注低频联合腰背肌训练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骨折患者疼痛及功能的影响

2021-07-27梁秋金温志玲唐亮情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子午流腹肌腰背

梁秋金 温志玲 唐亮情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广东 广州 510400)

我国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骨质疏松主要由于骨量丢失进而引起骨脆性增加,而老年人常因骨质疏松而发生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因剧烈疼痛和躯体活动受限致使日常生活质量被严重影响〔1〕。老年OVCF患者的治疗方法多以手术为主,但由于老年患者的骨自我修复能力较差,术后患者的功能恢复受限,同时伴有手术安全性低、术中出血量多等缺点,且患者发生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近年研究发现,腰背肌训练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促进腰背部的血液循环,利于骨量恢复,改善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状态,同时具有安全性高,易于操作等优点。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是将传统针刺疗法与子午流注理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依照气血在经络中的循行规律取穴,最大化发挥穴位的主治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联合腰背肌训练对老年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5月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骨科收治的60岁以上OVCF患者186例。按照收治顺序依次分为腰背肌训练组(传统康复组)和子午流注低频联合腰背肌训练组(联合康复组)各93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折发生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参与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n(%),n=93〕

1.2入选标准 诊断标准:参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指南(2015版)》〔2〕及《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诊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8版)》〔3〕。纳入标准:(1)年龄≥60周岁;(2)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3)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椎体变扁或楔形变,其中锥体楔形变程度≥1/3,≤1/2,且未见椎体脱位,无椎弓根损伤或锥体突入椎管内,临床分型为单纯性稳定型腰椎压缩骨折;(4)无二便功能异常或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5)所有纳入研究者需对本研究知晓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既往OVCF病史及腰间盘突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其他腰椎相关疾病者;(2)由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腰椎压缩性骨折;(3)由衰老以外的原因,如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或患有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等因素导致的骨质疏松;(4)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不能判断疗效、配合治疗者。

1.3剔除标准 (1)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病情加重或其他严重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2)研究过程中依从性较差或服用其他影响疗效的药物;(3)因其他原因未能完成全周期治疗者。

1.4治疗方法 传统康复组在护士遵医嘱指导下进行腰背肌和腹肌功能训练。在本研究中采用“五点支撑法”进行腰背肌的康复治疗:患者取仰卧位于床面,以两侧肘部、两侧足跟部及枕后为支撑点支撑于床面,腰背部肌肉收缩,使背部和骨盆离开床面,保持躯干、骨盆、膝关节在一条直线,同时小腿胫骨长轴与床面呈90°。两侧足部自然分开,与肩部同宽。每次维持10 s,每组训练15次,每组训练后休息1 min后继续。5组/d,6 d/w,共训练8 w。腹肌训练方法:(1)腹肌静态收缩:患者取仰卧位于床面,双手置于腹部,随呼吸节律进行腹肌收缩训练。吸气时腹部肌肉放松,呼气时缓慢收紧腹肌,手掌感知到腹部肌肉绷紧,保持5 s为完成一次动作。每组训练20次,5组/d,6 d/w,共训练8 w。联合康复组在腰背肌、腹肌训练的基础上加入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治疗。选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北京佳时正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ZWLZ-VI)进行治疗,取气海、关元、双侧委中、双侧肾俞、双侧脾俞、双侧大肠俞、阿是穴和所用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当日当时所提示的开穴穴位,当日当时开穴穴位一般为4~8个。固定电极片后调节参数,接通电流,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治疗20 min,1次/d,6 d/w,共治疗8 w。

1.5疗效评价指标 选用Janne Scott目测疼痛分数尺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测量尺为10 cm长的线段,左侧起始点计为0,疼痛等级为无痛;右侧终点10 cm处为最痛;线段左1/4处对应疼痛等级为轻微疼痛;线段中点处为中度疼痛;线段3/4处为重度疼痛;治疗前向患者说明疼痛分数尺的用法。在治疗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疼痛程度所对应的数值,记录其治疗后的疼痛缓解程度,疼痛缓解程度=(治疗前疼痛尺评定分数-治疗后疼痛评定分数)/治疗前疼痛尺评定分数×100%。治愈:疼痛缓解程度为100%;显效:疼痛缓解程度≥50%;有效:疼痛缓解程度≥20%且<50%;无效:疼痛缓解程度<20%。

