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五育融合背景下的高职护理课程《儿童护理》教学探究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1-07-05

山西青年 2021年12期
关键词:劳动护理高职

张 凤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业压力的增大,学校、社会、家庭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使得现阶段学生劳动能力下降,责任意识淡薄。我国护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岗位适应能力弱、岗位责任意识淡薄等问题。职业教育是围绕职业劳动而展开的教育,因而与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社会服务性劳动有着天然的联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固化、内化和提升是靠劳动来实现的,为适应新时代卫生人才需求,本课程组校内外专家进行讨论课程设计,构建了多模式、重实践应用灵活弹性的多元化教学实践。

一、资料特点

为调查高职护理专业的劳动态度和入学前接受劳动教育的情况,课题组进行了抽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参与劳动的基本情况;对劳动及劳动教育的认知;对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工作的建议等方面。2019年10月,选取我院2018和2019级共30个护理班级(共1512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每班随机抽取10人,共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男生44份,女生242份),收集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特点如下:

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小学、初高中阶段参加劳动活动的机会较低(偶尔参加和不参加学校劳动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58.7%),课外业余时间参加志愿者等社会劳动的机会就更少(学生偶尔参加或不参加社会劳动占调查总人数的77.1%),见表1。

表1 高职护生劳动实践情况(%)

表2显示21.3%的高职护生认为良好劳动习惯与今后就业和发展关系不大或没关系(见表2),与袁惠莉研究一致[1],大二护生受过一年的护理教育,八成以上护生认为劳动教育与职业发展关系密切,较大一时期有所提升。

表2 高职护生劳动教育对今后职业发展的关系(%)

二、方法

《儿童护理》课程组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搭建劳动实践基地。为保证课程中学生劳动质量,课程组随机选取了一个班级(男生11人,女生38人,共49人)进行课堂实践研究,方法如下:

(一)设计课堂教学教案

课程组和校外临床专家进行课程讨论设计,课堂思想品德教育环节,课堂劳动教育环节[2],设计教案,采用课上与课下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手工制作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工艺品,如婴儿枕、传单包被、干花注射瓶纪念品、手绘绷带等等;课前通过慕课、微信公众号、学习通等学生常用的学习平台给出案例评析,课堂内容讲解过程中渗透护理道德、职业规范、人际沟通、创新思维、审美素质、健康文化等各个方面,如课堂中播放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等相关视频,培养学生的使命感。通过医学模拟系统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救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课后到社区、儿保所、医院门诊等机构参与课程相关实践,如门诊小助理、社区预防接种志愿者、保健所体检引导者或承担简单的儿童保健工作等让学生感受劳动教育。

(二)内外差别

为使实践活动能与学生今后的职业岗位相贴近,将校内外课堂劳动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校外实践活动,如临床师徒制带教、寻找身边的“最美护士”“学习榜样”活动,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习带教老师身上的人文关怀等素养。课程组临床带教老师定期通过带教老师、科室老师、患者等各方面对护生的评价评选出“服务微笑之星”,鼓励同学,业余时间还有类似于劳动活动周、传统文化活动、小区志愿者服务等,锻炼护生的各方面素质[3]。

(三)进行评比考核

课堂教学劳动教育活动中,将班级5-6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每周定期到护理实训中心打扫卫生,周六日在医院社区指导教师带领下进行志愿者服务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行组内打分无差别的方式,让学生在护理课程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锻炼能力。教师全程指导监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处理问题,加快对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三、统计结果

对于护理专业课中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适用性及初步成效进行反馈评价,课程组分别对护生、护理课程教师、走访实习单位进行调查。

(一)团队意识培养

表3 护理课程加入劳动教育对培养团队意识帮助率(%)

(二)良好习惯培养

表4 护理课程中劳动教育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是否有帮助(%)

(三)护理教师、实习单位评价

通过对护理教师访谈、微信发放问卷等方式进行调查。课程组普遍认为在课程课堂教学中适当加入劳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较好配合提高操作效率给予肯定。课程组老师重点走访了大部分同学的实习单位调查发现,课程中加入劳动教育后的同学普遍较往届学生动手能力强,操作技能也熟练,劳动习惯较好,能熟练整理各种用物。

四、讨论

由表1表2可知,本院高职护生入学前劳动实践机会少、对职业发展认知不明确,源于以下原因:家庭劳动教育有所缺失,自我劳动意识不强。“00”后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劳动意识缺乏[4],究其原因为现在普遍家庭物质条件比较优越,家长们认为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明显高于劳动能力的学习,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劳动教育,从而增加了劳动教育难度;虽然现在国家提倡素质教育,但目前考试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中小学及高中教育中将文化知识的教育放在重中之重,而劳动教育开展得非常局限,劳动实践只局限在学雷锋活动日等几个相关节日活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无法真实的劳动体验,缺乏体验式、养成式的劳动教育途径。

由表3表4可知,认为劳动教育在儿童护理课程干预后对团队意识的培养有帮助学生提高到59.2%,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有帮助学生提高到55.1%。由此可见,护理课堂首先要完成专业课的教学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重要前提[2],其中融合思政、劳动教育,利于实现人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儿童护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包括护理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判断能力。当前,劳动是身体、心理、认知、情感、意志等要素全面参与、高度融合、协调统一的整体[5]。在高职护生儿童护理课程中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当加入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学生、教师及用人单位评价较高,成效显著。

本课题组后期将进一步扩大学生范围扩大样本量及干预时间,深入校医融合,共同建设完善护生教学课程体系,同时针对大一护生及实习护生的劳动教育进行研究探讨,提供参照性适切的表现性评价方式[6],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欣赏性评价,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劳育”的积极性,推动护理课程的正向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护理高职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