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家庭成长需求的家校协同新路径探索

2021-06-30俞丹丹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4期

俞丹丹

摘  要:2017年9月,一座家长虚拟“学习城”在东阳市实验小学诞生,“家庭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家教院)相当于一座“父母大学”,与普通的“父母学校”不同,它不仅限于家长会,参与一些学校行政事务协助,它更注重的是学院里每个学员的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学员的培养目标分层:A层“种子父母”指向于培养“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源库人选,B层“种子父母”更多带动身边人扎实学习,改进家庭教育策略,C层“种子父母”重点帮扶特殊行为偏差的孩子,主要是注意力缺陷、多動症、学习障碍等,通过医教结合和认知行为疗法,矫正特异孩子行为偏差,提升自尊心、自信心,发展儿童思维力以及学习力等。

关键词:家教院;家校深度合作;新样态

【中图分类号】G7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4-0023-03

A New Approach to Home-school Synergy Based on Family Growth Needs

YU Dandan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Dongyang City,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In September 2017,a virtual "learning city" for parents was born in Dongya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The "Family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home education institute") is equivalent to a "parents' University".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parent school",it is not only limited to the parents' Association,but also participates in some school administrative affairs assistance. I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family education knowledge learning and learning of each student in the college Stratification of training objectives: level a "seed parents" refers to the cultiv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guidance tutor" resource pool candidates,level B "seed parents" more to drive people around to solid learning,improve family education strategies,level C "seed parents" focus on helpi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behavior deviation,mainly 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learning disability,etc.,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orrect the behavior deviation of special children,improve self-esteem,self-confidence,develop children's thinking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Home school;Home-school deep cooperation;New pattern

1.实小有座“父母学习城”—播种一个“芽”和“露”的梦想

专注德育二十年,每每听着班主任们无奈地诉说着熊孩子“劣迹”,作为学校德育分管副校长的我,心中总会升腾莫名的感伤,心痛不已。陈煊瀚(五年级),一个虎头虎脑的男生,爸爸是船员,一年难得回来几趟,妈妈没有固定工作。经测试这孩子智力完全正常,但上课却完全无法静心学习,稍不顺心发起脾气来,便如“笼中困兽”般歇斯底里,攻击同学不说,一旦跟同学有身体触碰等,顺手拿起的剪刀,常吓得老师一身冷汗;叶楼皓(二年级),一个看起来机灵捣蛋的家伙,明明刚入学就能计算百以内加减法,可平日测验常常都是零分,且不说他上课钻桌底“探险”,作业更是压根不做,经常的“顺手牵羊”拿同学东西,让老师叫苦不迭;施钊宇(一年级),眼睛滴流圆,虎虎又生气,却是典型的“易怒症”,心情好的时候还算正常,要遇上哪句话不对,拳头就噼里啪啦落下来,天天上演的“班级大战”让老师喘不过气来……我曾自己出钱为他们找过省城知名心理咨询师,并亲自去义乌接来学校为他诊疗;也曾收小叶同学于“帐下”,紧盯着他的日常,隔三岔五邀他到办公室叙聊说进步;“约谈”小叶父母(长期分居)、小施妈妈(离异后重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更是一次次情真意切,不厌其烦……我心疼这些娃,个个如此聪慧伶俐,相当一部分智力特好,就是因为家庭不关注加上老师心力不济,渐渐地让他沉陷“沼泽”,无力挣扎更越陷越深,以至一生的颓废和无望……

解铃还需系铃人,对于因家庭教育观念偏差造成的孩子成长问题,没有家长的参与,教师矫正的力量微乎其微。那怎么培养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分析能力、自省能力、调整能力,引导家长科学养育孩子,家校携手为孩子创设最适宜成长的环境,成就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精彩?我觉得作为德育工作者,自己有责任和使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实验小学家庭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家教院)成立了,一个关于“芽”与“露”的梦想滋养计划从此展开,在学校这所不设围墙的家长“学习城”,“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朴素愿景酝酿形成,院歌、院徽、院服、学习制度、考核制度相继出台,一种新型的家校深度合作模式探索在这里从容起步。

