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交通事故车速鉴定制动痕迹关键问题

2021-07-06

法制博览 2021年17期
关键词:踏板车速反应时间

李 丽

(云南云通司法鉴定中心,云南 昆明 650224)

对事故车辆进行的车速鉴定是明确事故性质与定责的主要依据,同时准确确定车速还能体现出司法鉴定的客观性及公正性。目前常用车速鉴定方法包括:根据车辆制动产生的拖痕进行车速鉴定;根据视频监控确定目标车辆车速;采用变形量法确定车速;采用抛距法确定车速;采用现场实验法确定车速和采用综合评判法确定车速。在事故鉴定工作中,部分鉴定人员未能明确驾驶员整个制动过程,导致现场图绘制等与实际情况有很大偏差。除此之外,从事故车辆角度讲,虽然对其具有的制动性能开展测试,但对检测报告进行的利用还不够深化。对此,在今后的工作中,首先要做好对车辆驾驶员自身制动过程的分析,然后对包含制动距离、时间、速度等在内的各项关键问题予以分析。同时充分利用检测报告,结合国家相关标准确定车速。

一、动力学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并充分考虑汽车理论及检测技术,车辆制动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行车安全。车辆紧急制动会使车轮抱死,进而在地面上产生拖痕。对车辆制动性能进行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制动力、制动距离、制动减速度、制动协调时间与制动过程中方向稳定性。为准确开展事故鉴定,须正确理解事故发生前及发生后车辆行驶表现出的制动特性,然后根据动力学理论和对制动有直接影响的各项因素,即可明确整个制动过程[1]。

(一)驾驶员自身反应时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驾驶员感觉到危险信号开始,到踩下制动踏板的时间即为驾驶员自身反应时间,表示为t0。该时间长短主要和驾驶员注意力集中程度及动作灵敏性有关,而这两者还和驾驶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等有关,道路与气候等因素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这一时间通常处在0.3-1.0s范围内。

(二)制动装置反应时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驾驶员右脚踩下制动踏板开始,待汽车开始产生制动力经历的时间即为制动装置的反应时间,也可称作制动滞后时间,表示为t1。该时间长短主要和制动系统的传动机构与制动装置具体形式等有关。以液压制动装置为例,其反应时间通常处在0.03-0.05s范围内,而气压制动装置的反应时间较长,通常处在 0.2-0.5s之内[2]。

(三)制动力增长时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从汽车制动装置产生制动力开始,伴随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力度的不断增加,制动力从零上升至最大值经历的时间即为制动力增长时间,表示为t2。该时间的长短主要和制动蹄、制动鼓之间的接触情况以及制动装置结构等因素有关,当然也取决于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的作用力大小及速度快慢。对于液压制动装置,其制动力增长时间通常在0.15-0.20s范围内,而气压制动装置的制动力增长时间较长,通常在 0.3-0.8s之内[3]。

(四)制动持续时间。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减速度达到最大后,继续行驶至完全停住经历的时间即制动持续时间,表示为t3。在这一时间当中,制动减速度保持不变。事故发生时,大部分驾驶员都会把制动踏板踩到底,即便车完全停住,也不会立即松开制动踏板,所以可不考虑松开制动踏板的时间。在车速鉴定过程中,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讲述对现场拖痕予以勘察,以确定驾驶员是否始终踩住刹车,保证制动距离取值科学性与准确性[4]。

二、关键问题分析

(一)制动距离

制动距离指的是车辆以一定初速度行驶时突然制动,从踩下制动踏板到完全停车经过的距离,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式(1)中,S表示制动距离,单位:m;t1表示制动装置的反应时间,单位:s;t2表示制动力增长时间,单位:s;V0表示汽车初速度,单位:km/h;表示纵滑附着系数;g表示重力加速度,单位:m/s2;k表示附着系数的修正值。

需注意,制动距离并不是制动拖痕。因制动过程中轮胎的滑移率与滑移状态有所不同,所以拖痕也完全不同。在制动刚开始的情况中,滑移率从零开始不断增长,此时轮胎滚动与滑动相混合,地面上的拖痕比较模糊,而伴随滑移率的不断增长,拖痕逐渐拉长,尚可辨认,此即为制动轧印。当车轮抱死时,滑移率为1,车轮进行滑移,无法在地面上辨认出轮胎的花纹,只有一条黑色拖痕。可见,根据制动拖痕计算得出的车速要小于实际车速。另外,车辆制动时是否有拖痕产生,还和驾驶员自身技能水平、车辆制动性能等因素有关。比如,当车辆加装了防抱死装置时,无论如何操作都不会产生拖痕[5]。

(二)制动协调时间

制动协调时间指的是在车辆紧急制动过程中,从踩下制动踏板到车辆制动力达到标准而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相当于性能检测报告当中MFDD为75%时经历的时间。对于采用液压制动装置的汽车,其制动协调时间通常不超过0.35s,采用气压制动装置的汽车,其制动协调时间通常不超过0.60s,而对于汽车列车、铰接客车及无轨电车,其制动协调时间通常不超过0.80s。可见,制动协调时间仅仅是制动装置作用时间主要组成部分,实际车速要比以制动协调时间为依据确定的结果略大[6]。

(三)制动速度

制动速度实际上就是制动初速度,在制动装置的反应时间内,车辆处在匀速运动状态,其车速保持不变。在制动力的增长时间内,车辆从匀速运动变为减速运动,制动速度开始变小;在制动持续时间内,车辆处于匀减速运动状态,制动速度均匀减小[7]。此处计算初始速度的值采用的距离即为制动拖痕(在现场产生的制动拖痕因车辆加装防抱死装置或路面等方面的原因可能小于采用公式计算得出的制动拖痕,使确定的速度也小于实际车速)。制动初速度可采用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综上所述,在有制动拖痕的情况下进行车速鉴定时,首先,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汽车的动力学分析,明确计算公式中不同参量具有的物理意义。其次,要保证各参数选择的客观性及公正性,如纵滑附着系数等。再次,要深入分析性能检测报告各项参数,正确使用各项数据。最后,则要借助相关软件对鉴定完成的车速予以验证。

猜你喜欢

踏板车速反应时间
单踏板不可取
硫脲浓度及反应时间对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砷影响
浅谈延音踏板在钢琴演奏中的用法
浅谈汽车制动踏板的型面设计
用反应时间研究氛围灯颜色亮度对安全驾驶的影响
2012款奔驰R300车修改最高车速限制
浅谈钢琴踏板的运用
北京现代途胜车车速表不工作
两车直角碰撞车速计算方法及应用
道路交通事故中车速计算方法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