1.6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4〕在纸面画一条长为10 cm的直线,嘱患者指出自己此刻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处相应的点,医护人员根据位置计算分数。

1.7跌倒次数 跌倒次数可以直接反映老年患者的平衡功能,是平衡功能的重要评估指标之一。记录患者治疗前3个月内发生跌倒的次数,同时记录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内发生跌倒的次数。

1.8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5〕共包含生活情况、行走、坐立、站立、社会生活等10项评估内容,每项内容划分为6个评分等级。患者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严重,日常功能受疼痛影响越严重。总分=(得分/5×已回答问题数目)×100%。

1.9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χ2检验、t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后8 w,联合康复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传统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83,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对比〔n(%),n=93〕

2.2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8 w、3个月两组VAS、ODI评分明显降低(P<0.05);且传统康复组明显高于联合康复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ODI评分比较分,n=93)

2.3两组患者跌倒次数比较 治疗前3个月,传统康复组与联合康复组跌倒次数〔(3.279±1.083)、(3.610±1.280)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后〔(1.328±0.908)、(1.287±0.830)次〕显著减少(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OVCF是指因骨质疏松引起的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日常生活中的轻微外力即可引发,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表现之一〔6,7〕。骨质疏松的诱因有很多,主要受内分泌、遗传及免疫等因素的影响。缺乏运动也是引起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证实,卧床1 w后腰椎处骨矿信号减少0.9%,骨矿含量下降过多时骨折的风险将大大增加,而运动有助于维持骨密度及骨矿含量,降低骨折风险。临床中,骨质疏松性骨折以压缩性骨折最为常见,约占49%,且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8〕。老年人的骨质量差,日常中弯腰、转身、下蹲等动作,运动或出行过程中的颠簸都可能导致骨折,严重的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

目前针对老年OVCF的治疗方式主要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式可分为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开放性手术包括后路切开减压复位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但由于患者骨质疏松易发生固定物松脱等状况,且老年患者的骨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功能恢复受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微创手术具有创口小、易恢复等优点,大致可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9〕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10,11〕。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生髓,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且在体合肌肉。肾脏为先天之本,与人体的骨骼生长发育联系紧密;而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若脾失运化,气血亏虚,亦可伤及肾脏。骨折发生后,筋脉受损,气血运行受阻而瘀滞;另一方面,血瘀也是骨质疏松的病因。脾气不足无法推动和统摄血液,《杂病源流犀烛》中提到:“凡人精耗肾衰……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蔺道人则提出了“瘀不去则骨不能接”的理论,指出骨折之症当以活血化瘀为治则。子午流注以《黄帝内经》中所提“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基础,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经脉开阖、阴阳盛衰及经脉流注均具有一定的节律性〔12〕。不同穴位的针刺当选择不同的时间,以发挥此穴的最大功效。但子午流注的推算方式较为复杂,临床应用受限。子午流注低频治疗仪可以解决此难题,可以精确计算子午流注的时间,通过低频电刺激作用于穴位,模拟针刺治疗手法,调节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13,14〕。康复训练可以在患者骨折稳定后早期进行,通过肌肉的重复收缩,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还可加速水肿的吸收。同时患者通过训练可以避免肌肉萎缩,通过应力刺激作用加快骨折愈合〔15〕。

腰背肌和腹肌是维持躯干和骨盆稳定性的重要组成肌肉,与人体的坐、站、行等动作的控制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子午流注电子低频治疗仪可以提高老年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结果还提示子午流注电子低频治疗仪结合腰背肌功能训练可以有效缓解老年OVCF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并具有长时程疗效,且效果优于单一的腰背肌功能训练。但在跌倒次数的随访结果中发现,两组跌倒次数并无明显差异。

综上,子午流注电子低频治疗仪结合腰背肌功能训练能有效提高老年OVCF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疼痛和功能障碍情况。

猜你喜欢

子午流腹肌腰背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恢刺扳机点结合电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验案1则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摆脱腰背疼痛的困扰
大笑多少声能笑出腹肌?
每天卷腹,为什么还是看不到腹肌
杨烁:不只有酒窝、腹肌,还有一些“孩子气”
法国八旬老翁蝉联“腹肌王”
“龙卷风”缓解腰背疼
子午流注选穴艾灸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