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分析

2021-07-27黄瑛

南北桥 2021年19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黄瑛

【摘    要】随着我国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工作,在开展高中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高中生综合素养已成为基础教育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挖掘高中生潜能,并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积极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这会对高中生未来学习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基于此,本文深入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结合高中生实际情况以及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内容,合理提出相关参考建议,希望加强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从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  学科素养  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9.034

当前我国不断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工作,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明确意识到培育高中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性,将课程特点、学生实际情况、思想政治学科具备的育人功能等进行有效融合,注重创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并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接下来本文就此展开简要分析。

一、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含理性精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和法治意识,这几个要素之间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对于法治意识来说,主要体现在中国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共参与的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明确对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重要性,为社会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应引导高中生能够自觉遵法、用法以及守法,有利于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需要顺应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育,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自觉履行义务。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案,确保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案的有效性、合理性,引导学生对自身权利和义务二者间的关系进行充分了解,可以帮助学生积极养成良好的依法维权、依法办事的习惯。[1]

二、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不足

部分教师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直接影响了法治意识的培育效果。虽然当前我国深入开展教育改革工作,但是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理念上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单一地采用分数方式来评价学生,更多地看重学生的书面成绩,这个情况的存在不利于教师顺利开展法治意识培育工作。很多高中生没有深入了解和应用法律常识,在学习过程中会存在机械化背诵重点知识内容的问题,导致高中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内容时缺乏主动性以及学习热情。除了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教师自身的法律应用能力以及法律素养也有待提升。教师是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于高中生法治意识培育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对于高中生来讲,其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在日常生活中行为上会存在模仿的特征,因此教师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对于自己的言行举止应有着严格要求,起到示范带头以及引导的作用。然而,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法律观念意识,没有给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教师在对相关专业系统法律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没有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这给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导致培育效果不如预期。[2]

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要素和基本内涵

素养是个人技能、知识、方法、过程、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对于学科素养来说,主要是指个体在面对一些不确定、复杂的现实生活时,通过对学科学习的技能、思维、知识以及观念等进行合理运用,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有效解决,可以展现出必备品格以及社会生活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主要包含公共参与、理性精神、政治认同以及法治意识,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基于学科素养来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将立德树人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引导高中生明确思想政治学习方向,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理解能力,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此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对学生是否成为有担当、有思想、有信仰、有尊严的人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是教師必须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3]

四、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相关措施

(一)完善评价体系,改变“唯成绩论”的观念

教师需要顺应素质教育理念,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原则,明确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对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意义,避免片面追求书面成绩的提高。教师应注重完善教学策略,避免采用分数的形式作为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教师在对高中生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通过优化学生的考核机制,确保评价机制具备多元化特征,有利于对学生的评价更加全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的表现与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有效结合,通过一定比例对高中生总成绩进行科学的计算。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意识到不能只是通过试卷对学生进行判断,应积极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促进高中生健康成长。[4]

(二)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为了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正确对高中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教师应丰富自身的专业法律知识,并自主学习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内容。学校应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防止教师的跨学科兼任问题。教师应培育终身学习意识,注重教学反思和总结工作,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方案,确保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更具实效性。学校在招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时,应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考虑。此外,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满足高中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加强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5]此外,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自身法治素养,针对法律和高中教材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充分掌握,并做好优化整合工作,有利于充分挖掘法治意识相关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进行灵活运用,有利于更好地对高中生法治意识进行培养。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时,需要自主学习更多与法律专业有关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有利于全面了解和掌握高中教材中所涉及的与法律专业相关的内容。例如,在给学生讲解“企业与劳动者”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和掌握本节课中涉及的劳动合同法、劳动法、公司法等法律条文,加强与教材内容的相互融合,确保课堂教学内容更具丰富性,有利于加强培养高中生的法治意识,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積极开展合作探究和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在面对有个性、求新求知以及敏感务实的高中生时,需要注重时代价值取向以及教学原生态,遵循实践性、教育性以及社会性的原则,唤醒高中生生命智慧以及生活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的教学原则,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合理实施互动教学模式,给课堂注入更多趣味性内容,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内容,同时有利于加强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能够调动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并引导高中生感受思想政治学科的魅力。教师应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平台,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好地享受学习和生活,不断培养高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播放视频,并组织班级学生对视频中蕴含的法律知识进行深入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积极探讨和发表自己的想法,可以帮助高中生更好地培育法治意识。[6]

