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医药类专业课堂消极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

2021-07-09梁亮邢唯杰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20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对策课堂

梁亮 邢唯杰

[摘 要] 课堂消极行为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自我效能、自信心以及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通过对高校医药类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课堂消极行为现状及影响课堂行为因素的调研分析发现,高校医药类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课堂消极行为普遍存在,其中考试成绩、对专业的兴趣、学历是影响学生课堂行为评分的主要因素。因此,應采取激发学生专业兴趣、规范课堂纪律、缩小课堂规模、加强课程建设的针对性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医药类专业;课堂;消极行为;影响因素;对策

[基金项目] 2015年度复旦大学护理科研基金“护士参与在线学习的现状、态度、需求与效果研究”(FNF201520)

[作者简介] 梁 亮(1982—),男,辽宁沈阳人,博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高等医学教育、影像诊断研究;邢唯杰(1984—),女,吉林白山人,博士,复旦大学护理学院青年副研究员(通信作者),主要从事肿瘤护理、护理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20-0013-04    [收稿日期] 2021-02-25

课堂教学作为高等院校的基本教学形式,始终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效。课堂消极行为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由于受到自身因素、同学或教师等外界因素影响,而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表现出来的不符合课堂行为规范、影响自己或其他同学接受知识及教师正常教学活动的行为[1],如迟到、旷课、课堂看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书籍、讲话、玩手机、上网、睡觉、不主动回答问题等[2]。多项研究表明,大学生课堂消极行为普遍,可能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自我效能、自信心以及教师的授课积极性、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3-5]。相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而言,非临床医学的医药类专业学生由于受专业志愿调剂等因素影响,专业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可能相对更低[6],进而可能导致课堂消极行为的出现。目前,对于非临床医学医药类专业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调研分析了医药类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课堂消极行为现状及影响课堂行为的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为今后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某高校医药类非临床医学专业在校就读学生312名。样本量计算依据封闭问卷的总条目数,每个条目至少需要10~20个样本,总计为200~400例。抽样方法为分层随机抽样,根据学历和年级分层,确定不同学历年级中抽样人数,再使用随机抽样法,在每个分层中通过抽签法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研究共发出问卷353份,回收问卷为330份,经检查,有效问卷312份。其中,大一学生98人(31.4%),大二学生95人(30.4%),大三学生105人(33.7%),大四学生14人(4.5%);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总数为102人(32.7%),成绩中等的学生总数为153人(49.0%),成绩中等以下的学生总数为57人(18.3%)。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工具。学生消极课堂行为问卷由程辰[1]编制,其余问卷由研究者根据医药类非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问卷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包括学生学历、年级、性别、生源地、成绩等。第二部分为调查对象在课堂上的消极行为,从到课行为、课堂参与行为、非听课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共计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为“从不(1分)”“偶尔(2分)”“经常(3分)”“总是(4分)”四个维度,总分范围为20~80分,得分越高,说明学生课堂行为表现越好;得分越低,说明学生课堂行为越消极。其中,第2、7、8、9、10、11、12、18、20题为反向问题。课堂行为问卷在此次调查结果中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34,表明信度较高。第三部分为学生自评的影响课堂行为的因素,共包含5个问题,调查学生认为的影响课堂行为的因素。

2.调查程序。根据抽样框架获得调查对象的学号,向其介绍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匿名方法,获得调查对象的知情同意后,通过班会时间,当场发放问卷并回收。问卷回收完毕后,检查有无遗漏。

3.资料分析方法。问卷回收后进行审核,运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采用均数和标准差描述学生的课堂消极行为,采用频数描述学生认为的影响课堂行为的因素。按照学历、年级、生源、成绩、课堂座位选择喜好、专业兴趣等特征分组,通过t检验或方差分析方法对学生课堂行为评分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以学生课堂行为评分总分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二、结果

(一)学生课堂行为自评分数

学生课堂行为情况调查问卷总分最低分为45分,最高分为75分,平均为(62.46±6.65)分。具体行为表现得分情况如下:(1)准时到达教室,准备上课:(3.72±0.57)分;(2*)课堂中间离开教室,去干别的事情:(3.47±0.76)分;(3)准备好课堂所需教材:(3.84±0.39)分;(4)课堂上专心听教师讲课:(2.72±0.73)分;(5)对教师讲的内容有疑惑,会向教师提问:(1.76±0.67)分;(6)对教师讲的内容有疑惑,会与同学讨论:(2.51±0.69)分;(7*)上课时,自己看所学教材,不听教师讲课:(3.26±0.44)分;(8*)不听教师讲课,与同学聊天:(3.34±0.58)分;(9*)不听教师讲课,睡觉:(3.23±0.62)分;(10*)不听教师讲课,听音乐或玩手机:(3.06±0.62)分;(11*)不听教师讲课,看考研或考证的教材:(3.58±0.51)分;(12*)课堂上吃东西、看小说、杂志、报纸等:(3.74±0.47)分;(13)教师提问,主动回答问题:(2.33±0.78)分;(14)教师提问,积极思考,有答案但不回答:(2.63±0.68)分;(15)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时认真听:(3.01±0.88)分;(16)积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讨论:(2.88±0.87)分;(17)课堂教师布置任务,积极完成:(3.61±0.70)分;(18*)课堂上既不听讲,也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觉得课堂很无聊,发呆:(2.99±0.79)分;(19)觉得从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3.15±0.72)分;(20*)对于有些课程,直接不去参加:(3.63±0.82)分。(*为反向条目)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对策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诊错因 知对策
美在课堂花开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