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佩戴的自我感受负担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2021-07-24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张玉凤郝桂兰于大红张美玲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胰岛素泵病友达标率

北京市昌平区医院(102200)张玉凤 郝桂兰 于大红 张美玲

2型糖尿病(T2DM)属于内分泌科常见疾病,主要由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或多种原因导致的胰岛素抵抗,引起体内血糖异常升高,只能通过长期输注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延缓病情进展[1]。胰岛素泵通过模拟人体胰岛素生理释放,可持续为患者提供胰岛素,快速控制稳定患者体内血糖指标,但患者若不能正确使用胰岛素泵,可导致低血糖反应、注射部位感染、输注障碍等胰岛素泵不良事件发生,影响治疗效果[2]。常规护理可帮助患者调试好胰岛素泵,指导其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知识,但对离院后的患者遵医行为无法干预,导致复诊时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较差[3]。因此,本研究旨在调查佩戴胰岛素泵的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士实施多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关怀理念,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提供实践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择取2019年5月~2020年10月收治的T2DM病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6例,男性26例,女性20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14±6.41)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4.02±1.02)年。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60.08±6.29)岁;病程1~11年,平均病程(4.11±1.05)年。两组基础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及随访,护理人员对患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疾病相关知识、饮食指导、注意事项、用药指导,由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交流技巧娴熟的护理人员进行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结合病友互助干预。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①组建微信平台宣教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员由2名专科医师、1名营养师及2名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要求组员应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能力;②建立微信群,并将患者拉入微信群组;每次为患者讲解1~2个糖尿病知识内容,对于胰岛素泵操作类问题可采用视频、图片等形式;患者需将每日疾病日记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反馈给医护人员,可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其他患者互相交流沟通;③叮嘱患者遇见难以解决的胰岛素泵使用问题,可随时与医护人员通过微信功能进行沟通,并定期进行随访。

病友互助干预:①根据患者居住地点及自愿组队的方式,建立5~10人的病友互助小组,定期组织小组成员开展糖尿病相关知识讲座与交流技巧培训。②在获得小组成员同意后,将小组成员的基本资料、血糖、用药情况、血糖监测、复查时间及并发症等信息资料共享。③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微信或电话互相监督每周血糖检测、用药情况、胰岛素泵使用情况等,了解双方是否遵医嘱,并互相倾述心声,拉近彼此关系,相互鼓励坚持健康行为习惯,同时互相交流培训的内容,加强知识认知程度。④鼓励组员结伴参加健康运动,如:散步、早操、扇子舞等,共同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⑤使用电话或微信与患者相约共同复诊。⑥医院每周五可组织小组成员参加糖尿病交流会,互相交流,分享经验,巩固提升患者糖尿病与胰岛素泵相关知识与技能。

1.3 观察指标 ①利用我院自制调查卷对两组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包括血糖监测知识、胰岛素泵使用理论知识、胰岛素泵使用技能掌握知识、胰岛素泵不良反应应对知识四个维度,每项6条目,每项0~4分,分值越高提示知识掌握程度越好。②采用自我感受负担(SPBS)评分表,从身体、情感、经济负担3个维度评测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感受负担评分,共计10个条目,每项0~4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感受负担越重;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干预前后患者自我效能感进行评分,共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0~4分,分值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感越好。③检查并统计3个月时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空腹血糖3.9~6.1mmol/L为达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经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 干预前的血糖监测知识、胰岛素泵使用理论知识、胰岛素泵使用技能掌握知识、胰岛素泵不良反应应对知识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上述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对比(±s,分)

附表 两组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差异对比(±s,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aP<0.05。

组别(n=46) 血糖监测知识 胰岛素泵使用理论知识胰岛素泵不良反应应对知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9.35±1.38 19.21±2.54a 10.24±1.68 18.14±2.38a 10.18±1.66 18.23±2.39a 7.18±1.54 18.02±3.39a对照组 9.31±1.32 13.45±2.15a 10.26±1.71 14.85±2.03a 10.21±1.69 14.64±1.98a 7.21±1.53 13.85±1.75a t 0.142 11.739 0.056 7.133 0.085 7.845 0.093 7.413 P 0.887 0.000 0.955 0.000 0.931 0.000 0.925 0.000胰岛素泵使用技能掌握知识

2.2 SPBS、GSES评分差异情况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的疾病SPBS、GSES评分比较,分别为(22.36±5.64)VS(22.34±5.62),(18.34±3.48)VS(18.36±3.5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SPBS评分(10.03±1.93)较对照组的(19.31±2.78)低,GSES评分(33.48±2.31)较对照组的(22.14±2.01)高(P<0.05)。

2.3 血糖控制达标率 观察组3个月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93.48%(43/46),较对照组的71.74%(33/46)高(P<0.05)。

3 讨论

T2DM属于缓慢进展性代谢疾病,血糖控制情况与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健康行为是否规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常规护理主要以口头宣教为主,告知患者疾病与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患者处于被动接受,宣教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导致患者离院后遵医行为较差,且胰岛素泵使用经常操作错误,引起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出现低血糖反应[4]。因此,如何加强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对血糖控制安全及达标率尤为重要。

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是利用微信平台推送疾病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类资料,使学习资料多样化,提升患者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通过群发消息或私聊的方式指导患者离院后血糖监测、胰岛素泵使用情况,叮嘱患者每天反馈疾病日记,进而起到监督的效果;同时患者通过与医护人员及病友分享成功经验,不仅能在沟通交流中加深T2DM与胰岛素泵相关知识深度,还能获得认可与成就感[5]。病友互助干预是通过建立病友互助小组,定期展开胰岛素泵使用相关知识与技巧培训,加强患者实际操作能力,且小组队员通过互相学习、交流、监督,共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与提高自我效能感;鼓励组员之间通过共同参加运动、复诊以及医院组织的糖尿病交流会,拉近人与人之间关系,通过参与集体活动使患者内心压抑的情绪得以释放,进而改善其心理状态[6]。观察组干预后血糖监测知识、胰岛素泵使用理论知识、胰岛素泵使用技能掌握知识、胰岛素泵不良反应应对知识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SPBS评分较对照组低,GSE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结合病友互助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也能减轻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自我效能感。通过对比3个月后患者复查时血糖控制达标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3个月的血糖控制达标率较对照组高。进一步表明,基于微信平台的健康指导结合病友互助干预不仅能提高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减轻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自我效能感,还能提升其血糖控制达标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微信平台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使患者学习兴趣得到提升,有效增强患者学习积极性,且微信平台可对患者进行远程指导与监督,可有效纠正患者健康行为习惯,并减少胰岛素泵错误使用的情况,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的胰岛素泵无效、效果不明显等发生,提高使用安全性,使患者血糖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同时病友之间相互鼓励、交流、学习、监督能够减少患者内心的孤独感,使其内心获得强大的心理能量,有效减轻患者内心负担,同时利用交流会与微信分享学习与操作经验,使患者获得成就感。

综上所述,基于微信平台结合病友互助干预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患者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使用知识掌握程度,也能降低患者疾病自我感受负担,提高自我效能感及血糖控制达标率,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胰岛素泵病友达标率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有效固定胰岛素泵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影响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制度化管理在胰岛素泵使用中的优势
洗澡
“神经”病友
病友
胰岛素泵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