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21-07-12申进平蔡玉芳王秀华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申进平 蔡玉芳 王秀华

[摘   要]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贯彻国家意志,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时代特点,强化能力考查;以核心素养立意,倡导科学的学史方法。

[关键词]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16-0068-03

纵观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它依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 (以下簡称《课标》 )的要求,践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核心素养立意,以能力考查为依托,对历史教学发挥了良好的导向作用。现简要对其评析如下。

一、贯彻国家意志,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统领作用,决定着中考的前进方向和价值取向。中考试题的命制,必须体现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考试命题要“坚持正确导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卷的主旋律,该卷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爱国之情。

如第11题以鸦片战争时期的道光帝为例,渗透了强烈的忧患意识。面对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道光帝因循守旧,导致清王朝进一步衰落,最终被列强打垮。这启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奋发才能免遭欺侮。在当今世界新的大变局中,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教训,防止悲剧重演。抚今追古,令人感慨万千。

又如第12题选取了清末留学生出国时的宣言,其拳拳爱国之情溢于言表,体现了强烈而又深沉的家国情怀。该题不落窠臼,融思想性、艺术性和考查功能为一炉。

文以载道,试题亦然。将正确的价值观融入历史叙述中,在潜移默化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的显著特点。第28题以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一票否决美国的提议、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等事件设题,让人感喟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国家尊严和民族利益不容侵犯。第13题是向一心为国为民的伟人的致敬。这些题目将考场变为课堂,让学生在初中生涯最后一次受到生动的历史教育。

二、突出时代特点,强化能力考查

1.不忘过去,历史上的今年

习主席曾言,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时政热点沟通了历史与现实,尤其是逢五、逢十周年纪念的重大史实,更是以强烈的纪念意义凸现了历史学科鉴往知来的社会功能。如第21题涉及纳米比亚独立30周年,第26题涉及义和团运动120周年,还有题目涉及了抗日战争、二战结束、联合国成立75周年等。

2.大国博弈的教训

当今的世界史,就是一部大国博弈的历史。第28题历史部分,意在指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是中华民族先烈用鲜血和牺牲“打”出来的;而中国所恢复的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亚非拉兄弟国家把我们“抬”进去和我国用几十年的发展“争”回来的。这启示我们,要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第26题的选材意蕴丰富,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既有对昏庸的清朝统治者御侮无道的痛斥,也有对义和团为民族大义奋不顾身的嘉许;既有对义和团民众武器落后的悲伤,更有因列强侵略致使家破人亡的悲愤。该题要求考生计算义和团运动距今多少周年,并指出义和团所用武器和战斗精神以及当时的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方式是什么,历史现实感很强。

以史为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的。对战争的反思,也是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如第27题意在启示我们:法西斯是全人类的敌人,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

3.突出对能力的考查

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注重对能力的考查,且所考查的能力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如阅读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等。在考查能力的过程中,更传递了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如第28题,从中国否决美国的提议这一时政热点入手,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再次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背景以及影响进行阐释。这对我们的教学是一个导向,即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能够对同一层面的知识、能力、素养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三、核心素养立意,倡导科学的学史方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方面。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对此予以了积极体现。

(一)核心素养立意

时空观念的考查。历史事件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时空。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课标》指出让学生“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例如第21题就蕴含了对时空观念的考查。解答此题需要综合运用历史、地理、英语等学科的知识,因为此题的邮票中包括了非洲的地图、纳米比亚的地图以及英语“INDEPENDENCE 21 MARCH 1990”等关键信息。这启示我们: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我们广闻博见,并且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019年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该题也是对此的积极回应。

史料实证素养的考查。对此,第14、24、26题表现明显。第14题以两幅老广告图片设题,抓住图片中的关键信息“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则不难看出其共同指向了三大改造这一史实。这也让学生明白了孤证不立的道理。

(二)倡导科学的学史方法

1.侧重基本史实的考查,重视《课标》与课本

历史学习,需要储备基础知识。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运作,脱离了必要的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重视对《课标》规定的重点史实进行考查,如“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三大改造、英国君主立宪制、明治维新、“冷战”、义和团运动等。笔者认为,这套试题发出的信号明确而又清晰:重视基本史实的储备,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摒弃脱离课本,一味搞题海战术的庸俗做法。这些信号为我们教学和科学备考指引了方向。

2.培养历史解释素养,提升解释能力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是学好历史的关键。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历史解释素养:

对人物活动的解释。如第13题通过叙述中国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活动,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从事的主要活动的认识。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秘密组织政党”及“1921年,创立了中国共产党”等关键语句,则不难判断出答案是陈独秀和李大钊。

对历史发展过程的解释。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可以整理出历史发展的线索、阶段特征等内容,以第16题和第17题为代表。第16题考查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几件大事,粗线条勾勒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考生只有理解了“起因”“ 意义” “过程”“ 进程”等关键词的内涵,才能顺利解答。第17题亦然。

对历史观点的解释。这最能体现历史学科学以致用的特点。第12题、第19题、第20题对此体现充分。第19题选取了英国历史学家安德鲁·玛尔对一些史实的评述,四个选项涉及了不同的历史事实。安德鲁用极其凝练的语言,对一些历史事实进行了评述,历史味道很足。解答这道题其实是对安德鲁“解释”的再解释。

3.历史解释方法的考查

历史需要解释,而解释必须用客观的方法。历史解释在“知识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起了桥梁的作用。历史是一门解释性的学科,解释时必须要遵循“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基本原则,因为这一原则是历史解释的基础。这里的“论”是指建立在解读和阐释史实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概括、提炼总结而得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第28题第(1)问“概括纳粹统治给德国造成了哪些后果”,就充分体现了对这一原则的考查。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去解释史实或史料,这样的“史论结合”,才是中学历史教学追求的目标。

明确了历史解释的基本原则后,还要掌握一定的具体方法才能进行历史解释。《课标》要求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如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这些都在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中有所体现。

此外,问题的材料化与材料的问题化的命题特色在河北省多年的历史中考试题中表现明显。问题的材料化与材料的问题化是指所有问题都是基于材料而提出的,解答也需要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的挖掘整理。这类型题是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能力的全面检验。当然,这套中考历史试题还有很多优点,如语言艺术纯熟、遣词造句颇为讲究、紧跟课改步伐等,真正体现了历史厚重的积淀与无形的魅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史的兴趣。

总之,2020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立意深远、导向鲜明、风格独特,为历史教学指明了方向,且對课改大有裨益。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