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体验深度学习,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2021-06-30王金花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王金花

摘  要:数学是一门涉及范围较广的学科,注重计算、空间、逻辑等方面的学习。小学数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只有打好小学数学基础,后续的课程进度才会跟上,一定的量变才会达到质变。本文主要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高效快速的帮助学生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

关键词:深度学习;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145-02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deep learning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WANG Jinhua  (Langfang No. 6 Primary School in Hebei Province,china)

Abstract: Mathematics is a subject that involves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focusing on calculation,space,logic and other aspects of learning.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is the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s teaching. Only by laying the foundation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an the subsequent course progress be kept up with,and certain quantitative changes can achieve qualitative changes. This paper mainly explores how teachers can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help students with deep learn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Key words: deep leaning;primary school;the quality of teaching

從古至今,数学这门学科一直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从古时候的算术慢慢演变成现在的数学,从最简单的十进制发展到现如今的亿为单位的数。数学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具有上千年的历史,人类一直在不停地探究和突破数学的界限。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学生就已经接触和掌握一定数量的数了,从最简单的自然数0到10,简单的10位数以内的加减法,教师都会教授给学生,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掌握。随着新课改下素质教育的提出,启发式教学的重视,生活化教育的发展,学生学习的需求逐渐增加,学习难度也逐渐加大,教师需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学习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能更快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的深度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学本就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内容,数学是一门贴合生活实际的学科,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服务于生活,一直在加快脚步。教师让学生在数学这门课程中体验深度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人才培养计划[1]。

1.现代化“深度学习”的内在涵义

“深度学习”就是深入学习,是近几年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的一个方法。深度学习并不是机械学习,它是从“机械式学习”的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而来,在所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和学习,从而更迅速的掌握知识内容,进一步拓展从而拓宽知识层面。懂得深入学习的学生比墨守成规,机械式学习的学生思维更活跃,推理逻辑能力更强。在现代化教育中,更强调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这也是更加适合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如果教师在教授某一课时,只注重浅层知识的掌握,而不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摸索,这样是很难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教授三年级《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复习之前所学的厘米和米这两个测量单位是尤为重要的,这也是考验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时候。由于小学生之前已经学过厘米和米的这两个测量单位,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所以在长时间内都会以这两个为基础去测量物体,对于不同的事物,测量出来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教师在课堂黑板上会列出一些基本的单位概念和换算公式:在毫米(mm)、厘米 (cm)、分米 (d m)、米(m)这几个测量单位里,最小的是毫米,最大的是米,10mm=1cm、10cm=1dm、10dm=1m。在教师授课完后必须注重练习,因为没有一定数量练习的辅助,学生记忆就会产生遗忘,思维发生混乱。比如,我之前辅导一位学生时发现其在做填空题:一张课桌长10米,一本书厚1米,一把尺子长1毫米等错误,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后,没有完全的掌握这几个测量单位的概念和用法,教师没有进行深入的教学,学生也没有深度学习,所以才会导致如此基本错误的出现。“深度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指导者,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指导。助其更好地掌握知识,融入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质量。

2.推进“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小学数学虽说是浅显易懂的,但里面的知识点丰富,关系环环相扣,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数学学习并不在数量,而在质量,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师抓好数学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而易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深度学习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辅助方法,更省时,更省力。

(1)把课堂上的“填鸭式教学”转变“启发式深度教学”

以往的大多数课堂注重数量的填充从而忽视质量的保证,教师一味地传授而不去解惑,不断的对学生进行灌输而不管学生的接受能力,这是教育机制的弊端,也是教育方式的错误。这也许会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极少数的,特别是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因其受教育的环境不同,所接触的事物跟以前有极大的不同,所以教师和其他人员不能用以前的方式去教育和衡量学生,而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其开拓新思路,进行深度学习。人们总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实际上,这是有一定依据的。根据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7到11岁的小学生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活跃,是学习和探索的好时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发展期。教师在这一阶段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帮助其养成“深度学习”习惯。例如,人教版本三年级数学中,《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一门新课,小学生之前是没有接触过的,如果教师采用一味的填充方法可能效果是适得其反的。教师可采用下面这种方式进行教学:教师提出问题:“把4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多少个?”学生回答“2个”。教师再继续提出问题:“那再把2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有多少个?”学生回答“1个”。然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把1个桃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拿到多少个?”学生这时候就会陷入思考,可能会有学生说0.5个,可能会有学生说半个。最后教师再引入所要学习的“分数”,再由学生们将自己在课堂上所学的再回头解开这道谜题。从教师提出一个个问题到学生回答的一个个问题都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在这个紧密衔接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探索者也是主体,教师并不直接给出答案,而要学生进行学习,理解后再进行解答。“分数”是三年级小学生初学的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起着关键性作用,采用启发式教学帮助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和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注重“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思考探究”

