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理念下乡村振兴研究热点及发展方向

2021-07-11郭靓雯焦开山孟潇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战略农村研究

郭靓雯 焦开山 孟潇

摘    要:本研究利用前沿的结构主题模型,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目标数据库,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进行搜索,梳理和归纳了2017年以来有关乡村振兴研究的高频关键词及热点主题,同时比较分析了主要研究热点主题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要点的关联程度。研究发现,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可以划分为16个研究主题,其中核心主题有理论解读、乡村治理、乡村旅游、城乡融合等;16个研究主题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6个主要的主题讨论组,分别是乡村振兴理论解读、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组织发展以及乡村生态发展。研究发现:首先,现有研究中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其次,对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要点,农业生产、脱贫攻坚、农村党建、土地制度等主题与一号文件联系相对紧密但研究较为缺乏;最后,本文讨论了目前乡村振兴研究上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突破的方向。

关 键 词:乡村振兴;结构主题模型;研究热点;发展方向

一、引言

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关系国民生计的根本性问题[1, 2]。为有效完成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3]。“十三五”时期,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了良好开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①。同年2月底,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再次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②。因此,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是对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有效回应,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4]。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5]。

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振兴研究内容较为广泛,学者们基于各自的学科背景和研究志趣对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发展困境、推进路径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都做出了深入解读,但总体以定性研究为主。此外,不同于以往研究对2004—2018年期间中央“一号文件”的关键内容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演变情况进行的文献计量分析,本文利用结构主题模型,对近五年来CSSCI数据库中有关乡村振兴研究主题的国内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了16个主要研究主题,通过分层聚类揭示了研究主题之间的亲疏关系划分出6个主要的主题讨论组,并对乡村振兴研究的16个主要主题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重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全面梳理和归纳当前乡村振兴相关研究热点,提出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文献回顾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学术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探究。目前,关于乡村振兴的现有文献综述以会议综述类文章为主,众多学者们基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视域,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多元的述论。

乡村振兴战略从形成到发展,都离不开对理论思想的承继和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学者们主要从理论基底、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三个方面来探讨乡村振兴战略的生产依据。从乡村振兴战略生成的理论基底来看,学者们的观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根源说、中国传统文化基因说和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养分说三种观点[6]。从时代背景来看,学者们主要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农村发展不充分的基本国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历史传统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期四个方面进行阐释[7]。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学者们的观点主要集中在世界意义、理论意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四个维度[8]。

正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9]。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7]。这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集中论述。学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内涵要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空间格局”说、“五位一体”说、“双重意蕴”说、“实践活动”说、“版本升级”说[6]以及“二十字方针”说[8]六个方面。而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该遵守的重大原则,大体包括了坚持因地制宜的“一大原则”说;坚持把握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的“两大原则”说;坚持规划先行、慎重推进村庄撤并以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三大原则”说;坚持生态立本、文化传承、创新驱动、改革引领和系统思维的“五大原则”说;坚持以农为本、统筹规划、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共建共享的“六大原则”说以及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农民主体地位、乡村全面振兴、城乡融合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七大原则”说[8]。

“十三五”时期,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但乡村在振兴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些困境和有待解决的问题,“人、地、钱”等瓶颈制约还需要进一步破解[10]。因此,我们应充分调动农民、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协同参与的积极性[11],准确把握乡村振兴人、地、资本、制度等关键领域的发展梗阻,积极探索改革经验[12, 13]、地方特色的实践经验以及国际经验[14, 15],在比较和互鉴中寻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思路和可行路径。关于如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学者们也进行了科学探索,大致归结为五大方面[16]:①关于产业振兴。以现代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市场导向来推进“三大”制度改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做大做强“绿水青山”经济和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②关于人才振兴。以人才建设为主线,以实用新型为目标,以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新创业为手段,全面加強乡村人才建设;③关于生态振兴。打造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建设生态宜居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生态振兴的支撑作用,将生态优势转化成综合优势和发展新势能;④关于制度创新。培育包括农业生产性外包服务主体在内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建设绿色生态农业强省,实现土地规模经营转向服务规模经营转变,强化政策性导向和组织化导向;⑤关于国际经验。中国的乡村振兴,既要走中国特色道路,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也要借鉴国际农村发展的共性和规律,助力自我乡村振兴。并且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仍需要注意过度行政化、过度形式化、过度同一化、过度外部化等倾向[17]。

