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炭企业如何运用信息化系统管控作业成本管理

2021-07-14靳明月

商业文化 2021年14期
关键词:成本法班组考核

靳明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基于互联网+进程对整个社会的广泛覆盖,煤炭企业运用信息化平台深度管控作业成本,克服成本在传统模式下管控迟钝、滞后、失真之弊端,形成灵敏、同步、精准的良性闭环系统,迎来了新的机遇。义煤公司常村煤矿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研究。

企业信息化系统管控作业成本管理的背景

随着作业成本法管理的持续推进,作业环节、类型也在逐步增多,数据处理分析量越来越大,信息化程度低的弊端渐渐显露,受信息化程度所限,作业成本法的数据收集及分析依靠人工完成,工作量大,信息处理分析准确性、及时性无法有效保证,制约着作业成本管理的进一步开展。作业成本管理缺少信息化系统支持,不能及时有效地反映企业管理动态,形成的数据也不能进行全面分析利用,未能发挥实际价值。各业务部门的数据不能及时共享、流动,存在信息在传递中流失、失真,造成数据分析不全面,不能很好地发挥数据的内存价值,无法最大程度地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造成了管理信息无法给生产提供有效支持。另外缺少信息化的支撑,作业成本管理无法达到全覆盖,作业的类型也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分,极大制约了作业成本法的有效应用。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作业成本管理主要做法

1.搭建信息化平台,将各管理部门的信息化系统整合集成,形成数据共享互通的管理信息化平台。建立管理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将财务、人力资源、内部市场化、物資供应等管理系统集成,实现互连互通,管理信息共享。依据信息化手段,实现数据自动调取、自动处理。通过管理系统集成的建设,解决了作业成本数据的收集、分配工作,实现了作业成本法数据的单次录入,极大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2.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进一步细化完善作业中心及作业类型,拓展作业成本法的宽度及深度,基本建立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体系。在原先十五个作业中心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整合,最终形成了21个作业中心,基本涵盖了矿的全部重要作业环节。在划分作业中心的同时,对每个作业中心的作业类型进行了细分。通过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运行,将所有成本归集到最终的成本对象,可以清楚地掌握各个作业环节的成本消耗及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为作业分析提供了详实的数据。

3.进一步梳理作业成本管理流程,优化、简化管理流程,务求实效。通过梳理,将一些不必要的流程、环节予以剔除,精减了工作岗位,实现了精干高效,提升了管理效率,规范了管理行为,全面提升了企业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4.利用成本大数据,不断加强定额管理,利用历年来的预算情况分析优化数据,结合数据模块及井下地质、水文情况,不断调整优化作业定额,进而编制煤矿的标准作业成本,用作业标准成本来控制管理煤矿基层生产区队的作业资源消耗,然后根据作业标准成本与实际作业成本进行差异比较、分析,开展闭环管理,进而进一步优化定额,逐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体系,为煤矿的成本管理提供预算基础数据。

5.建立全员参与的四级作业成本法管控体系,依托信息化实施作业成本过程控制。为实现作业成本管理考核的全覆盖,充分调动矿各层级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将作业成本法考核分四个层次进行。一是矿对各管理科室的考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根据作业成本投入对比及结果分析情况对责任部门、管理部门进行考核,兑现奖罚;二是管理科室对各生产单位(反映在内部市场化)。各管理科室要将费用指标分解到各个区队、各个作业环节,按年初制定的作业量及作业定额制定作业标准成本,对各区队进行考核并兑现工资;三是区队对班组的考核。各个生产区队要按照各班组的作业类型、内容及作业标准成本对班组进行考核;四是班组对个人(通过开展班组核算予以实现)。区队要积极开展班组核算,将指标分解到每个职工,并建立个人台账,严格按照个人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兑现工资。

6.积极建立融入市场化的作业成本法考核体系,加快与煤矿市场化系统的融合对接,内部市场数据,深化作业分析,开展作业成本法考核,有效按照机关业务部门职责划分和生产作业对应内容,根据作业量和定额标准确定业务部门作业成本控制预算目标,建立横向作业成本目标控制体系;按照区队施工作业类型、工程量和定额标准,建立“收入-支出=工资”的内部市场化绩效评价纵向作业成本体系;实现作业成本控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7.利用信息化大数据,积极开展作业增值分析,如多产品利润最大化分析模块,真正实现算账搞经营,以经营来指导生产。目前我矿利用信息化手段,将数据直接生成分析报告,提高工作效率和及时性。在作业成本数据归总的条件下,结合内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融合作业成本及内部市场化,进行数据的核算、对比、分析,获取及时、准确的作业过程成本信息,并为煤炭企业经营性和战略性业绩计量提供条件。

在实际作业分析操作中我矿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评价作业的有效性,此项作业消耗的资源是否是必需、合理、有效的,要通过提高作业效率以减少作业消耗。二是关注各作业对效益的贡献,确认作业的增值性,努力消除非增值作业,以降低成本。

(1)开展洗配煤作业最优化方案论证分析,加快推进洗煤厂全面达产。原煤入洗率由去年的32%上升到3月份的近80%,入洗煤质平均提高200大卡以上,增收600余万元。

(2)对销售作业进行增值性分析,积极推进洗精块返仓火车外运系统改造。通过此项目的实施,一年至少增收1500万,同时还能减少捡矸人员60人。通过开展类似上述的增值性分析,帮助矿决策层识别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采取措施使增值作业最大化,减少或优化非增值作业,最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增加企业收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猜你喜欢

成本法班组考核
疫区日记:一个120急救班组的武汉12小时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浅谈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作用分析
浅谈变动成本法
夯实班组文化
浅谈企业如何扎实推进”五型”班组建设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