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旧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分析

2021-07-12孙维聪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人教版课程标准

孙维聪

[摘   要]依据《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新版高中地理教材已经出版。相对于旧版教材,新版教材出现了不少变化。文章以必修1和必修2为例,对新旧版教材的体例、呈现方式、内容细节与组成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梳理两个版本教材的联系与不同,以帮助中学地理教师更好地使用新教材,推进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中地理;人教版;教材分析;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75-02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体现了众多专家、学者的专业智慧和学科水平,它是学科知识的精华、智慧的结晶,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也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和关键。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依据2017年版课程标准编写)相对于旧教材(依据2003年版课程标准编写),无论是在章节安排上,还是在内容呈现上,均有较大的变化,本文旨在做这个变化分析,为中学地理教师使用和把握新教材提供借鉴。

一、课标比较分析

2003年版和2017年版课程标准中都有教材编写建议,主要内容如下(见表1)。

比较新旧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不难发现:在教材编写建议与要求方面,相同的是,新旧版课标都强调内容与框架结构的建立以及合适的教材呈现方式;不同的是,旧版课标强调培养学生地理理性思维以及教材系列化建设,而新版课标更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教材的育人功能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升到理论层面,对学生的要求层次也进一步提高,并且对于如何落实给出了更具体的措施。比如2017年版课标提到借助地理信息技术,构建纸电互补的新型教科书系统,而2003年版课标只提到重视教科书的系列化建设。

二、教材内容呈现比较分析

(1)体例比较分析

初步分析新旧版教材的单元体例,有两个很明显的区别。其一是新版教材在每一章的最后会通过《本章要点》栏目,对章前提出的探讨问题一一归纳回答,而旧版教材则没有这一栏目。这一栏目揭示出本章的重点、难点,这些重难点是教师必须讲解、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新设置这一栏目的好处是,可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完一章内容后准确把握本章重点。

其二是新版教材新增了《自学窗》栏目,该栏目内容生动有趣,有故事、有思想,是对章节内容的课外延伸补充,一般都设置在小节的最后,而旧版教材没有这一栏目,只有与其类似的《阅读》栏目穿插在小节之间。新增的这个栏目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教材内容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一方面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另一方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和贡献等。

(2)呈现方式比较分析

新旧版本的教材虽然都是按照“章—节”的顺序编写,也都兼顾了正文、图像、活动这三个系统的相互配合,但两个版本教材在呈现方式上有很大变化,最突出的是教材各个栏目的呈现。

新版教材按照“情景—正文—活动”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其间穿插着《案例》《自学窗》等小栏目,其中每一小节安排1~3个活动和1~2个案例,这除了突出对地理基本原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更重视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的呈现,引导学生结合案例深入理解基本知识,通过思考和活动实现概念和技能的迁移[1]。比如新版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首先给出世界“第70亿宝宝”诞生的例子,随后正文呈现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两部分内容,接着安排一个活动——“讨论我国人口多少才合适”,该小节的内容呈现就完成了。

旧版教材按照“正文—案例+活动”的主体结构呈现学习内容,其间穿插着《阅读》《读图(表)思考》等小栏目,在每一个知识点之间安排1~2个活动和1~2个案例,突出对地理基本原理、概念、规律的理解。

(3)细节比较分析

此处选取教材中的图像作对比分析。图像是学生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新版教材图像数量增加,地理学科特点更为突出。旧版必修1、必修2的图像总数分别为132幅、124幅,新版必修1、必修2图像总数分别为177幅、151幅。两册新版教材平均每页图像数均大于旧版教材,图像密度比较大,总体平均每页有1~2幅图像。

教材中的图像能使抽象的内容更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所学内容,避免生涩的文字表达给学生带来枯燥感、乏味感,也能充分体现教材的地理学科特点,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教材内容比较分析

(1)内容逻辑结构比较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认知结构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有意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占据优势地位,思维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加明确,学习自觉性也明显增强。新版教材的内容内在逻辑关系与旧版教材相比更加密切,内容编写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整个内容结构体系更加完整清晰。

比如新版教材必修1从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到第六章《自然灾害》,有着比较清晰的脉络:首先阐述的是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新增加第三节“地球的历史”,接著叙述地球圈层结构,为后面课程的学习作铺垫;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按照自然地理五要素来组织教材;第六章《自然灾害》又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当中的自然灾害[2]。

(2)内容组成比较分析

章节数目的变化,必然也会带来内容的变化。纵观必修1、必修2的新旧版本教材,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变化不少。下面简要梳理一下两册教材的内容变动之处。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新版教材必修1选择了按照自然要素外加地球科学基础、自然灾害的形式来铺陈学习内容,囊括了水、大气、地貌、植被、土壤这五大自然要素。这一变化也顺应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本模块之后,学生能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或其他地理工具,观察、识别、描述与地貌、大气、水、土壤、植被等有关的自然现象[3]。

在必修2,第一章的“人口迁移”和“人口容量”内容保留,“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小节删除,取而代之的是“人口分布”。相关专业词汇也有所变化,旧版教材中提的是“城市化”,新版教材中提的是“城镇化”。此外,新版教材新增“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一小节内容,把党的十九大以来所提到的部分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党和国家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

新版教材内容之所以较旧版教材出现较大的变动,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改革有着直接的关系。课程标準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和准则,旧版教材以旧版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新版教材以新版课程标准为编写依据,因此两个版本的教材内容产生较大变动是必然的。

四、总结

笔者以人教版新旧版本必修1必修2教材为研究对象,围绕着两个版本教材的体例、呈现方式、呈现细节以及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对比分析,发现整体变化较大。

两册新版教材内容体量均有所增加。新版教材的编写能紧扣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与时俱进,编写理念更加明确、具体,主要体现在教材内容、课程建设和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面。

此外,新版教材按照“情景—正文—活动”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章节间联系紧密,知识点衔接紧凑。新增加的《情境设计》《自学窗》以及《本章要点》栏目特色鲜明,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使得新版教材体例灵活生动,更具有亲和力和可读性。再者,新版教材文本结构丰富、条理清晰、内容精简、重点突出,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图像数量总体比旧版教材的多,图文并茂,所选图像形象生动、类型丰富、联系实际。

[   参   考   文   献   ]

[1]  丁尧清,许少星.高中地理新课程《地理1》4个版本教科书内容及其特点分析[J].地理教学,2019(16):32-34.

[2]  杨一帆.高中地理新旧教材的比较分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人教版课程标准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基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