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2021-07-22张蓉

高教学刊 2021年18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时代

摘  要:当前的社会背景非常复杂,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和文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养成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主动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大学英语是一门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英语课程的特点来做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课程思政理论。文章就新时代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方向和参考。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189-04

Abstract: The current social background is very complex, college students are vulnerable to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trends of thought and culture, 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values and moral qualities. As educators, we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College English is a public compulsory course with humanism and instrumentality. Teache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curriculum to do a good job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and form a good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and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of the course put forward by the state.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path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era, in order to provide a certain direction and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Keywords: new age; College Eng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all courses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课程思政的概念,其具体是指要将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作用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政教育,在高校内形成全课程育人的良好局面。课程思政的提出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科教学有效融合,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能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思想品质等。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具体是指各类学科都要发挥出自身的学科特色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让各类课程都能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立德树人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并不单单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责任,而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和责任。无论是哪个科目以及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应该始终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要时刻谨记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将相关的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某一个方面的技能和水平,而是要教会学生做人,真正落实“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在高校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形成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统一的局面,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来的观念,他还强调要充分挖掘其他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发挥出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实现全方位育人和全程育人。课程思政并不是具体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方法以及模式,是要求在各类课程以及各个教学环节中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以此来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二、大学英语思政功能缺失的现状

(一)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比较薄弱

要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落实课程思政,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具备课程思政的意识,要正确认识到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让教师主动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使命,通过课程思政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和思想性,让英语教学的内容和内涵能够得到升华,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将英语知识的教学当成唯一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没有形成大思政观念,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在课堂上偶尔提到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如果大学英语教师产生了这样的意识,那么在课堂上就很少会主动、积极渗透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识和内容,不会主动围绕课程思政来做好教学设计,自然难以形成良好的课程思政氛围,英语学科的思政教育价值难以发挥出来。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

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熟悉英语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应该熟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相关的内容,不仅要掌握英语知识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同时还要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教师要深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内容,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但是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他们是英语专业的教师,对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不够熟悉,并且也没有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特点、教学策略等,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将英语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不足,很难实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化设计和整体性设计。英语教师缺乏对思政课程理论和内容的系统学习,因此在實际的课堂教学中,只能很浅层地提到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很难发挥出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的教育价值。

(三)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少

从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来看,虽然当前大学英语教材的版本比较多,内容也比较丰富,涉及到的面非常广,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从英美国家的各个方面来呈现相关的内容,引进的很多文章都是原版的英文文章,重在突出“原汁原味”的英语语言和文化,教材中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少。这样就导致大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了解非常多,并且也很认同和认可西方的文化,但是对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知道的却比较少,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但是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嗤之以鼻,将西方的思想看成是真理,学生受到西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的影响比较大,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形成造成不利的影响。从现实的生活来看,大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非常追捧,比如非常热衷于西方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等,但是却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的母语文化缺失,这和我国当前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战略不相符合。

(四)教学过程中思政元素缺失

课程思政并不是让大学英语教师专门开设专题来讲解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内容,而是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上的思政元素和内容,或者结合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适当渗透思政元素和内容。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教师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英语语言水平和技能的提升,将教学的关注点放在语言方面的问题上,但是却忽视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将思政教育的元素和英语教学内容融合,或者虽然教师会渗透一些思政元素,但是思政元素和英语教学的内容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深刻的内涵。从当前整个社会的大背景来看,当前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并且大学生处于互联网时代,他们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取和接触各种信息,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1]。当前一些西方的不良思潮涌入我国,对大学生造成了一些不良的影响,作为英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出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来加强思政教育,从中西文化的角度出发来带领学生对中西文化产生更深刻的理解,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够理性对待西方涌入的文化和思潮,避免受到不良文化的腐蚀。

(五)缺乏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手段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元素,要求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发挥出思政教育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落实课程思政。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很多英语教师在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元素渗透到英语教学中,都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没有从创新和有效的角度来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而是习惯采用硬性灌输的方式,在课堂上直接告诉学生应该怎么样不应该怎么样。以世界眼光、家国情怀等内容为例,教师没有结合具体的文化语境来渗透家国情怀方面的内容,缺乏语境的支撑,导致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足,最终就导致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效果不佳。总之,教师并没有从具体的思政教育内容出发来确定和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导致思政教育比较生硬,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论依据

(一)三全育人思想

三全育人是指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思想强调要紧密结合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来开展相关的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高校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通过各种路径和渠道来实施思政教育,确保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主动承担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使命,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优秀的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这也决定了高校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应该加强道德教育,将智育和德育有效结合,而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职责,要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在全校的范围之内形成文化育人和教书育人的长久机制。大学英语是高校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学习中,并且课时比较长,这就让大学英语课程有了很好的思政教育条件,英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全员育人的体系中,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员[2]。另外,大学英语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的特征,这也决定了英语学科不仅能够传递语言知识,还能够传播文化,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升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三全育人的理念下,英语学科要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隐性课程,英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育人的系统中,借助英语学科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来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形成课堂内外全方位育人的良好局面,不仅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课堂,同时还应该让思想政治教育走出教室。

