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作文“三项原则”“两保创新”拟题法

2021-07-19徐文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1年6期
关键词:王杰拟题乾隆

徐文燕

如果把文章比作一个人,那么主题就是他的灵魂,内容就是他的血肉,结构就是他的骨架,而标题就是他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充分说明了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无论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还是话题作文,都要求考生自由拟题。在这样的出题模式下,考生要想获得作文的高分,拟定一个好的标题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考场上如何才能拟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标题呢?

首先要明确拟题的“三项原则”:一是“精准的原则”,拟题要精练准确,标题要点明任务、能揭示文章主旨;二是“简洁的原则”,题目的字数不能太长,要概括凝练,做到言简意赅,简洁但不简单,能够体现与材料的密切关系;三是“醒目的原则”,就是通过恰当地化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或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让所拟的标题文采浓郁,靓丽夺目。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两保创新”法来拟题。

所谓“两保”,指的是“保守”法和“保险”法。“保守”法,就是直接用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中心话题来做文章的标题;“保险”法,就是在材料的中心词前后添加适当的词语来扩充题目;“创新”法,就是先概括材料的中心话题,再运用各种手法加以润色,使标题显得“新颖、独特”。

下面运用“两保创新”法进行拟题训练:

写作训练一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朝时,陕西人王杰参加科举考试,本应是探花,因其字迹工整清秀大受乾隆皇帝的欣赏而拔为状元。王杰入值上书房任总师傅时,教学十分严格,一次责罚读书不用功的皇太子颙琰(yóng yǎn即后来的嘉庆皇帝)下跪,恰巧被乾隆进屋看到,乾隆让儿子站起来,说:“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王杰针锋相对地说:“教者尧舜,不教者桀纣,为师之道乎?”乾隆叹服,令太子复跪。后来,颙琰慢慢收敛野性,学业大进。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讨论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王杰、乾隆和颙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材料分析

本题的材料模仿2020年全国Ⅰ卷作文题“历史人物评说”,二者相似点颇多:材料相似(都是历史故事),人物相似(都与帝王大臣有关),主话题相同(都是谈对哪个人物感触最深),写作情境相同(都是班级读书讨论会),文体要求相同(都是写发言稿)。不同的是,本题材料中只有史实,没有后人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价。这就等于不再提供思考的方向和提示,可以认为是增加了难度,也可以认为是增加了开放度,多了些自由发挥的空间。

与2020年全国Ⅰ卷的作文命题一样,本题的目的显然是想让学生感受历史,品评人物,观照现实,在历史对照中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升,通过思考社会、国家、个人发展的重大问题,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动力。

重点要思考的是:材料所针对的是什么?当下的不拘一格用人才、尊师重教、严于律人律己,指向何方?关键要联系现实,揭示材料有什么重大的现实意义,并把现实中的事件与此相联系,从历史中探索、思考、提炼价值和意义。

2.审题立意的可行性角度

“王杰、乾隆和颙琰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考生认真比较分析后,做出判断,选择感触最深的人物。例如,若选乾隆皇帝可立意为:为君之道当慧眼识珠,知人善任,尊师重教,虚心纳谏;为父之道当爱子有道,教子有方,宽严分明,有过必改。若选王杰的角度则可立意为:于己做事认真,自律严谨;为师不畏强权,严于执教;为臣忠职敢言,心存社稷。若选颙琰可立意为:虚心受教,教诲入心,知错就改,方成大器。

3.拟题示例

(1)符合“两保创新”要求的几种标题:

良师当严,忠臣当诤(王杰的角度)

君子智明,显哉乾隆(乾隆的角度)

纳百川,成大事(乾隆、颙琰的角度)

怀明智之心,成明智格局(乾隆、颙琰的角度)

识贤匡天下,谦虚量无极(乾隆、颙琰的角度)

为人一丝不苟,为师严格有方(王杰的角度)

明珠照山河,吾最敬王杰(王杰的角度)

严师出贤君(王杰的角度)

从以上标题的拟定可看出,拟题时首先是紧扣住中心话题,运用“保守法”,确保不偏题、离题;其次是字数少,内容精,紧扣材料,突出关键词,符合“精练简洁”的原则和“保险法”的要求;再次是运用了对偶、比喻、仿用等修辞手法,体现了“创新法”的特色,让标题既严谨、醒目,又富有传统气息和文化底蕴。

(2)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切题标题的情况。例如:

细节决定成败(关注到王杰字迹工整清秀,却忽略了核心事件与核心话题,偏离中心。)

不忘初心(把王杰捍卫师道尊严当成了不忘初心,曲解了核心立意。)

议“忠君爱国”(忽略了任务,变成了话题作文,而且拟题太宽泛。)

不畏強权(突出了王杰抗颜直谏,据理力争的一面,忽略了乾隆叹服纳谏,虚心改过的另一面。)

写作训练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百色工作。2018年,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张静静,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第一时间报名参战,援驰湖北,她说“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在抗疫斗争第一线奋战了56个日夜。她视患者如亲人,用大爱守护生命,被患者喻为“暗夜里的一束光”。不幸的是在完成援鄂任务后,在即将与家人团聚之际,于2020年4月6日晚心脏骤停,美好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33岁。

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你,读了上面的材料,有怎样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材料分析