(四)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可以不断优化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内容,有利于顺利开展培育高中生法治意识工作。教师应结合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内容、高中生性格特征、年龄以及兴趣爱好等,优化法治教学内容,确保课堂更具丰富性,调动高中生学习主动性以及热情。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系统、抽象的知识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方式进行呈现,能够加强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共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我是法官”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活动,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以及巩固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教师也可以拓展第二课堂,带领班级学生参观法院,学生通过对法律场景进行亲身体会,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并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能力。[7]

(五)充分挖掘和整合教学资源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具备丰富的法治教育相关知识,虽然部分内容没有明确指出法律相关知识,然而会涉及许多法治现象。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有很多讲解经济生活的内容,其中蕴含了各种法律现象。比如,“多彩的消费”部分涉及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内容;“投资理财的选择”涉及保险法与证券法相关知识;“企业与劳动者”环节中涉及很多劳动合同法、劳动法与公司法知识内容;“财政与税收”当中涉及税法相关知识。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当中涉及很多法律知识,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环节时,教师应在教学前深入挖掘和整合教材资源,并将教材当中涉及与法律相关的知识做好优化和整合工作,然后在课堂上合理培育高中生的法治意识,有利于高中生在潜移默化当中不断加强法治意识。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多彩的消费”过程中,给学生讲解课堂知识以后应做好教学总结工作,给学生多渗透一些法治教育相关内容,合理设置一些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部分知识内容。如“通过共同学习本节课知识内容,对于消费者来说,商家什么行为会对你的权益造成侵害?消费者具备什么权益呢?当商家存在着不合理要求情况,需要怎么做呢?”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组织班级学生共同对法律知识进行探讨。在讨论过程中,高中生能够对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明确,不断加深印象以及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利于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为了确保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将教材中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合理运用,深入挖掘法律知识和教材内容二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并结合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给高中生渗透法治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应遵循法律知识、教材内容以及学情这三者之间的相互统一原则,有效落实课堂教学活动,从而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8]

(六)积极引入案例

为了有效开展法治教育工作,教师应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创新教育模式,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有利于激发高中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法治教育知识。在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高中生日常实际生活和社会法治热点、法律知识等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社会事件,确保法治教育内容更具丰富性,教学内容呈现出趣味性的特征,逐渐提高学生学习法治教育知识的兴趣,加强培养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学科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将法治热点当作课堂的教学案例,能引导高中生对法律知识具备的社会功能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组织班级学生共同讨论法治事件,引导学生在讨论期间掌握法律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引入的案例可以是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用当前社会热点话题作为案例,教师应用实际案例能够调动高中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对各种法治现象进行综合性评论和分析,并引导学生自主对相关法律条文进行查阅,有利于不断丰富高中生的法律知识储备,同时有效保障课堂教学效果。[9]

例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财政与税收”知识中,涉及征税和纳税相关知识,教师在给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讲解时,应给学生播放相关影视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税收知识具备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对该部分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完本节课知识点以后,应引导学生对税法知识内容多一些了解,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组织班级学生进行深入探讨,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多给学生渗透税法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意识到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必须践行的义务。[10]

五、结束语

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是当前教师亟须完成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需要教师及时更新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明确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目标,并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培育学生法治意识的措施,从而促进高中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梅.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7):143-144.

[2]程姣.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J].高考,2020(01):150.

[3]刘晶.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法治意识”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学),2019(09):4.

[4]董长莉.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中法治意识的培养[J].中国文艺家,2019(06):221.

[5]曹中海.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实践原则[J].知识文库,2018(05):126.

[6]郭然,闾彬.思想政治学科培育法治意识素养的网络舆情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01):125-128,66.

[7]刘素娟.基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法治意识培育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02):56-58.

[8]樊冠宇.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与活动型学科课程构建的会通[J].高考,2021(21):53-54.

[9]蒋秀娟.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初探[J].家长,2021(19):133-134.

[10]陈玉光.浅析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策略[J].读写算,2021(18):73-74.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素养
高中思想政治课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研究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浅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