此外,还有学者更加聚焦,围绕“乡村振兴与乡村伦理”这一主题,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的乡村伦理问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探讨。即以“产业兴旺”为重点,聚焦乡村经济伦理转型;以“生态宜居”为关键,立足乡村环境伦理建构;以“乡风文明”为保障,注重乡村家庭伦理培育和道德建设;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提出自治、德治、法治相融合的有效路径;以“生活富裕”为根本,引入乡村发展的伦理目标与道德评价[18]。

虽然乡村振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目前国内学界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6],在全面振兴乡村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前,学术界仍然需要持续、充分研究以下五大方面的问题:①衡量乡村振兴的标准;②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自然演变规律及趋势;③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增加乡村地区公共产品供给;④如何确保乡村振兴政策措施与乡村振兴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⑤在既定的国情与资源禀赋约束条件下,如何科学地排列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优先序,以实现乡村振兴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政策工具与目标之间的有机衔接[15],并在挖掘理论资源、拓宽学术思维、融通研究视域以及强化合作意识等方面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加强[6]。最后,也有学者展望了乡村振兴相关的研究趋势,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重点将从战略理论阐释本身转为战略实施研究,更加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研究对象将從战略发源地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特殊区域将是研究爆发点;研究方法将更加多元化,甚至定量研究方法将逐步成为主流研究方法;将实现“从面到点”的变化,更加关注个体和个案的剖析研究;国外经验的启示研究将逐步转变为国内不同地区的实践经验借鉴研究[19]。学者们的这些学术研究,为之后进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近年来乡村振兴研究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相关的系统回顾也在增多。不过,以往的分析都以会议综述类文章为主,总体缺乏围绕基础文献进行深度挖掘的研究,且都是围绕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研究领域、研究内容、发展困境、推进路径以及未来研究方向等做出定性解读,缺少定量研究。此外,即使有学者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文献进行了细致的文献计量研究,但仍缺少对乡村振兴研究主题进行分析。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梳理和把握乡村振兴研究的核心主题,以确定未来的研究方向。最后,以往的系统回顾缺少将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与现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比较分析。随着乡村振兴研究呈现“井喷”态势,将最新的中央“一号文件”与目前乡村振兴研究主题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目标数据库,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进行搜索,通过全面收集2017—2021年有关乡村振兴研究主题的国内文献,利用前沿的结构主题模型总结出乡村振兴研究的16个主要主题,并通过对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重点,确定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不足之处,以期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学术研究提供参照和启示。

三、数据和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立足于分析乡村振兴的学术研究情况,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目标数据库,对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进行搜索。主题检索词为“乡村振兴”和“农村振兴”,文献分类不限以尽可能探索多学科之间的互动关系,时间跨度不限以发现乡村振兴的研究爆发点,截止时间为2021 年2 月21日。综合考虑样本数量以及检索范围,本文选择按照主题检索,共检索得到2968份有效文献。为了更客观的比较现有研究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因此,本文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划分为26个部分,纳入到样本中,本研究最终的样本量为2994篇。

(二)分析方法

本研究使用结构主题模型(Statistical Topic Models:STM)考察乡村振兴研究的潜在主题及其分布情况。结构主题模型是对传统主题模型(Topic Models)的一种扩展[20]。与传统的主题模型相比,结构主题模型的优势是可以把文档的元数据(metadata),比如每篇论文出版的日期、作者所在的国家、论文被引次数等信息合并到主题模型中,从而可以估计和推断文档的主题与元数据变量的统计相关关系。

