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珠区教育局承办四地智慧课堂展示交流活动

2021-07-15刘颖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61期
关键词:瓮安海珠区两地

2021年5月,由民盟广州市委、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民盟贵州毕节市委、黔南州瓮安县教育局、河源市教育局联合主办,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承办的“广州—毕节—瓮安—河源‘智慧课堂”展示交流活动在四个地区10所学校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以“专递课堂”为创新形式,是广州市开展“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工作的系列活动之一,也是广州市通过“专递课堂”形式开展教育帮扶工作,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次重要活动。广州市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小学、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广州市海珠区实验小学四所学校的优秀教师,以高清视频互动的方式对贵州毕节市、黔南州甕安县、河源市东源县多所学校开展异地同步教学。

民盟广州市委专职副主委黄雪萍、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林平、广州市电化教育馆馆长秦小珊、广州市教育局科研处副处长雷凤宇、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副局长陈颖钊、海珠区教育局四级调研员李中良等领导出席了现场活动。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谢幼如、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王冬青、中山大学教授王竹立、广州大学教授杜玉霞等专家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现场指导。四地10校同步进行观摩。本次活动通过网络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至活动结束,在线观摩人数已达14000人次。

海珠区逸景第一小学会场

活动中,逸景第一小学通过高清互动视频实时连线毕节市实验学校,向粤贵两地学校各一个班的学生开展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数学教学。

课中,主讲老师运用希沃白板软件的各项功能,突破教学重难点并注重对两地学生们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如林老师通过绘本阅读引导孩子们用英语表达在生活中管理情绪的方法;孟老师极具亲和力,上好启思构建数学实践课堂。主讲老师均善于即时生成课堂教学资源,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融洽,粤贵两地的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迸发出思维的火花,有效地实现了粤贵两地学生的实时互动。两地虽相隔千里,两位老师生动活泼的教学风格及扎实的教学基本功通过互动视频清晰地展现在毕节实验学校的孩子面前。

海珠区实验小学会场

活动中,海珠区实验小学与对口帮扶学校贵州瓮安五小(海珠小学)两校老师联合执教,呈现了两节精彩的双师智慧课堂。第一节是贵州瓮安五小蓝广德副校长和海珠区实验小学胡静雅老师执教四年级美术《生长的植物》。第二节课是由海珠区实验小学沈琪琦老师和贵州瓮安五小罗永娟老师执教一年级道德与法治《大自然,谢谢您》。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互动,培养了两地学生感恩自然、尊重自然的人文意识。广州、瓮安两地学生对彼此的文化、生活环境有更多了解。

海珠区怡乐路小学会场

广州市海珠区怡乐路小学共展示六节优质课,分别是道德与法治课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人工智能课例《会说话的电脑——初识语音合成技术》、语文课例《铁杵成针》、音乐课例《崖系小客家》、数学课例《有趣的测量》、体育课例《跳出自信跳出健康跳出成功——花式跳绳》。其中融合创新幅度最大的是体育智慧课堂,这节课的主题是“智慧体育,燃点星光——花式跳绳”。陆永浩老师通过基于图像识别的智慧体育教学系统和高清互动视频实时连线河源市东源县崇文学校,向两地学校各一个班的学生讲授体育课。两地学生同时通过佩戴设备检测课堂,以数据化的方式呈现教学效果并就教学质量进行评估。通过智能化的教学手段,把广州市的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对口帮扶地区的学校。道德与法治课例《红军不怕远征难》也呈现了良好的智慧课堂新风采。孔德铨老师通过平台资源包创设了互动立体化的智慧学习环境,实现了跨地区协作交流学习。这堂课充分发挥了思政教师的敏锐触觉,将党史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之中,通过融合教育技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长征的历史背景、路线和过程,知道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团结一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广州市江南外国语学校会场

广州江南外国语学校分会场上,唐旭露老师联合贵州省瓮安第六中学游小凤老师共同执教八年级语文《壶口瀑布》,邓悦老师联合贵州省瓮安第六中学王世方老师共同执教七年级数学《平行线中的拐角问题》。两位老师借助数字教材同上一堂课,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精准化的智慧课堂教学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优质资源的共享,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课后,广州大学杜玉霞教授、李平、娄红玉作专家点评,并与授课老师开展研讨交流。

百年薪火代代传,一师一课创新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的引领下,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号召下,此次跨越几百公里的精准帮扶,借助互联网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帮扶成本,提高了帮扶的实效,体现了先进性、即时性及便利性特点,更充分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鲜明特征。

本次专递课堂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助力偏远地区的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名校带动,名师引领把脉,让那里的孩子“足不出门”,就能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助力各区域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整体提升,为我国教育的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海教新声/刘颖)

猜你喜欢

瓮安海珠区两地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
基于国际赛事对山地户外运动队的启示研究
中小城市绿地系统建设的探索
贵州瓮安:阳光明媚采茶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