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2021-07-20刘志良黄先明张小芳罗庆丰韩春宾吴锦涛周祥武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7期
关键词:吸烟史缓冲液腺癌

刘志良 黄先明 张小芳 罗庆丰 韩春宾 吴锦涛 周祥武

我国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常年居于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原发性肺癌的85%[1],绝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失去最佳手术机会[2-3]。对于晚期的NSCLC患者,传统的治疗手段并没有显著改善晚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期,平均生存期12.9个月,5年生存率则低于15%[4-5]。

近年来,免疫治疗在癌症研究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中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为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在一些恶性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行性。PD-1/PD-L1通过免疫逃逸、抑制免疫应答、逃避杀伤清除机制,增强了肿瘤微环境对机体正常免疫的抵抗作用[6]。本研究分析NSCLC组织中PD-L1的阳性表达及其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旨在讨论PD-L1在不同参数特点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南昌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0例,均经术后组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80例患者中,男性58例,女性22例;年龄>60岁有40例,平均为(67.3±4.5)岁;年龄≤60岁有40例,平均为(51.2±8.1)岁。肿瘤直径平均≥3 cm有28例,<3 cm有52例。NSCLC病理类型:鳞癌38例,腺癌26例,混合型16例;左侧和右侧肺癌各40例;高中分化有26例,低分化有54例。有70例患者术后发现有淋巴结转移,43例患者存在吸烟史。

1.2 方法

1.2.1 试剂、设备 PD-L1一抗(克隆号:E1L3N)购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公司,二抗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 EnVision 两步法;使用设备有:石蜡切片机(型号:Leica RM2235),显微镜(型号:OLYMPUS BX51)等。

1.2.2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NSCLC石蜡组织3 μm切片、脱蜡、水化、阻断; 高温高压抗原修复;PBS缓冲液冲洗3×3 min;滴加PD-L1一抗(克隆号:E1L3N),4 ℃ 孵育过夜;PBS缓冲液冲洗3×3 min,滴加二抗(生物素化山羊抗小鼠IgG),室温孵育20 min;PBS缓冲液冲洗3×3 min,DAB显色,镜下观察,阳性为棕褐色或棕黄色颗粒状、定位于细胞膜或(和)细胞质;苏木精复染,梯度乙醇脱水,二甲苯透明,中性树胶封片,观察结果。

1.3 结果判定

细胞质或(和)细胞膜出现棕褐色或棕黄色。PD-L1染色阳性率以20%为界限,超过此界限为高表达。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D-L1在NSCLC组织中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PD-L1的生物学相关定位在癌细胞的质膜上分别出现高表达和低表达。80例NSCLC患者病理切片中,PD-L1高表达44例,低表达36例。

2.2 PD-L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PD-L1表达在性别、年龄、分化情况、肿瘤部位及肿瘤直径上的差异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但在病理类型、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吸烟史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PD-L1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例

3 讨论

肺癌现如今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2016年Chen等[7]大数据表明,肺癌的发病率在男性恶性肿瘤中占首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NSCLC是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NSCLC 和SCLC相比,具有扩散慢,转移晚的特点[8]。PD-1/PD-L1结合阶段发挥负性调控作用,促进肿瘤细胞逃逸,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9]。由于PD-L1靶点的抑制剂在临床应用中除了有效性以外也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10],所以目前PD-L1靶点在NSCLC治疗中仍然存在分歧。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PD-L1在多种肿瘤的免疫耐受和免疫逃逸发生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肝癌、胃癌、乳腺癌[11-13]等中均呈现高表达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中PD-L1高表达数量更多,淋巴结无转移患者中PD-L1低表达数量更多;有吸烟史患者中PD-L1高表达数量明显高于无吸烟史患者,由此可以推测出淋巴结转移情况和吸烟史可能是导致PD-L1表达情况存在差异的两个重要的相关因素。通过统计数据不难发现腺癌患者中出现PD-L1高表达的数量更多,鳞癌则是PD-L1低表达占的数量更多,我们发现不同的病理类型同样会影响PD-L1表达的情况,这将为NSCLC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数据。

综上所述,非小细胞肺癌(NSCLCL)患者组织中会出现PD-L1高表达,高表达的PD-L1与淋巴结转移、吸烟史及腺癌类型数量显著相关,这些结果意味着PD-L1高表达会引起较差的生存预后,同时推测对于淋巴结转移、有吸烟史、病理类型为腺癌的患者使用PD-L1抑制剂,可能会对NSCLC治疗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和突破,当然这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随访和深度验证。

猜你喜欢

吸烟史缓冲液腺癌
云南地区多结节肺腺癌EGFR突变及其临床意义
十二指肠腺癌88例临床特征及相关预后因素
SEMA3A、SEMA3B蛋白免疫组化染色中抗原修复方法的优化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新型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缓冲液的研究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提取缓冲液对桑叶中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的影响*
胃腺癌组织eIF3a 和MMP-12 表达的研究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