2.爱在左,情在右—“无中生有”齐托举

世间父母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当家校合作遇上一群质朴而热血的“新父母”,当一群的“爱人者”的悲悯父母邂逅一颗颗露珠般的晶莹童心,又会闪耀出怎样的人性之光,构建起怎样地“精神宇宙”呢?我们落地有声,且行且思。

(1)没有教材自己编

面对一群非专业、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段各不相同的家长,“家教院”学习目标如何确定?学习内容如何选择?“种子”爸妈们不比学生,日常工作这么忙,让他们见缝插针每天学习,他们能做到吗?又能坚持多久?不要零敲碎打的泛化学习,“家教院”学习的系统性和梯度性如何架构?一连串难题迎面袭来,没有教材可依,没有范式可循,没有经验可鉴,一路的险难可以预知,好在我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借助“家教院讨论群”,我们很快捕捉到了那么些火热的心跳,组建了家教院第一届理事会,骨干10人团火线组建完成,可覆盖和辐射到全校六个年级,近2000名家长。理事之间的陌生未能挡住热情似火的奋进脚步。大伙通宵达旦“书海寻宝”找来各类家庭教育故事、案例,短短一周便梳理出了“亲子沟通”、“品性培养”、“青春期教育”、“名人家教”等12个月主题,建立家教院学习资源库。后续两年多,我们一直开发和完善着自己的课程。

(2)没有平台自己建

为方便家长及时获取学习资料以及阅读,1月22日,离家教院成立仅仅好十天,“实验小家教院”公众号成功开通。看着一期期图文并茂、美轮美奂的推文,我们欣喜不已更视若珍宝,更习惯了晨醒第一事,抢做“阅读领跑人”。热火朝天的家庭学习潮,引来了周遭部门和不少同仁关注和艳羡的目光,甚至也有会质疑:如此专业精美的推送,如此大的工作量,没有一份报酬,坚持一两周没问题,要坚持几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恐怕不太现实吧?是的,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能够出成效的,真正能够产生奇迹的,一定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不可思议的是,家教院这些神奇的“种子父母”们真的做到了。从第1期到400多期,从专注阅读到幸福心理学,从名人家教到国际视野,家教院学习推文(周一至五),从没有一天间断过,连回东北老家过年,也不忘把手提电脑带上的,只为不耽误年初一至六的学文推送。就这样乐此不疲地“傻傻地”坚持两年多了。微公的读者和听众也从校内辐射到了校外、幼儿园、企事业单位甚至 “种子父母”老家以及吉林、四川、云南等地,关注人数已达数千人。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众号也同步转载公众号“为爱朗读”(均为“种子父母”和孩子真声录制,原创作品)栏目,点击量达20万人以上。“墙内开花墙外亦香”,这锅家庭教育的“石头汤”,我们整个团队和每位“种子父母”竟都煮得如此投入和沉醉。

(3)没有模式自己创

家教院的“种子父母”并不是专业的教育人士,不具备精深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到底怎样的学习方式效果最合适又能坚持?家教院人最爱说一句话: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便也成了路。这份爱的信念创造了爱的奇迹。没有学校行政干预,不靠班主任监督,家长全凭自觉每日学习打卡,每月线下活动一个不落;没有比赛和奖励,为了承办好每次线下聚会,主持稿、辩论稿、剧本修改次数至少在十次以上;没有制度约束,齐刷刷佩院徽、唱院歌,甚至主持时把只结婚穿过一次的西装穿上。“彩排”效果不理想,冰天雪地,加班加点练;排练需要,1.8米的高个子,果断躺地,反复练习,全不顾棉衣沾污;活动“遇冷”时他们沮丧落泪,成功时他们相拥而哭泣,他们含泪播种也含笑收获。不知不觉,大家都已与家教院合为一体,家教院已然成了每位“种子父母”的精神家园。完善运行机制,健全考核,强化激励机制,我们边探索边完善,边实践边总结。