在估计主题模型或者结构主题模型时,需要事先确定主题的数量[21]。根据以往的经验,对于较短且主题集中的文本数据资料(比如从几百到几千个文档不等),最好在5到50个主题之间进行初始选择,而对于较大且主题不集中的文本数据资料(比如几万个文档),最好在60至100个主题之间进行初始选择。本研究在综合了诊断指标和主观判断的基础上,最后确定的主题数量为16个。本研究采用了R语言程序包stm对结构主题模型进行估计[21]。

四、研究结果

图1显示了乡村振兴研究中排名前20的高频关键词及其频次,其中,对“城乡融合”和“城乡融合发展”、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城镇化”分别进行合并后,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个关键词是:“乡村治理”(约140次)、“城乡融合”(约130次)、“脱贫攻坚”(约110次)、“精准扶贫”(约90次)、“乡村城镇化”(约80次)、以及“乡村旅游”(约80次)。

图2为关键词共现网络图,显示了以“乡村振兴”为中心关键词,其他关键词与中心关键词同时出现的频次。关键词之间连接的线越粗,表明关键词之间同时出现的频次越高。一方面,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城乡融合、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乡村旅游之间同时出现的频次最高,均超过100次。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时代、乡村文化、乡村发展、三农问题、民族地区、产业兴旺、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关系之间同时出现的频次较高,均超过50次。

图3给出了乡村振兴研究中16个主要主题及每个主题中关键词分布,图4显示了每个主题所占比例和不同主题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图3和图4可以看到,“理论解读”主题是最流行的主题,大约12%的论文集中在此主题上。通过关键词分布及进一步阅读与本主题最相关的论文,本研究发现以往有关“理论解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定位、导向、逻辑、落实路线与路径等方面,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分析和解读,从思想观念和实践落实层面更准确地把握乡村振兴战略。排名第二的主题是“乡村治理”,大约有9%的论文聚焦在此主题上。以往有关此主题的研究主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乡村治理的研究,学者将“乡村振兴”与“乡村治理”研究结合起来考察,从理论阐释和实践上研究二者如何实现良性的互动和互构等。

大约8%的论文聚焦在“乡村旅游”的主题上,主要考察了如何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村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振兴、弥补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不足、完善乡村旅游产业提升的路径等方面。排在第四和第五位的主题分别是“城乡融合”和“人居环境”,分别有7.5%和7%左右的论文聚焦在此主题上。有关“城乡融合”的研究把乡村振兴与城乡关系结合起来认识和理解,讨论如何从与城市的互动融合中实现农村现代化,尤其考察了在现代化进程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关系的转变与走向等。有关“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环境改善,例如生活垃圾治理、乡村环境设计等,以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机制等方面。排名第六位的主题是“乡村地理”,大约有6%的论文聚焦此主題。乡村地理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不同区域、不同地域类型出发,从因地制宜的角度研究不同乡村发展类型,如何优化乡村聚落布局以及讨论分区发展途径等方面。

排在第七位到第十三位的主题分别是“文化振兴”“农业生产”“农村党建”“文化保护”“脱贫攻坚”“土地制度”和“文化传播”,每个主题大约有5%的论文。在文化振兴的研究主题上,以往研究从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等问题展开,主要考察了乡村振兴的文化想象、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乡村公共文化自觉路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以及乡村公共文化传播策略等方面。在农业生产的主题上,以往研究主要从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出发,讨论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发展与创新,同时从法律、政策等方面研究如何为农业生产提供保障。农村党建的相关研究主要考察如何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强化村党组织的功能,打造基层党组织乡村振兴的党建“引擎”等。文化保护的相关研究,从乡村文化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辩证关系等方面展开,重点考察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好、发展好、利用好乡村的文化遗产。脱贫攻坚的相关研究主要考察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理论逻辑、面临的挑战、路径、实践等问题。在土地制度研究主题上,以往研究主要侧重于如何借助科学有效的土地制度改革丰富乡村发展,涉及到对宅基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至于文化传播的研究主题,则主要研究了乡村自媒体、乡村数字建设、互联网时代等对乡村振兴的影响。

