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抗体在早期梅毒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24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1600钟敏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1600)钟敏

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民医院(331600)赖章辉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感染引发的性传播疾病,同时也是目前全球最为常见的慢性性传染疾病,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其致病因素与多个性伴侣、未采取保护措施等有关,部分患者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按照病情的发展程度可以将梅毒分成四个阶段[1],分别为:一期阶段、二期阶段、潜伏阶段以及三期阶段,其中,一期阶段又称“早期阶段”,而三期阶段又称“晚期阶段”,越早治疗,预后越高,如果发展至晚期,则会损伤全身各处器官,增加死亡率。目前,梅毒临床表现差异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诊断的难度,并且在诊断的过程中易因多种因素增加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延误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2],因此,探求有效且安全的诊断方式,提升患者的预后,是目前临床上重点研究问题。血清学检查是临床诊断梅毒最为常见的手段,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是梅毒螺旋体毒株辅助诊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重要方式,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是临床诊断梅毒的常用方式,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梅毒特异度抗体检测的新型方式[3],其中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更加适用于梅毒的复查,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更加适用于梅毒筛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在梅毒上的应用仍处于不断探究的过程中,因此,本文以我中心早期梅毒患者为例,研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干预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所选对象共计200例,均为在我中心接受早期梅毒诊断的患者,这200例患者中,有男性111名,女性89名,年龄最小者22岁,年龄最大者70岁,平均年龄为(44.88±3.41)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硬下疳、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表现,疑似梅毒感染症状。均知晓此次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

1.2 方法 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ml,做离心处理,3000r/min离心10min,取血清检验,检验流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法检测梅毒非特异性抗体、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复检。所有的检验流程均按照各自的仪器、试剂盒以及说明书进行,严格保证操作流程的正确性[4][5]。

1.3 观察指标 对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包括: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检测以及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并将梅毒螺旋体明胶凝聚试验(TPPA)结果作为标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分析此次研究数据,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并通过例数(百分比)进行表示,当处理结果为P<0.05,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如附表所示,此次观察的200例患者,经TPPA检出阳性率为11.00%(22/200);CLIA检测阳性23例,阴性177例,其中漏诊2例,误诊3例;TRUST检测阳性16例,阴性184例,漏诊8例,误诊2例;CLIA检测的灵敏度为90.91%(20/22)、诊断符合率为97.50%(195/200),均高于TRUST检测的45.45%以及93.00%,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附表 三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比[n(%)]

3 讨论

梅毒是目前性疾病中传染性较强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按照传染的方式可以将其分成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即母婴传播导致,而后天性则是通过性传播等方式导致,如果进行病程的细化分,则可以将其分成一期、二期、潜伏期以及晚期四个阶段,由于该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严重的危险,所以尽早治疗是保证预后的关键,为了提升早期梅毒的诊断准确率,临床上则应该不断的完善检验方式,尽早诊断病情、尽早治疗[6]。

梅毒血清检验是目前临床诊断梅毒的常用方式,而其中检验的方式较多,不同的检验方式有不同的适宜面,例如: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是梅毒螺旋体毒株辅助诊断梅毒特异性抗体的重要方式,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是临床诊断梅毒的常用方式等[7],而当人体感染梅毒后,梅毒螺旋体将作为抗原激活机体免疫反应,从而引起机体产生梅毒相关特异性抗体及非特异性抗体,所以临床上应该通过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早期梅毒。而梅毒特异性抗体主要分为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G,前者多发生于感染后2周,而后者多发生于感染后的4周,当病情确诊且治疗后,后者会一直存在,因此可以被用作诊断梅毒史或感染史的依据。而前者会在治疗一段时间后消失[8]。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多在发生梅毒感染5~7周后产生,并且在梅毒治愈后快速转阴,所以临床可以通过梅毒非特异性抗抗体辅助诊断梅毒感染状况。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将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度的免疫反应相结合,可对抗原、抗体、酶、激素等多种物质进行检测,是目前临床应用的新型免疫测定技术,其检验过程自动化,缩短了检验的时间[9],操作更急便捷,并且保证了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验中有很好的诊断价值,此外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也是梅毒特异性抗体的有效检验方式,但是该方式操作较为复杂,检验时间长,不利于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可以用作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技术,但是由于很多患者多在感染后的1~2周出现反应素,且其在二期梅毒中滴度达到最高,所以导致较多的患者梅毒非特异性抗体出现时间较晚,诊断中易出现漏诊[10]。

综上所述,在早期梅毒诊断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较为便捷,并且诊断率更为准确,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螺旋体化学发光梅毒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化学发光探针构建及应用进展
隐性梅毒更危险
TP-ELISA和CLIA在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中的作用及准确性分析
妊娠合并梅毒该怎么办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荧光/化学发光探针成像检测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研究进展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化学发光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