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训渗入”+“翻转课堂”课程教学实践*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动画实训案例

(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杭州 310000)

在新时代条件下,社会样貌悄然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与之相应,教育也在同步产生变异。特别是在“互联网+”与新冠疫情背景下,以MOOC为代表的在线课程大行其道,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地结合线上与线下,形成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成为新的课题。“实训渗入”与“翻转课堂”的结合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可能为技术类课程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和意料之外的嬗变。

一、“实训渗入”与“翻转课堂”是可以相融的教学方法

“实训渗入”是一种创新的技术课程授课方法。“渗入”是一种完美融合的状态,如同水滴渗入土地。“实训渗入”是由教学大纲知识点带动,将规范化的实际商业案例渗入到每一个知识点中,在知识点和技术点的传授与学习中,学生学习到实用的技术,了解并体会到实际行业的要求。它并非简单地以实际项目或案例带入课堂或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训练,亦不会因为项目的生硬插入而破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实训渗入”是将案例“渗入”到大纲中,其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来自“系统化”地渗入案例,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实际项目为主导、以教师(或企业导师)为辅助,将项目中所涉及的角色、场景、动画进行梳理,根据难度以及与教学大纲知识点的契合度调整整体授课内容和进度。

“翻转课堂”是当前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过程的颠倒安排,“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从2007年美国洛矶山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的授课实验开始,翻转课堂从最初的以“为解决学生缺课问题并进行补救教学”为目的,逐渐演变进化为一种中心迁移的革命教学模式。在本教学改革实践之前,“实训渗入”与“翻转课堂”作为两种教学方法如何结合并且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是不确定的。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将系统化案例替换原有的零散案例,直接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并且演示,之后由学生实训,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教学过程的小幅度更新。而如果采用“拿来主义”将翻转课堂的“结构”拿来,使学生的单向“接受”过程通过在线课程自学完成,而在课堂上则根据学生具体问题采用“面对面”“一对一”的方式来直接沟通以解决具体问题,则彻底将教学的主体身份由“教师”过渡到“学生”。由于“三维角色动画(中级)”在线课程已经建设完毕并开课,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课堂上的单向教授过程,使得“翻转课堂”的形式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具备了基本的实施条件,“在线课程”这一形式尤其在2020年初开始的疫情期间更凸显出其优越性、可实施性甚至必然性。由于动画技术性课程的特殊性,使得“单向传授”与“双向沟通”形成两个必然的课程环节。在课下“单向”自学的环节中,学生会遇到问题。而这些待解决的问题恰恰可以在“双向沟通”环节得到解决,并且是通过真正的商业项目案例而得到真正的“消化式”乃至于“吸收式”解决。

二、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教学改革实践选择以课程群而非单独课程为载体,是由于单独课程势单力孤内容有限,缺少前后课程连贯,不足以完成商业动画的全流程。因此,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全商业流程,必须要求动画技术类课程群的全面加入。这些课程包括“计算机图像(动画)基础”“三维角色动画”“三维短片创作”“设计展示”“动画后期合成”等课程,这些课程作为动画相关专业或者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涵盖了整个商业流程,是学生动手能力提升的关键课程群。课程群中所涉及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需要系统性的案例渗入其中,才会有完整、可见的效果。

传统教学手段存在局限与改进空间。传统的技术性课程的授课方法通常为“讲授——演示——操作——再演示——再操作”,但这种方式强调教师主导而学生被动跟随,教学效果差强人意,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上没有进步空间。在“三维角色动画”课程“行走循环”章节,常规的做法是让学生使用自行下载的装配角色进行标准行走循环的训练,包括身体起伏的S形曲线的确定、支撑腿摆动腿的确定、不同位置脚型的变形、臀部的形变、躯干的扭动、胳膊的摆动。通过这个步骤,使学生完成行走步伐的标准流程。但问题会出现在更多创造性的课程内容中,如“个性化行走循环”章节,由于每个学生对于“个性化”的理解不同,角色选择也不同,则出现较多的个性化问题,如孕妇的行走、瘦高个儿的行走、瘸腿人的行走、儿童的行走……为了做到具体化,需要教师“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指导,但由于讲课占用大量的课上时间,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这是传统课程上惯常遇到的问题,在技术难度较大的章节,若学生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得不到解决,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导致失去学习信心。