(二)情感教学理论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指出,最好的教育是要培养自我发展的人、充分发挥作用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这一理念也可以应用到课程思政中。大学英语教师将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学生更多表达自己情感的机会与平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的情感,让学生深入去体验和体会,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投入更多的情感,才能真正参与到知识建构中,从而从中习得知识,并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影响,真正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比如活跃、轻松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情感。另外,增强情感体验还要求教师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信任教师,并尊敬教师,这样才会在教师的面前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等。

(三)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念是指教育教学要遵从人的认知规律,其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来的一种理论,认为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从社会需求的角度出发来做好人才的培育工作。对于高等院校来说,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将相关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同时还应该从各种技能出发来培养人才,鼓励学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提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促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心智水平、认知结构和知识水平,从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认知发展规律以及知识储备出发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选择,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各种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这也决定了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将相关的英语知识传递给学生就可以,还应该从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规律出发来合理选择教育内容[3]。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式时,都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确保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能够满足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求,这样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教育价值。

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

(一)将思政元素貫彻到教学设计中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落实课程思政,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大思政观,树立课程思政的意识,并将思政元素贯彻到教学设计中。在课前,教师可以创设思政话题,设置思政语境,并发布对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参与到讨论之中,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思政话题产生更深入地认知。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来确定思政教育的方向,将思政教育的目标融入到英语教学的目标体系中。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课堂教学的活动、流程等都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渗透思政教育的目标,然后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对应的教学任务、教学活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接受思政教育,加强课中对学生的思政引导。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英语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深入挖掘,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思政教育的内容,并对英语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和研读,将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适时开展思政教育,实现课程思政。比如对于新视野大学英语综合教材1中的Heroes of our time这个主题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结合当下的疫情来开展教学,让学生思考疫情中Who are heroes these days?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谈一谈自己的认知,了解疫情下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也可以将李文亮、李兰娟和钟南山等的事迹引入到课堂上,让学生了解疫情下支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并学习他们的精神,促使学生也养成高尚的品质。教师除了要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进行挖掘之外,也可以针对性渗透一些含有思政元素的学习资源,比如在英语听力环节,实际上英语听力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学生听英语语音的能力,听力内容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蕴含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内容的听力材料,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以此来让英语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不受教材的局限性,更好地落实课程思政。

(三)革新教学方式增强课程思政效果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有效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多给学生提供一些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的平台,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思政教育元素有更深的感知。除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之外,还应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具体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和感受,从而形成情感共鸣和思想共鸣,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4]。思政教育还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要求教师要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案例和事例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发挥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取得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

(四)将课程思政落实到教学评价中

教学评价要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以及课程目标保持一致性,因此要想实现大学英语的课程思政,通过英语教学取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就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思政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教学目标,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落实到教学目标中。以往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是一种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不够科学、合理。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应用到教学评价中,也就是说不仅要重视学生最终的考试成绩,同时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活动参与度等。在课程思政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思想状况、爱国情怀、民族自信等,将这些纳入到平时的教学评价体系中,这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动态进行把握,然后从学生思想状况的实际情况出发来更有针对性地渗透思政教育的元素和内容。除了将思政教育的评价指标纳入到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中,还应该渗透到终结性评价中。在大学英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考试中,考试的内容要渗透思政教育的内容,形成大学英语和思政教育融为一体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评价来促使学生能够朝着更加健康和正确的道德方向发展,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五)提升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对英语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知识储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将思政教育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非常关键。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丰富外国文化的同时还应该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要熟悉中国历史发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来学习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并引导学生认同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并引导学生主动承担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师自己要熟悉和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5]。此外,英语教师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参与政治学习,可以通过各种路径来学习和了解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来把握国家的发展走向,学习和熟悉党的政策和方针,关注国家的教育形势,不断提升自己的大局观念和思想觉悟。教师自己要深入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样才能将思政元素更好地融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大学英语教研室可以组建课程思政的教学团队,组织教师认真研习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理念,从英语教学的现实和学科特点出发来确定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案,对教学的大纲进行重新修订,课程也可以适当进行整合与优化,实现集体备课,真正确保课程思政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五、结束语

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课程,课程时间非常长,并且会贯穿于生的整个大学的学习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出英语学科的育人作用,落实课程思政。教师要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树立大思政的观念,从课程思政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确定教学目标。另外,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结合现实的需求来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形成独特的具有育人功能的英语课程体系,并建立配套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师还应该革新教学手段,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课程思政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覃春华.地方高校英语课程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现实价值与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0,6(3):42-43.

[2]熊萍萍.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作家天地,2019(18):85-86.

[3]杨娟,徐琳.新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定位及作用[J].教育研究,2020,3(8):203-204.

[4]陈文渊.新时代大学全英语教学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建设探讨[J].祖国,2019(6):170+172.

[5]刘思阳.“新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格局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0,37(2):1-4.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厅2020年度一般专项科学研究计划课题“人际语用学视角下门诊医患会话的交际意图研究”(编号:20JK0346)

作者简介:张蓉(1983-),女,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英语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新时代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