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窍止咳汤治疗风热咳嗽42例观察

2021-07-24张晓霞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鼻窍疏风牛蒡子

张晓霞

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30

近年来,我院门急诊在治疗风热咳嗽中,采用从鼻论治,疏风宣肺、通窍止咳,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4例病例均为2018年8月~2020年7月我院门急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2例,女22例,男20例;年龄12~55岁,平均34.7岁;病程1~7日。对照组42例,男性19例,女性23例;年龄12~58岁,平均35.6岁;病程2~8天。治疗组、对照组年龄、性别、病程长短经统计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均参照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制定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9版[1];中医辨证标准:诊断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热咳嗽”辨证标准[2]。其临床特点[3]为: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嘎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咳时汗出,可伴鼻流黄涕、口渴、头痛、恶风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血常规血象指标基本正常,肺部听诊未闻及干湿罗音。咽部检查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鼻腔检查有鼻甲充血肿胀、鼻涕多等表现。

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自拟通窍止咳汤加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利咽通窍治疗。基本方:桑叶、桑白皮、薄荷、炒黄芩、炒牛蒡子、苍耳子、辛夷、茯苓、甘草各9g,连翘、浙贝母、苦杏仁各8g,蝉蜕6g,百部、炒枇杷叶各10g。根据症状适量加减:痰多黄稠加鱼腥草30g;伴有头痛,加炒白芷9g;伴有发热,加羚羊角粉0.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200ml,7日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氢溴酸右美沙芬溶液口服,20ml/次,日3次,7日为1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评价方法:咳嗽疗效评价参考中医证候积分[4],根据积分判定疗效。依据鼻塞、流涕、咳痰、咳嗽、咽痒等症状变化,相对应“0-1-2-3分”以分量化,治疗前后对比。积分提高率≥90%为治愈;积分提高率≥65%为显效;积分提高率≥35%为有效;积分改善率<35%为无效。

3.2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

4 体会

鼻为上呼吸道呼吸出入的门户,主嗅觉,鼻窦腔又有助发音,为肺系之所属“清窍”。人的头面部为诸阳所聚,鼻居头面中间位置,为阳中之阳,是清阳交会之处,故有“明堂”之称。清阳之气从鼻窍出入,又称“清窍”,鼻在上,下连于喉,直贯于肺,助肺行呼吸。风热邪毒来袭,首先侵犯鼻窍,往内传于肺,肺经受累,清肃失常,故咳嗽,呼吸气粗,肺热伤津则见咽干咽痛,风热内郁,灼津成痰,故见咳痰黄稠,风热犯表,则见头痛、恶风、身热、苔薄黄、脉浮数等表热证。自拟通窍止咳汤中桑叶、薄荷、连翘、炒牛蒡子、蝉蜕疏风清热;桑白皮、炒黄芩、浙贝母、苦杏仁清肺热,宣肺化痰;茯苓健脾利湿以绝生痰之源,苍耳子、辛夷宣通鼻窍,化浊止咳,百部、炒枇杷叶温润止咳而不伤津,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诸药宣通鼻窍,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作用。结果表明,通窍止咳汤从鼻论治肺系风热咳嗽效果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观察。

猜你喜欢

鼻窍疏风牛蒡子
益肺强身摩鼻窍
过敏性鼻炎喝苍耳子红枣汤
聊聊疏风解毒胶囊
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牛蒡子中8种重金属元素
疏风升阳治失眠
牛蒡子炒制过程中脂肪油成分的变化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牛蒡子中牛蒡苷测定方法的优化
牛蒡子中牛蒡子苷和牛蒡子苷元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