在“农村金融”“教育人才”和“返乡创业”三个研究主题上,研究数量相对较少,都没有超过5%。农村金融研究主要考察了农村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乡村发展的金融支撑及融资问题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等问题。教育人才研究主要考察了如何通过打造人才从而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关注乡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返乡创业的主题上,则主要研究影响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的因素,以及返乡创业的模式、路径等。

通过不同主题在同一文档中共现或者讨论的情况,我们可以计算不同主题之间的相关性。如果两个主题的相关性越强,就表示它们越有可能在同一个文档中被讨论。如图4所示,16个主题可以被划分为6个主题讨论组。第1个主题讨论组可以被定义为“乡村振兴理论解读”,它主要由“理论解读”和“人居环境”两个主题组成,并以“理论解读”主题为核心。第2个主题讨论组是“乡村文化发展”,它以“文化振兴”主题为核心,涵盖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保护”。第3个主题讨论组可以被定义为“乡村产业发展”,以“农业生产”为核心,主要涵盖“土地制度”“乡村旅游”和“农村金融”等主题。第4个主题讨论组为“乡村经济发展”,以“农村金融”为核心,涵盖“农业生产”“土地制度”和“返乡创业”等主题。第5个主题讨论组为“乡村组织发展”,以“农村党建”为核心,主要包括“乡村治理”和“教育人才”等相关主题。第6个主题讨论组可以被定义为“乡村生态发展”,以“乡村地理”为核心主题,包括了“城乡融合”和“乡村旅游”等相关主题。

通过将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重点部分纳入到样本库中进行分析,得到了表1所示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要点及其对应的主要相关主题,数值超过0.5代表该要点在主题中出现,数值越大,则表明该要点与主题的吻合度越高。通过表1有如下发现:第一,“指导思想”部分的研究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理论解读主题,但还分布在城乡融合主题、农业生产主题等;“目标任务”部分的研究则体现在农业生产、脱贫攻坚和农村金融主题中,主要对应农业生产主题。第二,第二部分包含的四个要点均在脱贫攻坚主题中出现,其中“设立衔接过渡期”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两个要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脱贫攻坚主题,而“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和“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还在返乡创业主题中有一些分散研究。第三,由第三部分可以发现,除“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要点集中在土地制度主题外,其余6个要点均在农业生产主题中出现且相关研究集中在该主题。第四,在乡村建设运动中的8个要点除“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和“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三个要点分别集中在农业生产主题、农村金融主题以及土地制度主题外,其余5个要点对应的研究主题相对分散。第五,在第五部分“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中,“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和“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四个要点研究较为分散,但相对集中于农村党建主题;而“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点集中于文化振兴主题,同时在文化保护和理论解读主题中有部分研究。

