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2021-06-30陈琳琳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4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

陈琳琳

摘  要:素质教育中包含美术教育,美术教育是针对学生进行的普遍教育,能够使学生获得很大的好处。所以,学生从小学开始就要接受美术方面的教育,获得审美情趣。教师应该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学生收获审美情趣,收获智慧,获得心灵上的滋润。

关键词:小学美术;渗透美育;感受美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129-02

Analysis on the Infiltration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ing

CHEN Linlin  (Kai'an Town Central Primary School,Nong'an County,Changchun City,Jilin Province,China)

【Abstract】 Quality education includes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is a gener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which can make students obtain great benefits. Therefore,students must receive art education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gain aesthetic interest. Teachers should use various methods to let students gain aesthetic taste,wisdom,and spiritual nourishment.

【Keywords】 Primary school art;Penetrating aesthetic education;Feeling beauty

1.美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学会欣赏美和学会创造美是小学生美术方面学习的主要目标。欣赏美体现的是审美,创造美体现的是实用,这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不可以缺少。美术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感受美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喜欢并且学会创造美,这种作用只有美术教育才能体现出来,使得美术教育的地位更加重要,成为小学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小学生学习美术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等方法来学习基本的美术知识逐渐掌握相应的技巧。随着美术教育的深入,学生自身的美术素养也会获得不断的提升,他们会具备分清美丑与善恶的能力,这才是美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进而学生具备了创造美的潜力,这些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小学阶段的学生想象力比较丰富,思维比较灵活,他们对美的创造体现在他们画的画以及创造的手工作品当中,我们可以从这些作品当中找到学生所寄托的情感,以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创设出相应的情景,使美蕴含在具体的情境当中,增强学生对美的体验感

生活是艺术的本源,人们所创造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美术作品艺术来源于生活。小学生的美术课程内容比较丰富,然而有一些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稍微差一些,只能找出优秀的作品,不能具体地说出优秀作品的优秀之处。他们自身很难真正地欣赏作品,只能按照老师的评述方法去做。学生通常因为自身鉴赏能力较弱而影响课堂的氛围,老师应该想办法改变这种状况。

为了使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本人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运用“创设情境,境中寓美”方法,把学生应该学到的知识含蓄地传授给他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一文《工艺美术作品欣赏—民间儿童玩具》时,本人丰富情节,使故事更加生動,更加具有趣味性: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喜欢给小朋友做玩具,制作完以后会把方法和步骤告诉小朋友们。本人主要任务是促使学生们认真看图,并找小朋友讲述故事的内容,然后我们在一起讨论,学生的积极性渐渐地被调动起来,这样良好的课堂互动会极大提升学生们学习的效率。

3.在美术特色教育中感受美

刀、笔等工具是绘画过程当中不可缺少的,颜料、纸张也是绘画过程当中所必需的。绘画会利用这些工具通过一定的艺术方式体现出形象、空间以及质感美。画画是老师在对学生进行美育时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感,使学生能够更加科学的理解和评价美术作品,使得学生的审美情趣获得提高,由此可见绘画的重要性。

年纪较小的学生在接触到美术作品以后首先要对绘画的审美形式有一定的理解。有科学研究指出,儿童在一年级之前视觉感受性就会有很大的提升,这种感受性在他们达到7岁时会获得最快的增长。在学生进入一年级之后,他们的视觉感受性将持续的增长。学生伴随着理解、情感、想象而产生审美过程。

(1)感受线条当中蕴含的美

线条在绘画艺术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能够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另一方面,它也可以传递出某种情感价值学生的情感会融入到各种各样的线条之中,可以表现出学生蓬勃向上的张力。所以,学生用线条所表达的不单单是视觉上的美,更是情感上的美。

(2)在色彩中体现美

从物理角度上来看,色彩的形成是光照向物体之后,被物体吸收、反射或者透视造成的。人们对不同的色彩感受不同。例如,有的学生运用红色,画出了灯笼、烟花和穿着新衣服的人们,烘托出浓浓的春节气氛,让人沉浸在喜悦的气氛当中。

(3)感受构图当中存在的美

构图是空间立体结构的重置。会使画面看起来更加科学、好看,让人更加的喜悦,所以好的构图对于整幅作品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比如,有的学生在画种花的场面,画面整体上安排的比较紧凑,布局设计的也非常合理,和谐之美跃然纸上。

