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四史”教育,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2021-07-12戴世锋何学创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四史课程思政

戴世锋 何学创

【名师简介】戴世锋,高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访问学者,华南师范大学王继平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成员,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本科师范生兼职导师,广州市黄埔区教育研究院客座教授,广州市骨干教师实践导师,广州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首届特约教研员,广州市教育评估专家,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督学;全国优秀班主任,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广州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获得者,第二届“羊城最美教师”,广州市名教师,番禺区名教师,番禺区高层次人才,禺山金才奖获得者,番禺区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017年度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代表专著《社会转型与历史教学》。

[摘   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的教育作用。“四史”教育既是历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指导方向。如何发掘“四史”教育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界中人的关注和探究。文章探讨了“四史”教育中蕴含的思政价值,并基于广东“四史”教育资源,提出了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依托“四史”教育,助力课程思政建设,为新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四史”教育;课程思政;历史学科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674-6058(2021)16-0004-04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重视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中国近代史以及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大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学习“四史”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因此,在大中小学的教学中,必须要加强“四史”教育。

一、“四史”教育中蕴含的思政价值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虽然在内容上各有侧重,但本质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历史。讲清“四史”就是要讲清历史担当和现实使命,有效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这一系列问题。在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上,部分青少年在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普世”等虚伪的价值观冲击下,对社会主义道路产生了怀疑;部分自媒体为了吸引眼球,打着“揭秘历史真相”的旗号歪曲历史、抹黑先烈、误导青少年;西方敌对势力以各种方式篡改我国历史,企图争取意识形态话语权,对我国实行所谓的“和平演变”……要改变以上这些情况,增强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就必须要加强“四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

学习党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到我党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经验和教训,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学习新中国史,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认识到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想的影响;学习改革开放史,就是要让学生学习改革开放中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认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就是要让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发展大势,认识到资本主义终究会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培养学生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精神,使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因此,学习“四史”有利于实现将青少年培养成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目标。

二、基于思政视角开发广东的“四史”教育资源

广东地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资源,特别是广州,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的“四地”,即丝绸之路发祥地、岭南文化中心地、近代革命策源地、改革开放前沿地。广东地区在开展“四史”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根据实际情况,统计了部分广东“四地”博物馆、纪念馆(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地区的历史资源相当丰富,“四史”中的党史、改革开放史与广东近现代史高度吻合。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广东,中共三大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在广东,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也是广东。开发“四史”教育资源,广东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四史”教育中融入广东当地的历史资源,能够让课堂更加“接地气”,乡土气息更加浓郁,从而给学生以极大的代入感,使学生产生一种历史就在身边的感觉。那么,面对如此丰富的“四史”教育资源,我们应该如何展开教学?

1.从课堂导入展开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新颖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导入中,教师可以引用广东地区的“四史”资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又可以提升课堂效率,还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如在引入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相关资源来讲授“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讲述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是如何从无到有,先祖们是如何开拓这条道路的;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又是如何突破西方国家对我国的封锁,将海上丝绸之路维系下去的;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又是怎样利用广东的优势,将广东建成中国海上贸易第一大省的。引导学生从中学习先辈们不畏艰险、勇敢探索的精神,发扬广东人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拼的精神,并能自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2.从问题探究展开

广东拥有丰富的党史资源,如广东见证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端、高潮直至破裂。国共第一次合作是中共党史里面的重要内容,国共两党为什么会合作,合作又为什么会破裂,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史学界一直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疑惑的问题。教师可以利用广东地区的博物馆、纪念馆等资源,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收集有关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资料。在学生收集历史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旁指导,让小组根据组员收集到的资料开展内部讨论,形成小组统一观点,再由组长对此次讨论活动进行总结。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并给出建议,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国民党都没有办法实现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任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而增强课程的思政性。在锻炼学生史料分析能力与史料实证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觉悟,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3.从课后检测展开

课后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及课堂中“四史”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博物馆资源是课后检测的重要资料来源,体现在博物馆丰富的史料资源能够为课后检测提供材料来源;博物馆资源与课堂学习的知识也可以相互佐证,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的资源,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博物馆的资源结合课堂知识进行命题,或让学生写出“四史”学习的心得体会,再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在课后自我检测中,学生可通过参观博物馆,寻找博物馆与本课知识相对应的史料资源,培养历史思维,拓展历史视野,成为有历史担当的人。

三、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

在开发了“四史”教育资源后,教师可以“四史”教育资源为基础,将思政思想渗透进历史学科教學中。在将历史学科思政化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资料来源的权威性,更要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从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1.关注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四个方面。历史学科与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实际上是有共通之处的,如唯物史观与公共参与,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是相联系的。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公共参与指的是人民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唯物史观与公共参与都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现在依托“四史”教育推动历史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结合,是要提醒教师和青少年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都强调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政治认同指的是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革命时期的“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抗震精神”再到今天的“抗疫精神”,这些精神都是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所追求的。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历史学科组可与政治学科组合作,选取政治学科与历史学科相通的内容,开设爱国主义讲座,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由历史学科教师和政治学科教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讲述。

2.注重资料来源的权威性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史料的来源变得越来越丰富,要想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提取对课堂有用的内容,就必须明晰史料的来源。史料的来源必须具有权威性,中学生正值知识成长期,如使用了来源不明的史料,容易对学生的观念产生冲击,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史料的选择中,可以选取全国性权威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解放军报》、《工人日报》、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以及广东本地的《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南方电视台等发布的官方资料。除了浏览权威媒体发布的时政资料外,教师还可以从专业学术网站、官修史书中寻找合适史料,空余时间可以亲自到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场所收集资料。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正面性原则,尽量挑选具有正能量的史料,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在遇到有争议性的史料时,要以官方的说法为准,不能参考所谓的“野史”或“小道消息”。在教学中要注重政治导向,强调史料收集的权威性、严肃性,教导学生学习历史要严谨,培养学生分辨史料真伪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与史料实证能力。

3.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

历史课程是一门讲授过去发生事情的课程,教师要强调以史为鉴,借鉴历史上的经验与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当前的课堂多以讲述历史上的时间、人物、事件为主,较少将历史与时事结合起来,使学生只知道“过去完成时”,不知道“现在进行时”。时事是指国内外最近发生的大事。历史事件必然有其发生的渊源,如贸易战的发生与美国的“冷战”思维有关。将最近发生的历史与过去发生的历史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是一直发展着的,改革开放也从未停步不前,如2017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建立,2019年8月深圳建设改革开放先行示范区,2020年10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21年1月证监会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有一定的滞后性,在这种情况下,时事可以成为教师重要的授课资源。时事与历史的结合,还可以深化学生对历史的认识,拉近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使学生明白自己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总之,加强“四史”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四史”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四史”教育除了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外,更加需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以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   参   考   文   献   ]

[1]  贾钢涛,魏晨,赵普兵.“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综述[J].社会科学动态,2020(11):114-118.

[2]  岳晓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导入策略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四史课程思政
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
在“四史”教育中培育新时代学生
让“四史”教育在中小学落地生根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开展“四史”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初中历史学科有效教学的研究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