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师药学干预对精神科老年患者规范用药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1-07-24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71000魏会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药师药学依从性

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471000)魏会杰

精神类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长时间用药缓解病症,控制病情恶化,也是治疗精神类疾病的关键[1]。而如何保证患者服药依从性,便成为当下研究重点。早期管理着重生活、病情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不具有针对性,因此需另外选择一项合理、有效的管理措施[2]。临床药师药学干预融合了药学教育、护理、康复、医疗、预防等内容服务,不仅能够让患者明白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正确用药对疾病康复的重要性,还能够提高患者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上减少用药失误率,提高治疗安全性[3]。而本文就临床药师药学干预疗效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精神科老年患者为试验对象,根据等距抽样法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此次试验均在2018年4月~2020年6月期间完成。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61~76岁,平均(68.65±4.15)岁;病程8~18年,平均(12.25±2.98)年;疾病类型:精神障碍19例、精神分裂症16例、心境障碍5例。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60~77岁,平均(68.72±4.32)岁;病程8~19年,平均(12.36±2.57)年;疾病类型:精神障碍20例、精神分裂症17例、心境障碍3例。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60岁;②已明确诊断有1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③各项资料齐全,且自愿加入本次试验;④愿意接受随访和药学服务。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者;②存在交流障碍或认知障碍者;③合并严重脏器受损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每日按照规定给予患者相应药物治疗,并做好生活指导、饮食干预等。观察组采用临床药师药学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出院期间干预:①在病区发放药物时,需对患者提出的疑问耐心解答,并每周到病区2次进行集体宣教,重点讲解服用药物方法、药物作用、用量、时间以及用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②参与病例分析、抢救、会诊、查房,合理拟定用药方案,在条件允许下,需每日下午到病区了解患者服药情况,询问有无不适感;③对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并定期检测血药浓度,根据结果合理拟定用药方案;④定期对用药咨询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归类,从而方便下次宣教内容;⑤每月进行一次统计药品不良反应,总结经验,进行不断改进。(2)出院后干预:组成干预团队,包括营养专业的临床药师、专科药师、老年专科医师、护理专家、康复师等,每周进行一次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恢复情况,并重点告知按时用药的重要性,每月进行一次上门随访或社区随访,了解患者生活习惯和用药情况,一同协同社区人员进行疾病知识宣教,进行安全用药指导。

1.4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PANSS评分:包括96分一般精神量表,42分阴性量表和阳性量表,若分数越高,表明当前病变症状越严重;MoCA评分:最高分30分,包括记忆力、抽象思维、注意力、执行能力、视空间等,若认知功能越好,分数越高。②比较两组总依从率(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完全依从:正确自愿地服用药物,完全遵从医师药师的用药指导;部分依从:仅在督促下完成用药或遵从部分医嘱;完全不依从:拒绝服药或不按照医师指导用药。③比较两组规范用药性,包括每日坚持用药、固定用药次数、按时间规范用药、按固定剂量用药。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选择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选择X2检验,当数据存在统计差异,用P<0.05表示。

2 结果

2.1 比较各项评分值 两组比较干预前PANSS评分、MoC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而两组接受相应干预后,MoCA评分较同组干预前有所升高,PANSS评分有所降低(P<0.05),但术后两组比较中,观察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附表1所示。

附表1 对比两组各项评分值

2.2 比较依从率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5.00%(35/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P<0.05)。

2.3 比较规范用药性 观察组各项规范用药性优于对照组(P<0.05)。如附表2所示。

附表2 对比两组规范用药性[n(%)]

3 讨论

精神类疾病患者不仅对患者本人、社会、家庭均可造成一定损害,还可增加社会、经济负担,对此需注重临床干预工作[4]。目前随着医疗技术的完善和进步,精神类疾病可通过药物缓解病症,但由于大部分患者为老年人群,可能因为生活压力大、疾病困扰、年龄增加,增加抵触情绪,再加上对疾病知识的不了解,存在错误观念,出现停药或自行减少药量等现象,故需注重临床管理工作,从而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5]。

药师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丰富的理论专业知识,将其融入于临床干预工作,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提供全程优质化药学服务,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规范用药情况优于对照组,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临床药师药学干预能够有效规范用药情况,提高依从性和用药安全性。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对患者进行疾病和用药相关知识宣教,能够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避免加重生活诱因,利于病情稳定;另一方面药师通过向患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药物知识宣教,可推进用药的经济性、适应性、有效性、安全性,便于丰富患者药学知识,使得患者自愿、自觉配合用药,规范用药行为[6]。此外,观察组干预后14d和28d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通过配合治疗,更能够控制病情恶化,改善阴性、阳性症状。原因可能是通过药师药学干预能够针对不同人员,进行相应宣教,规范用药习惯,减少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树立患者战胜疾病自信心,提高依从性,确保每日用药规范性,从而对疾病控制起到重要作用[7]。

综上所述,药师药学干预能够从多方面对患者进行用药知识宣教,从而促进其用药合理性,控制病情发展,运用于精神科老年患者中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药师药学依从性
药师“归一”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中药药学服务对患者依从性的干预作用研究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