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业群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15孙璐张俐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1期
关键词:双语国际化课程体系

孙璐 张俐俐

一、成果综述

2019 年3 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重点指出,“要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带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改革。”专业群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保持教学生态性;要打破传统专业建设理念,兼顾市场需求侧和人才培养供给侧两个方面要求。人们旅游消费的综合性特征使酒店、旅游、会展相融合成为必然趋势。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以专业群模式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品牌影响力。酒店管理专业群现已成为广东省第一批高水平专业群立项建设项目,在前期酒店管理、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对专业之间相关度、交叉关联性、用工需求相似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如何进行有效资源整合、提升共性人才需求质量、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路径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课程改革方面进行大胆尝试。

课程体系构建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環节,实现以“群”为突破口,重构原有课程体系,进而实现有效对接“知识技能群→课程群→专业群→行业岗位群→企业链→产业链”,实现承上启下作用。以课程为核心重构群内资源,避免“貌合神离”,科学合理进行课程群体系化设计与构建,有效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

二、成果解析

(一)问题导向。高职旅游教育作为现代旅游产业链人才输出和供给端,首要任务是满足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现代旅游新业态的飞速发展面临着人才严重短缺、供应与需求不匹配的瓶颈。广东省以休闲商务旅游目的地为特色,作为旅游、酒店、会展、商务和交通大省,其技术、服务和管理人才一直缺口巨大,多年来处于数量供不应求、结构不合理、布局不平衡、质量不达标的局面。主要问题包括三方面:产业链跨界复合型人才及需求升级,学生综合能力差;区域产业体系国际化对人才外语水平需求提升,学生外语交际能力低;学生实践能力差、就业面窄。专业群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质量由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产业链(专业群)发展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依托学校育人理念,明确专业群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对接专业群课程改革学习成果。

(二)实施路径。为学生定制“个性化培养菜单”。构建专业群“基础平台+专业方向+素质模块”课程体系,实现一专多能;重组课程知识技能体系,优化课程标准,凸显跨行业与双创能力;实施OBE成果导向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主体,因材施教。实施“强化外语+夯实专业+提升素质”的专业群课程培养目标。以高水平国际合作项目为引领;实施双语教学分层次设置;创新结构化教学团队,提升国际化教学水平;打造国际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联动型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程教学内容回归到职业活动过程;开发校内多岗位综合联动实训课程;建设校外共享实践教学基地。

(三)成效与经验。专业群人才培养跨界融合——“大类培养,专业分流,能力递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提质培优——合作培养,递进式双语教学;跨专业多元化技能素质培养——优化共享资源,协同发展。

三、成果创新之处

(一)人才培养理念创新。形成了酒店管理专业群“两互三共四融通”课程改革理论框架。两互即课程互联、基地互通。群内三个专业服务面向相同,技术领域相容,学科基础相近,通过建立底层基础课共享,有助于优化师资、教材资源分配与使用。三共即资源共享、师资共用、就业共融。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机制。四融通即外语能力+专业知识+职业文化精神+国际竞争力,突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复合型、技能型特色。

(二)课程体系构建创新。形成了“底层平台课程共享+中层专业核心分立+高层拓展课程互选”课程体系构架。课程设计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专业群以群组课,打破传统专业人才培养单一性,专业群建立了底层(基础)课程可共享,中层(核心)课程可分立,上层(拓展)课程可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形成专业群内各专业融合一体化发展的教学体系,可以消除传统专业与产业割裂的旧疾,从“酒店+”、“旅游+”、“会展+”的不同角度实现各专业特色发展、协调配合、优势互补。

(三)教学改革模式创新。创新了实践教学平台,实现交叉技能培养。整合专业群三大专业校内实训、校外实践资源,通过联动实训课程开发和共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大优化与提升实践教学资源和使用率,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跨专业交叉技能培养,大大增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四)专业群运行机制创新。实施了动态监管,双向考核机制。适时对专业群人才培养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调整,建立闭环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运行机制,确保“教学分析→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教学实施→教学评价→诊断改进”全程闭环改进的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成效。双向考核机制。在校内,由单一评价形式变为学生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在校外,由企业评定为主的单一评价形式变为企业和教师共同参与。

四、推广应用效果

(一)多方合作国际化培养复合型人效果好。专业群开展的 “三二分段”、“粤港国际合作”、“校企合作”均取得明显成效。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外语沟通能力、技术技能和综合竞争力获业内好评,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为酒店、旅游、会展行业输送了一批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二)辐射示范作用显著,同行认可度高。专业群内张俐俐教授团队曾多次在校内进行经验交流,作为典范交流推广,有效推动了同类院校间的交流合作及教科研建设工作深入发展。且先后承接兄弟院校参观学习,并在粤港和省内高校开展国际交流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三)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与香港公开大学合作交流,引入新加坡双语金字塔教育理念,共同研发开设专业全英课程6门,双语课程5门;近五年先后派出4名教师赴新加坡参加双语教育金字塔培训项目,6名教师参加香港公开大学双语教学交流培训项目,1名赴加拿大访学,1名赴台湾访学,3名获得英语导游资格,1名在省级教学技能大赛获奖。

猜你喜欢

双语国际化课程体系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