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设计心理学角度谈美术馆的互动体验设计

2021-07-12

大众文艺 2021年9期
关键词:参观者艺术作品美术馆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随着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日渐增长,美术馆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美术馆还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因此,对于其体验方面的研究较之以往更具有实践意义。原来以展柜陈列和展板说明为主的静止单一地展示形式已经不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人们更渴望能够主动参与到展览中,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并且观众更加关注和作品之间的交流,期待互动和反馈。美术馆作为专业的教育机构提供给观众的不应该局限在简单地知识传播层面,还应该对人们进行有层次的引导,鼓励观众参与其中,调动观众参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动探索精神,使整个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媒介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使美术馆在展示内容、形式等方面打破原来单一的展柜、展板等简单的模式,积极地寻求新的突破,这也符合广大观众在科技进步的背景之下对体验的诉求。为了更好地对美术馆的互动设计进行研究,需要对设计心理学先做一个深入的了解。

一、设计心理学和交互设计

设计心理学就是心理学和设计学互相交融的一种交叉学课,主要通过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折射出当时的心理状况,这是研究人们心理需求的重要学科。对于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最终要将研究结果应用于设计中。

交互设计就是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互动。通过对交互设计的应用,设计师能够通过产品和人们之间的互动,进行分析并对已存在的行为进行改进的过程。一个好的交互设计应该是让用户更便捷地去使用产品,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良好的体验。

二、交互体验在美术馆中的应用原则

美术馆为了在展览形式、内容以及看展流程等方面寻求差异化,由过去单纯的观看静止的艺术作品的方式向动态的互动性体验上转变,为观众提供一个立体的参观空间,促使观者们主动地去探寻和思考,甚至参与到作品中去。在美术馆展示空间的设计中必须非常注重观众的参与性,这里不仅包含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还应该包括人与作品的互动以及作品和环境的互动、甚至包括线上线下互动等等。因此,在美术馆展览体验方面应该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提高参观者与作品的互动性是提高观展体验的首要原则之一,调动观众的参与性是美术馆设计促使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探寻展示内容,通过提高参与度使美术馆可以及时地获得来自观众的反馈,能够使美术馆和观众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通过观众的反馈和积极参与,设计师能够了解人们的诉求,以及人们行为背后的动机。无论展览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观众在展览前、展览中和展览后的参与能够让主办方和设计师最大限度的获得灵感。如果有些观众平日的知识储备非常充足,那么在同设计师的互动中就可以给予非常多有价值的建议,在互动的过程中也可以增加观展的成就感。参与性原则一般包括展览前的参与、展览之中的参与和展览后的参与。

(二)情感化

美术馆情感化的设计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参观者并与之产生共鸣。美术馆设计已经由过去以“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也就是说在设计过程中均需以人的需求为基本的出发点。如果美术馆没有很好地处理作品与参观者的关系,这个展览就可能会成为极少部分人的展览,而不能成为大众化的、具有美育性质的展览。情感化可以通过故事性、趣味性、游戏性等方式进行诠释。情感化化设计是设计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包括了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和反思层次。本能层的设计是人们本能的反应,例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直观感受。行为层的设计和功能性息息相关,例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趣味性等。反思层面的设计是前两个层次设计的集合,需要在感官、情感、审美等方面进行设计,使得作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更加深入。

三、美术馆交互体验设计的应用

(一)让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1.观展前观众的参与

一提到艺术类的展览,一般比较关注参观者在观赏展览当时的参与体验,而忽略了展览前的体验。实际上在展览之前,美术馆除了将展览信息公布之外,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起一些互动话题,让对展览比较关注的人群参与互动,一方面能够提高人们对展览的期待值,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此种参与方式起到扩大宣传的作用。例如“不朽的凡·高”感映艺术大展在展览之前,除了在社交媒体和各大网站进行宣传之外,还邀请了很多学术界和艺术界的大师畅谈对于凡·高和艺术教育的相关问题和观众进行交流。同时向社会招募热爱油画的年轻画家和学生让他们带着作品与观众们进行互动。这不仅给予年轻画家一个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扩大了对此次油画展览的影响力。

2.展览中的观众参与

美术馆展示设计主要是以作品为主体,通过对灯光和展厅的布置吸引观众前来参观。然而在数字媒体时代交互体验设计也逐渐被传统美术馆所采用,利用其多样的展示手段,从音响和灯光的操作以及交互设计的运用,打造了一个流动的展示空间。使其设计的重点由原来对展品的关注转向对参观者的关注。更加注重人们的参观体验,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同时也解决了原来单调乏味的展示形式。在参观过程中使人们在参与交互体验的过程中达到与展品和空间深层次地交流。展览的参与性会激发观者的探索欲望,开放式的互动参与形式帮助人们充分理解展览内容,同时将参观者带入设计的情节中去。利用高科技手段,让原本静止的艺术作品变得更加生动,能够创作出更具有视觉冲击力的作品。通过各种数字媒介的组合,为观众营造了一个新奇的参观氛围,在这里观众可以感受到各种时空要素交叠,使人们身临其境,跟随故事的发展同艺术作品合为一体并引起观众的思考。布展团队应该围绕主题,通过布景、道具创造出独特又丰富的参观体验,以期达到激发学习和探索兴趣的目的。

《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属国宝级文物,清顺治年间断为两段。前半卷为《剩山图》,现收藏于浙江省美术馆。后半卷为《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得益于VR等互联网技术,将断开的两部分合二为一,让观众能够欣赏完整的《富春山居图》。自古以来很多名家进行临摹,有人建议可以将《富春山居图》摹本制作成全景动画进行展览,并且可以在动画的基础上鼓励观者自行进行创作,增加了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普通民众对于《富春山居图》的兴趣。例如可以将美育同展览相结合,在展览之前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展览中间可以组建团队一起在展览中完成闯关游戏;同时鼓励他们通过不同的渠道分享展览后的心得体会。

