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SCF/c-Kit信号系统的影响*

2021-07-24芮晓薇郑思慧赵方敏蒋佳怡柯雅妮蔡利军

浙江中医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悬尾旷场信号系统

芮晓薇 郑思慧 赵方敏 蒋佳怡 柯雅妮 张 璐 蔡利军#

1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2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 杭州 310006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为临床特征的慢性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常伴心理障碍。IBS-D发病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及精神心理因素等有关[1-2]。而内脏高敏感性、肠道动力异常与5-羟色胺(5-HT)、P物质(SP)等脑肠肽及SCF/c-Kit信号系统密切相关[3]。痛泻要方对于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具有良好疗效,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故本研究通过观测大鼠血清5-HT和结肠组织SP、SCF和c-Kit 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证IBS-D的作用机制,为疏肝健脾方药在IBS-D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SD雄性大鼠24只,体质量200±20g。饲养条件:室温 20~24℃,相对湿度 40%~70%,噪音<60dB,光照周期12h/12h。

1.2 实验药物:番泻叶、痛泻要方(炒白术30g,炒白芍20g,炒陈皮15g,防风10g),中药饮片由浙江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并进行质量鉴定。

1.3 实验试剂及仪器:大鼠SP ELISA试剂盒;大鼠5-HT ELISA试剂盒;BCA蛋白法含量测试盒(ADS-FDB005);RNA提取试剂盒(TaKaRa,AHF1991D);RT反转录试剂盒(TaKaRa,RR036A);SYBR Green荧光定量PCR染料(TaKaRa,AK9301)。悬尾测试仪(济南益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YLS-18A);大鼠旷场(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63007);荧光定量PCR仪(ABI)。

1.4 造模及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4.1 药物制备:番泻叶水煎剂:番泻叶水浸泡5h,煎煮20min,过滤浓缩至含生药0.45g/ml药液备用。痛泻要方水煎剂:炒白术、炒白芍、炒陈皮、防风水浸泡30min,煎煮30min,过滤浓缩至含生药1.35g/ml备用。

1.4.2 建立模型:除空白组外,各组均采用番泻叶灌胃联合慢性束缚应激法建立[4]肝郁脾虚证IBS-D动物模型:连续14d番泻叶水煎剂[4.5g/(kg·d)]灌胃后叠加束缚,每日约2h。

1.4.3 药物干预:造模成功后开始治疗,给药剂量按大鼠与人体体表面积折算的等效剂量计算:痛泻要方组按生药6.75g/(kg•d);空白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量按0.50ml/100g计算,连续14d。

1.5 检测指标及方法:具体如下。

1.5.1 一般状态观察:造模与治疗前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行为等,并记录体质量变化。

1.5.2 粪便性状测定:第28、42d观察并记录4h(8:00-12:00Am)内各组大鼠的粪便性状和粪点数。采用Bris‐tol分级评分[5]评价大鼠的腹泻情况。稀便率=大鼠所排稀便粒数/排便总粒数。采集大鼠粪便,称量记录粪便湿重,烘干后称量记录干重。计算公式:粪便含水量(%)=(粪便湿重-粪便干重)/粪便湿重×100%[6]。

1.5.3 动物行为学评价:旷场实验[7]:于42d给药结束后,在安静无干扰、弱光照射、无参照物的环境下进行。大鼠适应环境1min后置于旷场箱中心格内,用Smart v3.0记录5min内大鼠活动情况。悬尾实验[8]:于42d给药结束后,将大鼠尾部固定于悬尾测试仪中成倒挂状态,共悬挂6min,适应2min,记录大鼠后4min内的静止时间(放弃挣扎,整个身体相对不动)。

1.5.4 标本采集:末次给药后,各组大鼠禁食不禁水24h,颌下静脉取血,离心取上清液,-20℃保存备用。采血后大鼠安乐死,剖腹截取结肠组织-80℃冻存备用。

1.5.5 ELISA法测定结肠SP、血清5-HT水平:严格按照ELISA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测定计算各样本的浓度。

1.5.6 qPCR法检测SCF、c-Kit的表达: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引物序列见表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及其分析软件进行扩增,计算Ct值,通过公式2-△△CT计算mRNA表达量。

表1 引物序列

1.5.7 相关性分析:用Peasron积差相关系数分析SCF、c-Kit的表达与SP、5-HT水平的相关性。

1.6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状态:模型大鼠精神萎靡,进食少,毛发松散光泽度低,粪便呈糊状或水样便。治疗后大鼠精神状态改善,进食、活动增加,皮毛较前整齐,粪便转为香肠状。各组大鼠无死亡或脱落。体质量比较见表2。

表2 给药前后大鼠体质量的比较(±s,g)

表2 给药前后大鼠体质量的比较(±s,g)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给药后体质量356.69±22.70 311.75±25.71*355.46±13.14△组别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n8 8 8给药前体质量320.48±18.05 297.38±20.28*292.16±13.30*

2.2 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Bristol积分及稀便率的比较:见表3。

表3 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Bristol积分及稀便率变化(±s)