五、结论和讨论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提高农村发展活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在近两年的研究中呈现“井喷”态势,未来一段时间内,该领域的研究仍将高度活跃,值得关注[19]。为了全面、及时回顾和把握乡村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演变趋势,本研究以中国知网(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为目标数据库,利用结构主题模型,梳理和归纳了2017年以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中有关乡村振兴研究的论文,对论文的关键文本数据(标题、摘要和关键词)进行了主题识别,总结了16个主要研究主题和6个主题讨论组,并对比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要点,确定目前国内关于乡村振兴主题的研究不足之处,为学者提供需要进一步关注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结果显示,2017年以来的乡村振兴研究领域大致可以划分为16个研究主题,涉及到农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根据不同主题之间的相关性,本文将16个研究主题划分为6个主要的主题讨论组,分别是乡村振兴理论解读、乡村文化振兴、乡村产业发展、乡村经济发展、乡村组织发展以及乡村生态发展,每个主题讨论组都有一些相关联的研究主题。自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议以来,“乡村振兴”相关议题得到了学术界与政界广泛的讨论,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讨论成为重点。随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指导意见的出台,学界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解读将会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同时,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仍需要加强关于战略实施的研究,尤其应当关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和政策建议[19]。根据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要求,结合本文总结的研究主题讨论组和研究主要主题排序,可以发现,现有研究中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的相关研究较为缺乏。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具有关键性的地位[10],而目前农村留守人员呈现年龄大、数量少等问题,农忙时期人手不够、现代农业人才短缺问题突出[22]。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力量,也存在着部分基层党组织人员的教育水平较低、工作能力较弱且后备队伍不优等问题[23]。新时代的农村需要更多专业优秀人才,例如农村管理人才、农业科技支撑人才、电商人才、环境治理人才、文化传播人才,以及医疗、教育人才等。整体来看,乡村振兴各环节都存在人才短缺问题,各方面都需要引进更多优秀人才[24]。关于乡村人才振兴相关研究,不仅需要提高研究的关注度和数量,更需要拓宽研究的角度和对象。

本研究通过对比乡村振兴研究的16个主要研究主题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要点,发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的26个要点对应的重点主题包括:理论解读、农业生产、脱贫攻坚、土地制度、农村金融、农村党建、城乡融合、人居环境和文化振兴。通过对比这些主题在整体乡村振兴研究中的排序可以发现,尽管这些主题非常重要,但是在整体研究中数量较少。以下主题与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联系较为紧密但排名靠后:农业生产主题(排名第8)、农村党建主题(排名第9)、脱贫攻坚主题(排名第11)、土地制度主题(排名第12)、农村金融主题(排名第14)。在乡村振兴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时,除了对政策解读外,更需要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冷静思考[25]。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10],而产业兴旺是以农业农村为基础,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以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是乡村振兴的关键要点[25],尤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是未来农村改革的重点研究对象[19]。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我国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但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仍要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问题[17]。由于农村金融体系尚未完善、财政支农资金投入不足和城乡金融结构失衡等方面的原因[26],使得当前农村金融发展落后于城市,如何引导更多资本投向农村,解决农村面临的资金困境仍需要更多的研究。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其各个部分既各自成篇,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乡村振兴是涉及多学科的战略,需要进行多学科、多研究领域交叉研究。要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需要从整体出发,从不同学科的关注视域出发,从而更好地透视其中的发展规律和实践路径。

总之,通过对2017—2021年乡村振兴研究的全面回顾和梳理,本研究識别了本领域中的重要研究主题及其演变趋势,确定了目前学界在相关研究主题上存在的不足和进一步需要突破的方向。同时,本研究也可能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局限:(1)尽管本研究在搜索文献时已经基本覆盖了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其他关键词,但也可能存在遗漏,在搜索时漏掉一些文献,使得样本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对于主题模型而言,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客观指标用来确定潜在的主题数量。虽然有一些相关诊断指标可以用来指导研究人员确定主题数量,但是不同指标的涵义及其诊断结果仍然存在不一致性。因此,主题数量的确定需要依赖于研究人员的主观判断,并不能做到完全客观。此外,本研究利用的文献资料只包括了标题、摘要和关键词,用于主题建模的文本较短,对每个文本的归类可能存在一定偏差。因此,在解释主题模型产生的结果时,仍然需要研究者利用学科理论知识,对模型结果做出准备且有深度的解读。

参考文献

[1] 万婷,张淼.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整治综述及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5):1-6.

[2] 郑瑞强,翁贞林,黄季焜.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要素配置与制度安排——“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综述[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1):1-6.

[3] 谈慧娟,罗家为.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问题的破解与发展路径[J].江西社会科学,2018(9):209-217+256.