在展览的过程中,展示空间的设计应该与游戏化相结合,增加参观的趣味性。可以结合数字媒体技术对部分展品进行重新设计。目的是增加大家的参观兴趣,然而游戏不是简单地娱乐更是一种学习过程。因此,美术馆在进行游戏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一个明确的任务,方便参观者明确的了解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其次,要有合理的反馈机制,也就是在游戏的进行中或者结束后让参与者清晰的了解在本次游戏中他们所获得知识以及所达到的水平。

3.展览后的观众参与

很多展览当观众走出美术馆后已经失去了和作品的连接。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作品和观众的互动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美术馆,还应该延伸至观者的生活中。例如美术馆可以根据展览内容研发衍生品,将作品从美术馆延伸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高雅艺术进入到普通人的衣食住行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很多衍生品被当作礼物送给亲朋好友,让人们之间的关系拉近了,还有的衍生品允许人们进行二次创作,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在展览后的参与性。

(二)赋予展览更多的趣味性和情感化

1.本能层次的设计

参观者对于美术馆的第一印象通常来自感官,例如美术馆的展示设计、色彩、空间布局等给参观者带来了最直接的体验。在对美术馆进行空间布局设计的时候能够依据设计心理学的理论,根据参观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合理的设计。例如,美术馆的空间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给人一种过于空旷的感觉,过低有给人们一种压抑的感觉。同时,在空间布局上也要考虑大小高低的对比,让参观者产生不一样的感受,高大明亮的大厅让参观者感受到振奋,而低矮的小空间让参观者感受到亲切和安全。美术馆可以将不同层次的空间进行交织利用,以达到提高参观者体验的目的。

2.行为层次的设计

美术馆的设计要以“人”为本,空间的布局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参与性,如果参观者觉得空间充满趣味性就会大大提高其参观的体验。因此,美术馆在设计的时候除了作品本身,还应该增加其他功能性,例如配合展览进行的小型沙龙、讲座、工作坊等能够让普通参观者参与的项目,这样既能够提高参观者的参与热情,还能够帮助参观者了解艺术作品。美术馆的展览是有形的,但令人难忘的体验确是无形的,设计师可以通过VR等技术设计更多的沉浸式的环节,将虚拟现实合二为一,通过参观者的触摸、观看、倾听、互动等各种形式的体验,增加了观展的乐趣。

3.反思层次设计

在反思层次方面,除了结合前两个层次给参观者带来的愉悦体验之外,还应该考虑参观者离开美术馆后,他们对于作品的思考。在这个层面的设计上,当观众离开美术馆怎样能够和艺术作品继续保持链接,并且进行一些有意义的互动是美术馆应该思考的问题。这个可能是整个感情化三层次中比较难的一部分,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两个方面去实现,第一个方面可以通过贩卖精美的相关衍生品的方式,让作品能够走出美术馆,进入到普通人的生活中起到联想的作用。甚至部分设计精美又非常实用的文创产品能够成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无论有没有去看过展览,每一个人对于作品衍生品的理解都各不相同,这本身就是一种思考。另一种方式,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既美术馆的社交性。这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被人们所认可。最早关注美术馆社交需求的是Marilyn Hood,他在1981年对参观西班牙托莱多艺术美术馆人们的参观动机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他发现86%的受访对象都把社交活动作为他们参观美术馆的重要原因之一。

很多年轻人进入美术馆并不一定是从非常专业的角度去欣赏作品,而是喜欢美术馆的氛围,并且喜欢将观展的心情或是对某一个展览的感受分到社交媒体,根据年轻人这一特点,美术馆可以在社交平台,针对某些作品发起话题,这样既可以激起潜在参观者的好奇心,还会让已经参观的观众对刚看过的展览重新进行回顾。同时美术馆可以从参与话题的观众中进行抽奖,鼓励大家参与。在美术馆的设计中如果充分重视人们的社交需求,那将为展览增加更多的趣味性。

四、结语

在人们对精神生活品质日益重视的今天,美术馆作为连接大众和艺术作品的载体在设计方面应该考虑到更多的体验元素,才能够激发观众探索和学习的动力。而美术馆的设计不应该单独考虑灯光或者作品的摆放等方面的因素,而应该站在设计心理学的角度上探寻参观者的心理需求,需要考虑的设计元素除了作品之外,还要包括市场反馈、参观者的情感体验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体验设计鼓励观众们参与到美术馆的设计中,从设计心理学角度分析参观者的观展需求,充分调动了视觉、听觉、触觉的感官,鼓励大家参与到展览的各个阶段,这本身就是一种激励手段,鼓励大众将业余生活更多的艺术作品进行连接。与此同时,通过高科技手段,将某些我们不熟悉的艺术领域变得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情感化,使得普通大众在参观美术馆时能够感受到乐趣,毕竟不是所有都能从专业的角度去欣赏艺术,但艺术本身也应该让普通参观者感受到更多审美的享受。高科技手段就能够让并不是特别专业的观众通过声音、灯光等手段,加强对该艺术作品的理解。通过对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和对观众与作品之间连接的探索,期望能够使美术馆服务更多的大众,达到在体验中学习和探索的目的,促进了美术馆在文化、社交和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升级。

猜你喜欢

参观者艺术作品美术馆
最美的蝌蚪
交互式展示空间设计
去美术馆游荡
脑洞大开
五彩缤纷的艺术作品
美术馆
何晋渭艺术作品
张杰艺术作品
陶瓷艺术作品
关上手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