在“实训渗入”与“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本质上是要保证三点:第一是把学习主体还给学生,第二是保障学习自由,第三是因材施教。在本教学改革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三点的落实。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和中心,应由学生主导完成项目,交给学生完全的作业自主权,并自主决定如何做,怎样做。在“三维角色动画”课程实践中,提供了四种不同方案供学生自由选择:漫画节选再现、电影桥段再现、平面动画再现以及个人原创故事实现。教师以辅助和指导的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实训项目中。譬如,作业之一《复活节岛之阿呆故事》,学生根据所绘分镜制作动画、调节曲线,当遇到技术性问题时(如曲线曲率调节、曲线上关键帧的出入方向调节),老师及企业导师在旁指导或纠正。在学习自由保障方面,给予学生最大的自由,学生自主选定项目、自主决定制作方法和软件工具、确定项目流程和协作分工。相比往届使用命题作业的办法(临摹周星驰电影桥段),本次教改实践的选题更加多样有趣,有两人对话类型,有动作对打类型,有舞台艺术(如相声)类型,学生创作自由度明显提高,短片质量相对往届有极大提升。

三、教学改革实施结果分析及未来工作

在“三维短片创作”课程中,学生利用确定的项目及自选的模型创作了特定的动画内容。这些动画内容包括了已进行商业开发的《阿呆系列》漫画、《大话西游》片段、《复活节岛》片段等,在学生最终的短片作业中呈现出多样并且高质量的特征。与往年采用的指定临摹对象方式相比,学生的创造性表现得更加突出,这一点从学生的提问频率、出勤率、作业完整度、作业展积极性、作业成绩等多方面得到充分验证。相比实施此方案之前,教学效果产生了以下几方面巨变:①实际商业案例的渗入使作业精彩度增加,学生兴趣提升;②企业导师的加入带来商业要求和工作流程,学生获得具备实用价值的认知;③渗入的案例贯穿数门课程,其连贯性使学生了解到完整的工业流程;④专业教师在新案例教学中获得新的提升;⑤教学资源库得以丰富和更新;⑥企业在与学校的合作中发现并储备人才,形成校企合作的互益状态。

由于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及反馈良好,即可适当调整相关技术类课程群(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像基础”“三维角色动画”“三维短片创作”)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在调整过程中,根据行业背景和科技背景适当调整内容及作品展示方式等内容。在“三维角色动画”“三维短片创作”的大纲修订中,根据“实训渗入”+“翻转课堂”的总体思路重新调整教学大纲,并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更新、修正。同时完善“三维角色动画”在线课程并申报“三维短片创作”在线视频课程,面对更多的校外网络群体。在“设计展示”课程中,引入UE4引擎,尝试对角色进行交互动态展示,将原本的“单向”展示拓展为“双向+互动”,同时增加VR相关内容。

四、结语

“实训渗入”+“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印证了新时代背景下授课方式探索的无止境。大疫流行之际,迎来一场教育革命,这种革命的一大表现就是在线课程的勃兴。虽然在线课程不可能全面替代面对面的线下授课,毕竟“面对面”的线下教学的直接性、便利性和严肃性是在线课程所不能比拟的,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概念的影响力仍然在不断扩大,许多教学法也都开始吸纳翻转的精神,通过翻转与渗透的方式开拓出新的“人本主义”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风貌。

猜你喜欢

动画实训案例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赛教融合下高职大数据专业实训平台自主建设探索
试论一体化的多功能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台研制
ORACLE CINEMA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TWO VILLAS IN ONE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Bespoke Art Deco Media Room CEDIA 2020案例大赛获奖案例
我的动画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