[4] 黄祥祥,朱雅妮.乡村振兴:理念依托、规则确立与技术路径——第三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185-189.

[5] 李裕瑞,曹智,龙花楼.发展乡村科学,助力乡村振兴——第二届乡村振兴与乡村科学论坛综述[J].地理学报,2019(7):1482-1486.

[6] 杨章文.十九大以来国内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文献回顾与未来展望[J].当代经济管理,2020(7):9-16.

[7] 熊小林.聚焦乡村振兴战略探究农业农村现代化方略——“乡村振兴战略研讨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138-143.

[8] 吴佩芬.十九大以来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问题,2021(1):38-40.

[9] 胡伟斌,毛迎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国农业经济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18(2):127-130.

[10] 郭俊华,卢京宇.乡村振兴:一个文献述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30-138.

[11] 罗爱武.“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0(1):152.

[12] 杨一哲,陶珊珊.乡村振兴:改革经验、现实困境与推进策略——第三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贵州社会科学,2019(1):162-169.

[13] 马少春.“农村改革40周年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农村经济,2019(2):138-144.

[14] 李韬.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地方经验与实施路径——第三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会议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36-40.

[15] 宁满秀,袁祥州,王林萍,邓衡山.乡村振兴: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中国国外农业经济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12):130-139.

[16] 廖彩荣,翁贞林,郭如良,黄季焜,陈美球,尹琴.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制度创新与国际经验——“乡村振兴专题论坛”综述[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8(5):622-628.

[17] 崔红志.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的进展、问题与实施路径——“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研讨会暨第十四届全国社科农经协作网络大会”会议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9):136-144.

[18] 杨伟荣.乡村振兴的伦理之维——“乡村振兴与乡村伦理”高层论坛综述[J].伦理学研究,2018(3):134-135+138.

[19] 严华东,丰景春,蒋松凯,魏星,薛松.中国乡村振兴领域的战略演变、研究现状及述评:一个文献计量分析[J].图书馆,2020(5):25-33.

[20] Roberts, M.E., B.M. Stewart, D. Tingley, C. Lucas, J. Leder-Luis, S.K. Gadarian, B. Albertson, D.G. Rand. Structural topic models for open-ended survey responses[J].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2014(4):1064-1082.

[21] Roberts, M., B. Stewart, D. Tingley. stm:R Package for Structural Topic Models[J]. Journal of Statistical Software, 2019(2):1-40.

[22] 杨璐璐.乡村振兴视野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浙省个案[J].改革,2018(02):132-145.

[23] 霍军亮,吴春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1-8+152.

[24] 卞文忠.别让“人才短板”制约乡村振兴[J].人民论坛,2019(01):76-77.

[25] 万俊毅,曾丽军,周文良.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2018(3):138-144.

[26] 赵洪丹,朱显平.農村金融、财政支农与农村经济发展[J].当代经济科学,2015(05):96-108+127-128.

(中文校对:舒雅)

Research Hotspot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Guo Liangwen Jiao Kaishan* Meng Xiao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School of Ethnology and Sociology, Beijing 100081)

Abstract: Based on the structural theme model, the study sorted out and summarized the high-frequency keywords and hot topics of the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since 2017 by searching the CSSCI with the CNKI full-text journal database as the target database. Moreover, the study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levancy between the above hot topics and 26 key points in the 2021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t found that the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16 themes, among which the core themes ar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rural governance, rural tourism,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etc. The 16 themes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6 main thematic discussion groups, which are theoretical interpret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study conclud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Firstly, the research on rural talents revitalization in existing studies is insufficient. Secondly, comparing the 26 key points in the 2021 “No. 1 Document”, the topic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CPC education and land system are closely related, but lack of research. Finally, the study discussed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the directions that need further breakthrough.

Key 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uctural theme model; research hotspot; development direction

(英文校译:陈琳)

猜你喜欢

战略农村研究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