在新课改下要求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者,但学生是主体,教学是围绕学生而展开的,在一堂45分钟的课程中,教师、学生、教科书、课程标准、课程计划是一体的。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在掌握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教师对于课堂角色的理清对后续教学的展开是必要的,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在纪律和氛围良好的情况下,把学生的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我之前被学校委派去过一所小学进行听课,也跟那边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的教学方式虽然简单但是灵活多变的,其一直认清自己在课堂上扮演的角色,当好教学的引导者,注重自身教学反思,学生的教学反馈。那个小学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对于同一道数学应用题有不同的解答,而且在奥数上更是厉害,整个年级学生的数学平均参数普遍很高。学校教师在课堂上的导入是有趣而且富有哲理的,学生从问题入手,经过教师的指导,能快速的找到解答的办法,准确率高。比如,小学六年级学生学过分数的乘法,但在学习分数的除法就会有点茫然,分数除法跟整数,小数的也不尽相同,那位教师懂得通过复习分数,再从分数的倒数概念入手,从而引导学生在分数除法算式中运用倒数转化成分数乘法,这样后续的步骤也就跟分数的乘法一样了,这也是深度学习与循环学习的深度融合,学生学习起来也就得心应手,而且学习的兴趣明显的增加,数学教学质量在无形中得到了提高。在倒数学习这一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懂得举一反三,还必须理解和记住倒数的一些特殊概念。如“知道个数,如何求倒数?”学生知道了其中的概念和公式,那解答起来就省事多了。“求个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的位置调换即可。”而且学生大部分都会忽略互为倒数之间的算法,“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0没有倒数。”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然后由学生自行探索,进而巩固知识。

(3)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学生在学习上是主体,但大多数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是被动者,也是教师教学的服从者,极少数学生会主动的去学习,自己进行学习的摸索。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例如,我班有一位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在语文课上经常问一些与课堂相关或不相关的问题,语文老师有时也无力应对,在我的数学课上亦是如此。这位同学掌握数学新知识能力强,比其他的同学要快,但极少愿意去主动学习,一定量的預习和复习不按时完成。我发现后,时常对其进行引导,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其主动的去探索,通过夸奖别的同学的“主动学习”去激励他去学习,思考。比如,明天要教授新课《多边形的面积》时会督促学生去提前预习,自行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试试找出三者的异同点,我会重点提醒和鼓励那位学生,发挥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去探索,因为这个探索的过程实则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随后在展开教学时,通过问答的形式检验其预习的效果,对于没有解答出来的问题,我并不急于给学生们解答,而且让其跟着教学步骤自行的探讨,久而久之,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渐渐摆脱依赖于教师的被动学习,而是能自己积极主动地进行摸索,小学生需要学会探索,探索是一个有趣的过程,因兴趣引起的学习才更加的有意义。学习没有尽头,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深度学习,教师在不同程度上给予学生帮助,助其慢慢地提升学习的能力。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教师教导学生尽管已经顺利解答出题目了,还需要思考哪个步骤还需再简化或是还有那种方法可更快地进行解答。而且学生需要明白主动获取知识比被动接受知识更有成就感。

3.结束语

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教育在不断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型人才。数学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涉及到各个方面,更是生活化教育的一个入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构,是当前的教育方针。“纸上谈来终觉浅”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对已有知识的精细加工,拓宽知识层面。

参考文献

[1]姚萍. 让深度学习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点感悟[J].赢未来,2018(06):127-127

[2]韩春琼.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J].南北桥,2019(12):203-203

[3]张丹.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的策略[J].文渊(中学版),2019(08):561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