眼看着每月线下沙龙品质不断创新高,从“唇枪舌剑”的辩论赛到家庭情景剧、小品,“种子父母”自编自导自演,一位位优秀的 “编导”、“剧作家”横空出世,唤醒了边爸爸“作家梦”,也唤醒了徐妈妈的“导演梦” ……边爸爸说他的人生是从2017年加入家教院那一刻开始的,而四年级爸爸军团则说:“他们只认识两个徐导,一个是徐克,一个是徐美平(种子妈妈,曾有过“导演梦”后从商,家教院受鼓励后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因为父母哪怕出差也极力赶回,哪怕拄着拐杖也绝不错过的学习劲头,感染到了身边的孩子,孩子们有的刻苦训练赛场屡屡拿奖;有的热心公益,争当“小小志愿者”,多的周末博物馆义务讲解甚至达四十多次(一学期)。关心集体和热心助人的“种子小宝贝”更比比皆是,类似“浇花女孩”(一位“种子爸妈”女儿,怕寒假里大家忙着过年,班级里的花草没人打理,主动提出要去教室给花儿浇水,结果,浇着浇着,最终小姑娘和哥哥竟把全校的花儿全浇上了,喜阳的还晒了太阳搬回教室)的故事都成了大家津津乐道的美谈……

3.从“草根”到“魔幻”组织—探寻“火热”背后的精神支撑

怀揣着“不放弃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初心,一群人,一个梦,一起走,家教院从起步时的“名不经传”到现如今的远近闻名,电视台、报社争相报道,市委、市政府高度肯定,“市优秀父母学校”、“东阳市终身学习品牌项目”等荣誉接踵而来。金华新闻、浙江新闻网等多次长篇推介家教院做法,金华家庭教育研究会还把学校“家教院模式”作为家校深度合作新样态在地级市推广,号召全社会共同关注家庭教育。每天同步转发家教院微信公众号的全国各地学校、单位组织第一次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们如此劳心劳力辛苦每天原创更新,建构数据库,却不收一分“版权费”让大家无偿享用,你们图的是什么?—“把爱传出去,让每一生命向阳而生,学以成人!”这便是家教院执着坚守的全部价值意义和目标追求。

也常常有学校和单位渴望探寻家教院成功的奥秘?想知道是什么支撑着家教院短时间内指数型的传播扩散,一跃成为人人向往的“魔幻组织”,入得此中来,必华丽反转?答案或许并不复杂—“信仰”二字。家教院从成立到今一直坚守的信念就是“成就孩子,让孩子站在最中央”,尽管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种种困难,也会有困惑迷茫甚至彷徨,但这个组织“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纯粹从来没有改变,见山开路,遇河搭桥”的探索也从未停歇。就如家教院呕心沥血开辟的一个个独具匠心的特色栏目—“家教院新春特辑”、“我眼中的美丽东阳年”、“小眼看世界”、“好书推荐”以及“未来之星”、“中外空中课堂”等,只为了读者保持持久的阅读热情;每一期文后附上的音频,只是为了学习者在疲惫之余,换种方式来学习。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甚至你不一定会去点开的音频,都是由家教院“种子父母”录制了十遍甚至二三十遍才满意提交的。尽管他们中有的因为工作原因(在菜场卖菜,早出晚归)白天没时间完成的,凌晨两、三点起来录制;有的是因声带切除,但为了孩子“舍声取义”,还总是汗颜做不到专业的朗读者的字正腔圆和声情并茂,但“为爱朗读”坚定的信念早已让读者把感动化为了支持的行动,就这样一群人带着身边一大群的父母每天美美地读起来。类似家教院杜鹃啼血的学习呼唤,“每日功课”设定费心力。2018年下半年家教院在原晨午读基础上,自我加压,引入浙江省教育厅“家长学校”空中微課堂(每晚6点),至此,“父母学校”的“晨诵午读暮省”架构完成,即每天清晨6:30由家教院“种子父母”为全体家长“为爱朗读”—午间则由每位家长自主学习“身为父母”专题推文内容—每晚6点统一收看“家长学校”空中课堂。吾日三省吾身,由“种子父母”领跑的这场家庭教育学习热潮,成了东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完全印证了梭罗在《种子的信仰》里的那段话:“如果你在地里建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但大自然看着它呢,种子就开始生长了……”