(4)要感受蕴含在作品之中的美

画作当中蕴含着人们丰富的思想和情感。本人会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生活,让学生留心蕴含在生活中的美,寻找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场面,并让学生把这些场景表现出来,激起他们创作的欲望,由此达到教学的目的。比如,教《雨中情》一课时,本人会让学生回忆下雨天所出现的一些场景,让学生细心体会不同人物之间所蕴含的浓浓的感情。最后,再回归课堂,让同学们画出所看到的场景。学生通过一番细心体会,所画出的画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4.让美术教学更加生活化

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是在生活之上的意识形态产物。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能够为学生提供一本蕴含诸多美元素的“教材”,蓝天白云、明月清风、鸟语花香、枯藤老树等,都是大自然为我们展示的“美”,而这些无处不在的美,可以为学生美育教育的开展提供诸多素材。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与生活美、自然美接触的机会,引导学生感知到生活与自然中的美。

所以,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老师要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学生日常生活当中所接触到的事物联系起来。在之前的美术教育教学实践过程当中,教师会比较普遍地灌输给学生知识,忽视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无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也无法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针对这些问题,老师应该改变一下方法,使学生更加关注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学生们感受到蕴含在生活中的美,增强学生整体上的审美能力。在实际教学工作当中,老师可以利用季节来完成美术教学工作。比如,当夏天来临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校园中的景色,让学生把观察到的景色画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获得更高的学习兴趣,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美术的作用。在进行观察的时候学生会感受到周围事物所传达出来的美,所以会得到审美上的提高。或者带领学生观赏不同种类的花,学生可自主选择喜欢的种类,而教师则需引导学生对花的颜色、形状进行观察,观察结束后,教师随即提问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花的特点,以及为什么喜欢它。然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几幅花的作品,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何种手段,或者是何种方法能够将花生动的描绘出来,以此促进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并养成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老师更应该引导所教授的学生运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来作画,例如,运用鸡蛋壳来进行创作,或者利用南瓜来制作南瓜灯,以此使得学生更加热爱学习美术,更加懂得创造美的方法。老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发觉生活中所蕴含的美。

5.精心创设美的情境

在旧式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老师教学的方式一般比较单一,使得整体的课堂气氛没有那么活跃,导致学生没有兴趣进行学习,这对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事情。如果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应该找到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有一个优良的课堂环境,使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效率更高。当下,虽然有一些学生能够选出最优的美术作品,但并不能说出作品的优秀之处体现在哪里。而且学生对艺术品的认识不足,单单依靠他们自己的认知,难以真正的了解到美术作品所蕴含的价值。因此,学生日常学习的时候对美术往往不是那么感兴趣。当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老师就应该更换新的教学方法,创造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学习国画相应知识的时候,可以搞一个类似于拍卖会的课堂情境,把学生当作收藏家,为每一位学生布置一幅国画,让他们通过查资料等方法熟悉作者,熟悉创作的时代背景,并让他们来宣传自己手中的国画,提高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活动,能够很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

6.在实践运用中创造美

让学生能够发现美并让他们学会创造美是小学阶段美术教育的关键,对于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实践活动当中,老师要多思考,找到有用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有用的方法来使学生能够发现美,并且创造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是让学生创造美的关键步骤,所以老师在教学活动当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创造美,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們的美术素养。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新的认识,而且能够对身边的事物形成科学的认识和评价,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美的创造。老师也可以利用课程来进行美的创造,比如,利用废弃的塑料瓶,撕掉瓶子上的商标画上画就可以变成一个花瓶,这样,一方面学生会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们对美的创造的能力。只有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才能够真正的创造美。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可以把创造能力较强的同学分到不同的小组里,积极发挥他们的作用,让他们帮助其他学生进行创造,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不同学生之间的联系,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如果想要积极发挥美的作用,让学生接受良好的美术教育,老师就要多下功夫,不断地进行创新、实验和改革,为学生创作出更加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让他们更有兴趣地进行学习,让他们全心全意地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也会提升他们美术素养。将美育加入小学美术教育当中,既可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更加具备审美素养,也能够更好地使学生发现并创造出美来,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美育渗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同时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发现美和创造美,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中美育的渗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同时,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教师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重视对美育的挖掘,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进而陶冶学生情操。

参考文献

[1]刘琳.立德树人 美育化人—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小学),2019(02)

[2]郭永永.浅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意义[J].读天下(综合),2020(01)

[3]李月红.社团活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例谈[J].读与写(上,下旬),2019(07)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
刍议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美术教学中育人本位功能的彰显策略
小学美术快乐教学之我见
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开发动画资源 优化美术教学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