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1-06-30呼秀峰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有效措施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呼秀峰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一直占着重要的地位。在之前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都是以一篇阅读文章进行教学,之后在讲授另一篇阅读文章。而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新课标也对语文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而面对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教学呢?本文将探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且研究其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147-02

On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eaching Chinese reading in primary schools

HU Xiufeng  (Yifu Primary School,Jiayugua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Chinese teaching,reading teaching has always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previous Chinese teaching process,the teacher always taught with one reading article,and then taught another reading article.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also have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teaching.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how should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reading teaching?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nd study its effective measur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Reading teaching;Effective measures

目前新课标要求学生既要根据阅读的学习学会独立阅读的能力,又要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积累以及培养自己形成良好的阅读语感。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更改。其中,小学语文教师要通过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寻求一种适合的教学模式,特别在阅读教学方面。本文将针对培养学生的閱读教学进行探讨研究,希望可以给小学语文教师提供基础参考。

1.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

由于教学方法等的不同,小学语文有着一些特点,正是对这些基本特点的了解、认识,才能很好的改进教学策略以及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1)主体性与主导性的结合

关于主体性和主导性的结合,是小学语文阅读在小学课程初步开展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特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极其重要的,其不仅能够使学生全面的发展,而且可以有效的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学生阅读能

力的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困境以及情感方面等都是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其中,主体性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他们的自身特点,合理的应用方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导性是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保证教学方向是正确的。主体性特点体现出教师对小学生自主学习需求和意识的尊重。无论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还是基于新课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都是能够体现出适宜性。而主导性则是结合小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的实际情况而体现出的特点,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但能力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初步开展教学的阶段,教师在教学开展中的主导地位是不能忽视的。教师应当把握好自身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力度,从实际出发找到科学的课堂主导教学方法,为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供支持。

(2)人文性与审美性的结合

关于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结合主要强调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中涉及到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和理解,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提升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逐步从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培养上升到能力培养的高度上。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而且要帮助他们形成一个良好的性格,自身向积极的方向发展,这便是人文性的表现。审美性是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培养他们领悟课文内在含义的能力,并且需要促进他们核心素养和正确三观的形成。

2.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能力训练和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小学阶段入手开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1)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

对于语文课程的学习来说,学习能力提升的过程本质上来讲就是学生理解能力提升的过程。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重点集中在对文字和词语的理解上,这实际上也是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奠定基础的过程。当学生具备了对一个完整语段或者整体文章的理解能力后,意味着其综合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这对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语文的专业素养提升还是最终的写作能力提升,都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阅读训练是语文理解能力开展的一项关键性训练。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在语文阅读理解中的培养主要集中在当学生对于同一篇文章完成阅读后,不仅要达到具有统一性的对文章整体结构、内容以及基本含义的理解和学习,更要具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并且尝试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的能力。这些能力的锻炼在学生不断积累个人的阅读经验后,就可以通过提升个人对于文字表达内容的敏感性实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观上的思维发散空间就得到了拓展。

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阅读教学本身的难度以及来源于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开展仍然存在一些实际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于学生来讲会阻碍其阅读课程学习的效果,对其提升语文阅读能力的信心有所打击,因此,教师应当明确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1)阅读教学缺乏人文性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是语文的本质属性与基本特点。但是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大多数地区小学的阅读教育忽视了其人文性,没有将其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结合起来。大多数教师将小学语文教学重点放在了工具性上,注重字、词、句、篇章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没有通过很好的阅读就无法了解文章中所包含的人文情感及思想,而偏重于工具性的培养,忽略人文性的培养,造成的后果就是学生不能通过阅读发现文章中的人文情怀,并且不能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更无法激发自己的人文情怀,同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教学都需要制定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正确学习,从而达到有效性与实际性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多数阅读教学存在的现象就是教师普遍追求语文教学成绩,忽略了对学生阅读水平的培养。同时在课堂上,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科素养、核心素养的提升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将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提高学生成绩上面。另外,大多数语文教师一直坚持自己以前的教学方法,认为自己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他们忽略了时代在进步,他们也需要改变。在日常教学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无法得到训练。长此以往,他们的阅读水平越来越差,甚至不喜欢阅读课外文章。

4.践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路径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更能够起到思维发散的作用。下文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性措施,以期为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课程教学效果优化提供帮助。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使得兴趣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甚至厌烦阅读,就会使能给学生带来趣味的阅读教材,变成学生的负担和煎熬。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阅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是精神享受,還是财富。但是由于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使其不仅没有帮助到学生,反而让学生对阅读产生抵抗心理。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要寻找一个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养成持久阅读的习惯。笔者认为教师只有将阅读贯穿于整个教学方能达到目标。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因事先设置疑问,通过有趣的疑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刺激学生想要阅读文章寻找答案的激情。其次,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题目猜一猜这篇课文讲的内容是什么?这篇课文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些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让学生带着疑惑去阅读,效果就不言而喻。因而,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文章的中心线索,不断进行提问,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激情。当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时,他们就会带着各种各样的情绪进行阅读,当学生阅读完以后,教师要趁热打铁,根据阅读内容进行全面扩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强化联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先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并将阅读分为几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如分段阅读、细节阅读、线索阅读等。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使学生学习欣赏文章,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培养其的阅读能力。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都没有健全,对于事物的认识能力有限,他们对于文章所表达的深层含义难以明了。因此,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文章。其中,小学生对图片、视频等很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图片、视频等,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学习小学五年级第二单元《梅花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真的梅花的图片以及视频,朗诵梅花的诗句,从而加深学生对梅花魂的理解,在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下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是一个持久的积累过程,其需要学生的不断努力。将阅读作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自觉性

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教师是他们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但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许多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常常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自己进行无聊而机械的教学,导致学生被迫学习、被迫接受知识,根本无法真正了解知识点。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了解阅读,并构建阅读语文的能力,更好感受语文。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极其重要的,并且小学阶段便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因此,教师要重视阅读教学,并且要积极探索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伏玉芳.新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J].学周刊,2018(15):130-131

[2]刘熙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

[3]师永健.小学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的应用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有效措施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