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改善策略分析

2021-07-13徐逸斐高敏

决策探索 2021年12期
关键词:手机成瘾教养方式大学新生

徐逸斐 高敏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问题;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手机成瘾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对社会及个人未来的生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基于UPI问卷,我们对某高职院校2020级新生进行了心理筛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共回收有效问卷1119份。其中,男生489人(43.9%),女生630人(56.3%),年龄在18~20岁。

(二)调查工具及方法

大学生人格问卷(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简称为UPI问卷。UPI问卷是为了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早发现、早治疗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其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学生中存在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问题。

基于UPI问卷调查,我们以院系为单位,组织学生在指定时间内统一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119份。

二、结果分析

根据UPI问卷筛查规则,结果表明,一类即有较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共103人,二类即可能存在心理不适的学生共65人,三个院系一类学生占总人数的9.3%,其中传媒系一类学生占比为2.86%,设计系占比为2.23%,人文艺术系为4.11%。较上年基本持平,但整体仍处于上升趋势(见图)。

三、讨论

(一)性别因素分析

本次我们对25分及以上的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在所有一类学生群体中,男生共29人,女生有73人。其中人文藝术系共回收有效问卷507份,男生176份,女生331份,女生明显多于男生。

(二)问卷选项分析

根据本次1119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我们发现有部分选项被选率较高(具体见表),在这些选项中我们发现环境因素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首先,从目前大学生生存状况来看,宿舍问题也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心理问题的发生也和宿舍问题息息相关,宿舍里同学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不顺畅也会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其次,大学生处于心理较敏感的阶段,此阶段的个体情绪具有稳定性与波动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强烈性与冲动性、压抑性和情感性并存的特点,总体情绪控制能力接近成年人,但仍存在失控的风险,情绪不适也极易引起心理问题。最后,新学期的开始也是心理敏感期,很多大学生也会在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中出现一定的身体不适,这些都在选项中有所反映。

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文环境的变化,作为社会新鲜血液,虽然大学生群体接受新事物能力要显著高于其他社会群体,但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他们刚刚从高强度学习的高中进入到相对自由的大学生活中,不适感油然而生。

(一) 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桑标等人(2003)的研究表明,在家庭系统中,父母的行为和个性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同时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对孩子社会化进程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鲍姆林德将父母的教养方式分为四个维度,分别是权威型、专制型、冷漠型、忽视型。在这四种教养方式中,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模式更有利于孩子成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中,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并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的限制,在要求孩子达到目标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孩子的爱和关注。

(二)手机成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成为我们最重要的通信工具。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12月,手机使用人数达到9.89亿,手机网络用户规模达9.86亿,其中网民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29岁,达21.5%,即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手机成瘾与抑郁症存在正相关,但其中内在影响因素尚未明确(聂光辉等,2019)。也有研究表明,智能手机的便利性使得大学生使用频率增加,从而对大学生群体产生潜在深远的影响(刘勤学等,2017)。

基于崔光辉等人(2020)的研究,手机成瘾不仅对抑郁症状产生影响,还通过社会支持间接影响抑郁症的产生。一方面,手机占用了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与父母及其他周围的人沟通交流机会减少,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还会出现生活与学业上的问题,更易引发抑郁等心理问题;另一方面,大学生正处于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统一整合的阶段,手机成瘾者将虚拟世界的网络活动与现实世界活动混淆,从而对个体人际交往产生影响。

五、大学新生心理状况改善策略分析

(一)建立家校联动系统,及时约谈问题学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群体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这时他们迫切需要一些心理调适技巧来帮助他们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及时对他们进行约谈,必要时及时与家长联络,建立家校网络,便于更好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二)完善心理咨询体系

基于目前的测评数据,学校要进一步健全心理档案制度,针对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密切跟踪,及时联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做到早干预、早发现、早预防。

同时,对来进行心理咨询的大学生,学校要建立分类评价体系,根据访谈情况,分为严重心理问题学生及一般心理问题学生。判定为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议前往相关医院进行进一步心理测评,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认知

根据目前大学生整体情况,对于一些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学校应以观察鼓励为主,引导其不要局限于极端化的思维,要站在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升自我认同感,树立对未来的正确认知。另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设置中,可以考虑增加积极心理学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用积极正向的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提升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通过目前大学生生存情况来看,生活方式也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一方面, 不良的作息习惯会导致大学生的身体不适和失眠问题,从而造成心理问题。另一方面,手机成瘾对大学生社会支持也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提升大学生基本的心理调适能力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桑标.当代儿童教育与发展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勤学,杨燕,林悦,等.智能手机成瘾:概念、测量及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25(1):82-87.

[3]崔光辉,田原.大学生社会支持在手机成瘾与抑郁间的作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9,41(2):221-227.

[4]刘湘玲.高职大学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与入学时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0,28(10):1500-1503.

[5]苏亚玲,谢晋晓.大学新生的大学生人格问卷 (UPI)心理健康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33-1134.

[6]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苏州大学,2017.

[7]刘畅,伍新春,陈玲玲,等.幼儿父母的原生家庭对其协同教养的影响:人际间变量及性别一致性的调节作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74-80.

(作者单位:南京视觉艺术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手机成瘾教养方式大学新生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手机成瘾与人格特质分析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养方式对少年儿童运动行为习惯影响的研究
留守初中生看护人教养方式对问题行为的影响:自控能力的中介作用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
基于网络成瘾干预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干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