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标引路,真题训练,提升中考阅读能力

2021-07-12孙玉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名著阅读阅读理解策略

孙玉成

[摘   要]中考阅读指导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什么?文章从教学实践角度提出见解,并指出为应对近年来将“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语文的考查范围的趋势,教师应在相关中考阅读指导教学中如何做出努力。

[关键词]课标引路;真题训练;阅读理解;名著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17-02

近几年,安徽省在中考阅读题的命制方面一直紧扣课标,题型命制不断创新,以达到考查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的目的。针对现实情况,很多一线教师研读课标、研究中考试题,总结出了具有实效性的中考阅读教学策略:课标引路,真题训练。下面笔者将结合典型课例进行分析。

一、教学策略:课标引路,真题训练

笔者曾有幸观摩了宣城杨和平名师工作室的吴梅梅老师执教的一节中考阅读指导课,课题是“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该课的设计理念与课标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及“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相符合。教学流程可分为三个环节。

1.真题引领

教师首先投影三道安徽省中考试题:

10.第一段文字依次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3分)

——《红树林》(2009年)

10.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请根据提示完成内容概括。(4分)

首先写:初见九匹马的印象;接着写:                 ;然后寫:与申年人的对话;最后写:                   。

——《乌兰巴统大草原上的九匹马》(2010年)

11.阅读文章④—⑥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

上好的木材→              →渐弯的扁担→              。

——《扁担的一生》(2017年)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考题有何特点”“命题者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设计的”“从中我们能获得什么答题启发”。师生通过交流,得出:考查学生对于文章思路的把握。通过交流分析,学生认识到了这些题型的考查目的,从而消除了对中考试题的恐惧感。接着师生总结出答题的三个步骤:把握答题区间,理清文段(或篇)思路,概括答题。

2.总结方法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教材相关内容,进而从中归纳出梳理文章思路的常用方法:时空转换法、情感变化法、文章线索法、情节发展法、结构层次法和关键词句法。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之下获取上述方法,并将原先对于阅读的感性认识上升为一定的理性认识,进而提高阅读能力。

3.真题训练

教师印发相关中考阅读试题:《枫叶礼赞》(安徽省中考2009年)、《红书包》(安徽省中考2014年)、《那个春天,很暖》(安徽省中考2016年)。学生当堂进行限时练习。练习完毕,教师点评、指导。从课堂情况来看,学生答题的速度较快,正确率较高。通过训练,学生能够将刚刚获得的关于阅读答题的路径和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可见,该训练环节必不可少。

阅读教学必须高度重视方法指导,这是不言而喻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方法,学生手头往往不缺,因为学习资料中都会非常具体、细致地罗列出来;学生缺少的是这种具有对应性的范例研讨解析和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文段阅读练习。

具有对应性的范例研讨解析,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思考,参与总结,从而使得那些答题方法在其心中“站”起来,“活”起来。

二、中考真题的独特价值

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文段阅读练习,能够及时深化学生对于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方法的认识,提高其答题的敏感性、规范性和灵活性。开展这种练习的前提是要选好阅读材料,笔者认为所选的阅读练习材料必须具有以下特征:一要有一定的思维深度,不能扁平化;二要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不能肤浅化;三要有一定的时代特征,不能陈旧或者片面化;四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不能极端或异化;五要紧扣课标,不能“跑偏”。这样的阅读材料才是有质量的,使用这样的材料进行阅读训练才能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上述特征,中考真题恰恰都具备。首先,中考真题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其次,中考真题都出自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命题专家之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最后,中考真题题型完备,设计科学、合理,最能体现课标要求。除此之外,中考真题答案简洁、规范、准确,不会导致误读、误解的发生。

三、中考“名著阅读”同样需要真题练习

中考试题是不断变化的,近几年来,安徽省中考的名著阅读题,开始由浅表性考查朝深层性考查转向,尤其是2020年中考,命题者把名著阅读题放在阅读板块,力图推动名著阅读教学的真正落实。这将是未来中考语文试题命制的必然趋势。

将“名著阅读”放在阅读板块来考查,其本质还是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同的是,之前是以篇为单位,而今是以整本书为单位。学生要想很好地完成阅读试题,必须要有整本书阅读作为基础。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整本书阅读。在整本书阅读完成之后,相关的中考阅读指导与训练依然很有必要,最好的策略还是“课标引路,真题训练”。一些训练高阶性思维能力的题型练习,应放在常规题型练习之后。下面,笔者选取浙江省几个地区2020年的相关语文中考试题来简单分析。

[示例一]舟山卷专题三:

请阅读下列问题,任选一题作答。

(1)有人说,《简·爱》是一本纯粹讲述爱情的小说,你同意吗?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2)《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绝大多数是被逼上梁山的,但鲁智深上梁山并非出于他人迫害而无路可走,这如何理解?

仔细分析上述两问,前一问考查的是小说主题,后一问则要分析比较鲁智深和其他梁山好汉的性格及鲁智深的社会关系,这属于人物形象分析范畴。

[示例二]杭州卷第8题:

假如《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准备再次出发,下列哪个文学形象最有可能和他一起去探索海底世界?请结合该文学形象的性格和经历,简述理由。

白龙马(《西游記》)    简·爱(《简·爱》)    孙少平(《平凡的世界》)    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答好该题的关键是要熟知上述四人的人物形象,并能够从中识别出谁与尼摩船长“最像”。这还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示例三]湖州卷第6题:

下面是网上流传的关于我国四大古典名著的“戏说”。请针对《西游记》或《水浒传》的“戏说”,写一段评论性文字,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国:学的是韬略,

西游:学的是皈依,

红楼:学的是叛逆,

水浒:学的是造反。

要想答好该题,首先要结合一些重要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从网友的角度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自己的认知进行一分为二的辨析。本题是三道题目中难度最大的,既涉及故事情节的概括分析,又涉及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上述三道试题,难度虽然较大,但是学生通过引导还是能够有效完成的。

如果在中考阅读指导教学中能始终坚持使用“课标引路,真题训练”这一策略,将课标的要点与相关的中考真题进行逐一对接,选用适宜的中考真题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指导和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便一定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荣生.阅读教学教什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章新其.语文命题技术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名著阅读阅读理解策略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