本次作文是以两则时事材料作为情境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主要考查价值观。所选材料的时效性强,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考生极易入境。材料中两个人的事迹,一则关于扶贫,一则关于抗疫。这两类话题是去年以来最新鲜的焦点话题。虽然两个人的事迹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但是表现的精神相同:都体现了“青春奉献”的风采,都具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无私奉献、振兴国家、以身殉职”的优秀品质。在写作时如果稍做分析,即可把握,不容易跑题,审题的难度不是很大。同时,高中生关于青春奉献的积累是比较丰富的,是有话可说的。因此,只要能正向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语句通顺、条理清晰地表达即可。此类文题新鲜又不失温度,简单又有深度,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检测与提高。

2.审题立意的可行性角度

从材料内容来看,“黄文秀”“张静静”二人的青年身份、职业选择、责任担当、无私奉献、积极影响等方面,都可以成为切入写作、展开议论的角度。可以对其进行评价,也可以谈由此对自己产生的影響,还可以谈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自己以后应该怎么做。同时,既可以从宏观层面谈青年的选择、奋斗、理想、奉献,也可以从微观层面谈对自身的感触和影响,还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阐释,立意的角度开放性强,有利于写作水平的发挥。

3.拟题示例

(1)符合“两保创新”要求的几种标题:

献吾辈之青春   兴吾爱之中华

奉献祖国,青春最好的选择

奉献报国,不枉青春

化作暗夜一束光

永远的青春

学吾辈之楷模   建青春之中国

愿以吾辈之青春   守护盛世之中华

以上标题主要有这样几个特征:①运用“保守法”,直接用从材料中提炼出的中心话题做文章的题目,如“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暗夜里的一束光”;②运用“保险法”,从材料提炼的中心词前后添加词语扩充题目,如“奉献祖国,青春最好的选择”“永远的青春”;③运用“创新法”,突出材料的中心话题,运用修辞手法加以润色,如“献吾辈之青春,兴吾爱之中华”“学吾辈之楷模,建青春之中国”“化作暗夜一束光”,总体亮点就是“扣住中心材料,防止偏题离题”。

(2)可能出现的几种不切题标题,例如:

为祖国奉献生命是最好的归宿(舍本逐末,对材料理解不到位)

生命宝贵,学会珍惜(偏离材料内容)

歌唱爱国主旋律——敬业(偷换概念,忽视核心)

以我之长,护社会之康(断章取义,只关注部分材料)

为中华崛起而奉献青春(口号式,空泛)

写作训练三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材料分析

这是2020年高考海南卷的作文试题。2020年使用新高考试题的有山东和海南两个省份,其中山东卷是我们熟悉的以疫情防控为背景的材料类作文,而海南卷的这道作文题则稍有变化和难度。这是一道重在临场发挥的“应用文+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复合型作文题。写作范围较广,难度也有所增加,同时发挥空间也较大,有利于考生展示和发挥。

所给的材料主要有两层意思:(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这是一句引导语,目的是引出一个与我们不期而遇的“地名”,地名是关键词,就是要让考生选好一个“地名”来写。

(2)选什么地名?如何选?这是分析材料的重点。材料中有两句话,一句话是“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的地名”;另一句话是“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或“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的地名。这就帮助考生锁定了选择的对象和范围。

2.审题立意的可行性角度

选一个对你有意义的地名来介绍,重点是突出它的某个方面,例如:

①自然特征。例如山东泰山、四川九寨沟、桂林山水等;②风土民情。例如云南西双版纳、海南岛、贵州凯里等;③历史文化。例如延安、北京、南京等;④著名人物。例如山东曲阜(孔子)、湖南韶山(毛泽东)、湘西凤凰(沈从文)等。

根据题干“某个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的提示,可以围绕以话题审题立意,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从命题设置的特殊情境要求来看,考生是以被电视台邀请去做《中华地名》客串的主持人的身份来出场的。所以从表达方式上看,作文主体部分可以叙述(讲故事),可以描写,可以抒情,可以议论,主题内容文体不受限制,

从应用文角度来看,命题要求写一篇《中华地名》主持词,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写作要素:

(1)写作身份:电视台《中华地名》栏目客串主持人。受众:观众。

(2)文章结构:标题、叙事、描写、抒情或说理主体。内容载体:主持词。

(3)文体格式要素:标题,开头称呼、问候语,身份、特殊情境及主持内容交代等;呼告(用于文中活跃现场气氛),结尾感谢用语。

(4)考生不能只顾介绍“地名”而忽略了自己的身份和设置的特殊情境。

⑸题目不许替换,必须是《带你走近____》。从这条限制可以看出,拟题的选择空间不大、难度也不大,相当于填空题,只需要对填入的地名稍加美化,使之与所介绍的内容相吻合即可。

3.拟题示例

带你走近“东方之珠”(喻指香港)

带你走近“天下第一山”(喻指泰山)

带你走近平遥古城(历史文化古城)

带你走近深圳(沿海经济特区)

带你走近“紫禁城”(北京)

猜你喜欢

王杰拟题乾隆
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一个新的三元不等式链
扮靓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这样的乾隆你想不到
方法种种巧拟题
纪晓岚戏乾隆
乾隆:当最牛点评师都是被逼的
老翁妙对戏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