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24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456550张波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脉管内瘤放化疗

河南省林州市肿瘤医院(456550)张波

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之势,居我国首位。由于此类疾病早期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到院检查已经是中晚期。在临床中,针对肺癌患者手术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但不同的术式疗效不一,且不同患者预后生存情况亦不同[1]。目前,临床中针对肺癌手术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亦认为,加强对早中期肺癌患预后因素可以有助于实施针对性的分层治疗[2]。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肺癌术后患者的预后生存影响因素,拟为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单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的81名早中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男性51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6.93±4.70)岁,病理类型:腺癌61例,鳞癌15例,肺泡细胞癌5例;病理分期:I期45例,II期36例。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为非小细胞癌,术前均严格完善相关检查,具体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血型、传染源检测等血液检查,以及胸部CT、心电图、心脏彩超、肺功能等辅助检查,未发生远处转移,且具备手术适应证。

排除标准:失访者,中途转院者,合并心、脑、肾等其他严重疾病者,患者及家属无法正常沟通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三孔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肺癌切除术,即采取气管插管全麻,常规单肺通气。肺静脉、股动脉、支气管和叶裂、段裂等采取一次性切割吻合器进行处理,切除肺组织植入标本袋,经操作孔取出。术中冰冻提示为肺恶性肿瘤患者,常规进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后加强对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等)进,5年随访并对患者的生存率和复发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2.1 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经随访发现,本研究的随访率为100%。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07%(60例)和48.15%(39例)。见附图。

附图 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2.2 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发现,5年死亡患者在性别、脉管内瘤栓、肿瘤直径、术后规范化放化疗中所占比例与5年生存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单因素分析

2.3 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男性患者、肿瘤直径>3cm、脉管内瘤栓阳性均为影响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术后规范化放化疗则为保护因素(P<0.05);见附表2。

附表2 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肺癌是一种无论在发病率还是死亡率上都居于众多肿瘤疾病之首,并且近几年来仍然呈上升趋势的常见恶性肿瘤,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男性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女性发病率占第二位,死亡率占第二位。肺癌的病因未完全清楚,但是从其患者人群的大数据分析来看,其病因可能与吸烟、大气污染、电离辐射、职业(石棉、碑、沥青、烟尘等)有关。一般都将肺癌分为非小细胞癌(NSCLC)(包括鳞癌、腺癌及大细胞癌)和小细胞癌(SCLC)两大类。临床认为,早期肺癌的肿块较小,还没来得及扩散转移,其中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根治性手术切除,有研究认为,早期肺癌切除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60%以上[3],亦有研究[4]认为术后总体5年生存率为17%~25%。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肺癌早期无典型症状,多数患者到院检查已经是中晚期。加之,手术治疗效果本身受到了一定的因素影响,其会影响患者的预后生存率,故而分析影响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并及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通过对收治早中期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进行了观察发现,所纳入的患者术后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术后5年。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性别、脉管内瘤栓、肿瘤直径、术后规范化放化疗均为影响患者预后生存率的相关因素,这可能和纳入患者的相关标准和样本量相关联。多因素结果显示,男性患者、肿瘤直径>3cm、脉管内瘤栓阳性均为影响早中期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危险因素。与相关学者[5]的研究基本相一致,说明患者的生存率随原发瘤体增大而降低。肿瘤的直径越大,恶性程度就越高,对周围组织的侵袭作用也越强,预后相对较差,且复发性较高。因而在提倡定期健康体检的同时,肺癌患者患病如何能尽早发现也是医务人员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脉管是直径<300μm的小静脉、小动脉和淋巴管的总称,其对肿瘤患者术后具有一定影响,而本研究中脉管内瘤栓阳性者生存率低于阴性者的原因可能是因其为肺癌患者的转移和复发创造了条件,提示患者预后较差,亦可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方向。积极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有助于提高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率。纳入标准的患者性别间差异可能和生活方式存在一定的关联,如男性患者抽烟较多,其为肺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得到了多项研究的认可[6]。故而,在实际治疗中提倡戒烟显得尤为重要。医护人员应该在健康宣教中指导患者严格戒烟,且不要前往人口密集的公共场合,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放化疗患者的生存率较之未放化疗者相对更高,规范化放化疗为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保护因素,其可以有助于延长患者术后的生存期。但有研究存在不同的结果,有学者[7]的研究通过对收治的肺癌患者实施了放疗,结果发现,放疗针对N2期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尚无起到明显的提升效果。笔者通过上述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应对肺癌患者加强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的二级预防,并且还应该强化一级预防,通过指导患者改善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以此提高患者的预后。同时进行定期的健康宣教和术后回访,引导患者积极治疗,改善自身不良的心理状态,与其他患者可以分享自身治疗经验,让其配合规范化治疗。此外,配合肺康复训练,提高患者呼吸功能,进而综合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率[8]。

综上所述,脉管内瘤栓、肿瘤直径、术后规范化放化疗均为影响患者早中期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率的影响因素,故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此提高患者的预后生存率。随着人们对肺癌患者越来越重视,患者生存率亦较之以往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其和诊疗技术的逐渐发展以及人们对早诊断早治疗意识的强化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应在今后的诊疗工作中倡导正确就医观念,并积极开展防治宣传,提升患者的预后生存。

猜你喜欢

脉管内瘤放化疗
胃镜活检对胃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全程营养护理管理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分析
中医饮食干预在改善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营养不良的应用效果观察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放化疗前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可切除胃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分析
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特点
脉管癌栓对区域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ⅠB~ⅡA期宫颈癌发生脉管癌栓的相关因素分析
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自然转归情况及影响因素的长期随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