倘若细究这个“草根”学习组织优质蓬勃发展的动力杠杆,也似乎凝结了一些深情与智慧。试从简要地三个方面小作注解:

(1)满足了家长成长成就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追求的是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家教院为“新父母”学习提供了一个专业的优质学习平台,家长渴望通过这个平台获取家庭教育理念方法以及策略。他们很欣喜在学习过程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伙伴,彼此尊重、彼此帮助,彼此鼓励,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让原本“游勇散将”型的迷茫父母找到了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因为每个人都是团队主体,经常的主持、情景剧排练、表演、演说等,有效锻炼和提升了大家的综合能力,更让各自的才华得以施展,儿时或被耽误的“作家梦”、“导演梦”、“主持梦”重新焕发了生机,满满的价值观和成就感让大家兴奋不已。

(2)团队文化的深切感召与激励

家教院的文化构建更接近于企业,精神层是家教院文化的核心和主体。“不放弃每一个孩子,成就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已成为全体学员共同追求,也是所有家教院文化的出发点和归宿。两年来,家教院良好的院风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父母,形成了家教院人独特的精神气质,主要表现在仁爱、勤勉、匠心精神三个方面。首先,仁爱指的是家教院人都非常有爱心,爱自己的孩子,也愿倾尽全力去帮助别人的孩子,有一种自然的悲天悯人的大爱情怀。其次,勤勉指的是家教院人都具有老黄牛般吃苦耐劳的品质,专心学问,如饥似渴。最后,匠心精神指的是家教院人群体都有一种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红船精神。不等、不靠、不要,愚公移山、抓铁留痕开辟出一条独特的家校协同育人新路。一个团队有了信仰,一切困难终究迎刃而解,大步向前。

(3)家庭关系深刻改变的反向推力

作为学校层面,当时家教院成立的初衷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成长,去实现更多的不可能。结果,等家长持续参加学习和行动改进后,衍生受益第一大变化竟然是“种子爸妈”跟配偶的关系大大改善了,原本持不同教育观的父母双方竟然都自我调整,朝着共同的方向迈进,夫妻共学、共会、“全家总动员”的、越来越多;其二孩子对家长参加家教院的学校竟然空前的支持,凡是父母要参加家教学习的日子,原本懒床的孩子可以主动早起,原本需要监督的作业可以高质量独立完成。刚开始弄不明白孩子们为什么个个催着父母上家教院学习,一个孩子天真的回答道破了真相:“只要爸爸妈妈参加了家教院学习,就可以好几天不批评、职责他(她)了,他很享受被爱包围的美妙”。就这样,父母们渐渐都更尊重学校、理解老师了,更懂得尊重长辈、理解配偶,懂得蹲下身来跟孩子说话了……家长陪伴孩子,孩子激励家长,相容相生,共融共长,爱的回流和鼓励真的让生活,每天都有美好发生!

总之,家庭教育研究院两年多来,始终立足于家校实践研究,摸索出了不少家校合作的成功经验,也为家校深度合作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以及可借鉴的运行模式。当然,作为一个“创新生命体”,它也一定有一些自身不成熟和完善的地方,这锅由家庭、学校共同煮就的教育“石头汤”任重而道远。我们将持续研究,做坚定奋进的领跑者,同时更会用心守望,静心守护每一个生命花开拔节!

参考文献

[1]王国琪. 网络时代家庭教育的变革与创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10)

[2]薛武德.谈小学德育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甘肃教育,2019(14):28

[3]黄明征.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J].學周刊,2019(10):118

[4]邱凯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0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