表3 给药前后各组大鼠粪便含水量、Bristol积分及稀便率变化(±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给药后2.50±4.63 35.76±14.56*14.21± 8.34△n 8 8 8粪便含水量(%)给药前31.92±8.15 57.49±8.19*55.48±7.06*给药后31.62±8.31 56.86±6.05*33.88±7.85△Bristol积分(分)给药前3.00±0.76 6.00±0.76*6.13±0.84*给药后3.25±0.71 6.25±0.71*3.38±0.92△稀便率(%)给药前3.60±5.10 35.67±10.49*34.34±15.28*

2.3 动物行为学评价:各组大鼠旷场实验、悬尾实验的结果比较见表4。

表4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的比较(±s)

表4 各组大鼠旷场实验及悬尾实验的比较(±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悬尾不动时间(s)95.38±13.98 124.00±13.41*102.63±16.19△n8 8 8总路程(cm)3827.60±379.47 1513.20±176.17*3475.43±458.72△运动速度(cm/s)13.99±2.04 6.22±1.39*12.35±1.15△中央停留时间(s)45.91±8.17 20.30±3.26*39.35±8.39△跨格次数(次)109.88±17.80 57.75±14.94*97.38±12.68△

2.4 各组大鼠血清5-HT、结肠SP水平比较:见表5。

表5 痛泻要方对大鼠血清5-HT、结肠SP水平的影响(±s)

表5 痛泻要方对大鼠血清5-HT、结肠SP水平的影响(±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SP(ng/mg)2.67±0.99 9.16±1.34*6.60±1.04△n 8 8 8 5-HT(ng/ml)6.03±4.06 30.00±3.78*14.23±2.63△

2.5 各组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 mRNA表达比较:见表6。

表6 痛泻要方对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 mRNA表达的影响(±s)

表6 痛泻要方对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 mRNA表达的影响(±s)

注:与空白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1。

组别空白组模型组痛泻要方组c-Kit/GAPDH 1.02±0.27 3.75±0.88*1.42±0.90△n8 8 8 SCF/GAPDH 1.01±0.11 3.94±0.70*1.25±0.46△

2.6 SCF、c-Kit mRNA表达与SP、5-HT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见表7。

表7 SCF、c-Kit mRNA表达与SP、5-HT水平的Pearson相关系数r

3 讨论

IBS-D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郁证”范畴,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郁脾虚是导致IBS-D发生的重要病机。痛泻要方以白术为君,苦甘而温,燥湿补脾和中;白芍为臣,泻肝火,敛逆气,缓急止痛;陈皮为佐,辛苦而温,理气燥湿,醒脾和胃;再配伍少量防风,与术、芍相伍,辛能散肝,香能舒脾,风能胜湿以助止泻之功,又为脾经之引经药。四药相合,脾健肝和,痛泻自止。本研究发现,经痛泻要方治疗后,IBS-D模型大鼠粪便含水量、Bristol积分及稀便率均下降,表明痛泻要方可通过调节胃肠功能以改善大鼠腹泻的症状,旷场和悬尾实验结果提示,痛泻要方能有效改善肝郁脾虚型IBS-D大鼠的精神状态。

SCF是由骨髓基质细胞产生的一种多功能的酸性糖蛋白,c-Kit是由原癌基因c-Kit编码的I型跨膜糖蛋白,是SCF的配体。SCF/c-Kit信号系统调控着多种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和凋亡,c-Kit与SCF结合后,启动Ras/Erk等下游通路,作用于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肥大细胞(mast cell,MC)等[3]与IBS-D发病相关的细胞。

国内外多项研究显示[3,9],IBS的发病可能与SCF/c-Kit信号系统过度表达有关。SCF通过c-Kit受体诱导肠道MC发育活化增加[10],引起MC分泌5-HT、类胰蛋白酶等,作用于神经末梢相应受体,导致内脏高敏及肠动力紊乱,类胰蛋白酶可激活肠神经释放SP[11],SP、5-HT作用于ICC表面受体,将信号传递给平滑肌细胞,起到调节作用[12]。因此SCF/C-Kit信号系统过表达可能是IBS-D内脏疼痛感知、胃肠动力紊乱的共同环节之一。

本研究中,模型组大鼠结肠中SCF、c-Kit表达升高,痛泻要方灌胃后大鼠结肠组织SCF、c-Kit的mRNA表达明显降低,提示痛泻要方可明显降低肝郁脾虚证IBS-D大鼠SCF/c-Kit系统的过表达。同时,大鼠结肠SCF、c-Kit的表达与5-HT、S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脑肠轴中SCF/c-Kit信号系统对5-HT、SP的调节在IBS-D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痛泻要方可能通过SCF/c-Kit信号系统调节5-HT、SP水平,从而改善IBS-D脑肠轴功能异常来达到治疗作用。但是SCF/c-Kit信号系统涉及Ras/Erk、JAK/STAT等多条下游通路[3],痛泻要方治疗IBS-D的具体靶点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悬尾旷场信号系统
炒酸枣仁对焦虑大鼠基底外侧杏仁核神经元信息编码动态变化的影响*
3种抗抑郁中药方作用比较研究
LTE-M在地铁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SmarTram型有轨电车信号系统
跨座式单轨与中低速磁浮信号系统的关键技术
情绪异常大鼠模型的旷场行为实验在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动物认知行为学在AD模型中药效评价的应用
红景天苷在大鼠悬尾模型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信号系统一体化的探讨
悬尾实验实时检测分析处理系统的研制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