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24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杨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咽峡炎洛韦单核细胞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301600)杨静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也称腺热,大多数患者在儿童时期被病毒感染而发病。该病通常由Epstein-Barr病毒引起,也称为人类疱疹病毒4,它是疱疹病毒家族的一员,其他一些病毒也可能导致此病。IMC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且感染者在症状出现之前就具有传染性。在发展中国家,儿童早期感染的频率更高。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C)属于急性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疾病[1],患者可出现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等症状,属于儿科常见疾病[2]。目前国内外治疗IM方法主要为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其中更昔洛韦在临床应用较为广泛。本次研究随机择取了45例IM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更昔洛韦应用于治疗的过程中,针对该药物的作用效果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20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在我院治疗IMC的患者中随机择取45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成两个小组,其中对照组20例患儿,观察组25例患儿。对照组:年龄1~5岁,平均年龄在(2.5±0.5)岁,男、女患儿比例为11∶9,病程时间1~12天,平均病程时间(5.9±1.5)天。观察组:年龄1~6岁,平均年龄在(2.7±0.4)岁,男、女患儿比例为14∶11,病程时间1~10天,平均病程时间(5.5±1.3)天。两组IMC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小儿患者采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剂量为10mg/kg,持续治疗14天为一个完整的疗程。给予观察组小儿患者利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剂量为剂量为予5mg/kg静脉滴注,每12小时给药1次,疗程为14天。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退热、保肝药物、心肌营养药物进行治疗[3][4]。

1.3 效果观察 首先记录两组IMC患者的退热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肝脾淋巴结回缩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然后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具体标准如下[5]:①如果患儿症状完全消失、肿大组织缩小程度超过50%,则为疗效显著;②如果患儿症状有所改善、肿大组织缩小程度超过30%,则为治疗有效;③如果患儿症状无任何改善迹象、肿大组织无明显缩小,则为治疗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全部纳入STATA8.2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IMC症状恢复时间包括退热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肝脾淋巴结回缩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恢复时间对比(天)

2.2 两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有效治疗率为92%(23/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15/20),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MC是由于EB病毒引发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常用药物一般为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更昔洛韦。利巴韦林治疗过程中能够对病毒腺苷激酶的生物活性产生较强的依赖性,同时还可导致白细胞变性坏死,削弱机体免疫能力,故该药物效果不是十分理想[6]。本次研究中采用了更昔洛韦进行治疗,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水溶性,属于五环鸟嘌呤衍生物的一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产生,终止病毒DNA链延长,且具有较强的抗病毒能力,不容易形成耐药性,够透过血脑屏障到达深部组织,充分发挥出药物效果[7][8]。不仅如此,更昔洛韦不在体内代谢,降低了不良反应的产生,通过肾脏能够排泄,毒性比较小。从本次研究结果上看,更昔洛韦能够有效地缩短发热、咽峡炎、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的缓解时间,帮助小儿患者尽快康复[9]。

综上所述,将更昔洛韦应用于IMC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缩短症状缓解时间,改善患儿的不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有效性,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猜你喜欢

咽峡炎洛韦单核细胞
单核细胞亚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STANDING WITH CHINA AND THE CPC
盐酸缬更昔洛韦片万赛维的属性剖析
泼尼松联合伐昔洛韦对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夏季幼儿疱疹性咽峡炎多发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