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学习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的价值研究

2021-06-29刘厚余杨国欣

河南教育·高教 2021年4期
关键词:价值研究合作学习

刘厚余 杨国欣

摘 要:合作学习的特性和功能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无论从理论层面看还是从实践层面看,合作学习都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可以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所涵盖的学习力、影响力、沟通力、合作力等多种能力,并有效解决当前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缺乏有效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单方评价片面、培养成效不高等问题。

关键词:合作学习;领导力培养;价值研究

领导力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引领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以影响力为核心的多种能力的总和。领导力是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包含了一个人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是高校基于组织情景、基于引领组织成员、基于目标实现为培养卓越人才而开展的教育活动。而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在情境和目标上具有同一性,在形式和方法上具有契合性。因而研究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与领导力的形成机理,对促进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合作学习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基本组织形式

(一)合作学习的运行特征

合作学习是由不同特点和个性的学生组成小组,学生分工协作,完成学习目标要求并通过小组考核的一种教学方式。关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我国学者王坦认为,合作学习应归类于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活动。它的主体是以小组为单位,其主要形式是学生间的合作互动,把小组成绩作为考核依据。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起到统领和协调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理论应用包括小组探究法、同伴指导法和联合学习法等多种形式。在任何形式、任何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都必须彼此依赖、相互沟通,在形成良好合作的同时,逐步掌握必要的学习技巧,明确个人的团队责任。

(二)合作学习与领导力培养高度契合

领导力是领导者、追随者、情境三者之间互动作用的结果。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其学习活动在一个团体之中进行,这是领导力产生的情境因素。小组设立组长或轮值组长,明确组长和组员之间的关系,形成了领导力意义上的领导者与追随者。将不同特点和个性的人分配到一组,重视团队成员自身价值的实现及个性的发展,体现了团队成员的多样性;以小组成绩为考核依据,要求组长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激励组员实现成长,体现了小组追求卓越的特性;以成员间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突出成员的主体地位,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沟通机会,体现了小组成员学习的积极性。

从合作学习理论的内涵与领导力的形成机理来看,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契合,大学生领导力培养需要一种组织形式作为依托,而合作学习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领导力学习组织形式。因此,把合作学习作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基本组织形式,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合作学习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笔者研究发现,在大学生领导力结构中,学习力、影响力、沟通力、合作力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合作学习对这几种能力培养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可以把合作学习作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一)合作学习培养学习力

学习力在领导力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说:“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事物更新频率越来越快,只有不断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把握主动权。

合作学习模式为小组成员学习力提升提供了平台。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在学习氛围的激励和鞭策下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在这种情境下,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不同的见解彼此交织,这能让每一个成员在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的同时,又能获得集体的智慧,提高思辨的能力。在合作学习中,每個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必须经过搜集和处理分析信息材料、撰写研究报告、分享交流等流程完成任务。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及参与程度的提高,每个成员自身的潜力都能得到发挥,长处都能得到体现,短板都能得到改善。

(二)合作学习培养影响力

影响力是领导力的核心能力。它是一种能让他人自愿接受、自愿改变想法和行为的能力。从中外学者关于领导力的定义中发现,许多定义都是围绕影响力来阐述的。美国著名领导力大师约翰·马克斯韦尔、保罗·赫塞等人直接把领导力定义为影响力。影响力的特征之一就是它可以来自于任何层级、任何个人,这是领导力的本质特征。因此,影响力也是大学生领导力的核心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影响力也将成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核心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在一起学习交流,实际上就是一个相互产生影响的过程。每个成员既可以通过积极发表看法、分担小组任务等行为来提升显性影响力,也可以通过以身作则、树立模范榜样作用来提升隐性影响力。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家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每个人都会散发出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自身影响力的提升。

(三)合作学习培养沟通力

领导力不是孤立地存在于个体之中,而是必须通过人际关系发生作用。马克思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来实现的,因此,提升沟通表达能力同样是领导力培养的关键要素。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要阐述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期待。小组成员之间通过多次的有效沟通,达到相互了解、信任的状态,建立起融洽的关系。这不仅是合作学习的前提,也是每个人沟通表达能力的提升过程。

(四)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力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都会存在矛盾,它包括同一和斗争两种属性,只有把同一性和斗争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团体的发展。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有着共同的学习任务,任务的完成依靠每个人的努力,这是其同一性;又因为不同的特点和个性,成员之间会存在分歧,这是其斗争性。在这样的情境下,小组成员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有机联结。

在合作中,小组成员要学习取长补短、查漏补缺以实现共同成长。他们必须学习齐心协力完成共同任务,必须学习把团体利益放在个体利益之上。通过这些学习,大学生的合作力不断得到提升。

三、合作学习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模式

领导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培养大学生领导力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大学生领导力培养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缺乏系统的教育规划和科学有效的运作模式。因此,努力健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创新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方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之合作学习模式

一是合作学习为大学生领导力培养提供了一个普适性的模式,解决了领导力赖以生存的“组织情景”问题。培养对象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作为组织成员学习如何在组织中实现卓越;二是合作学习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解决了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在合作学习模式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完成学习任务,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参与性;三是合作学习提供了新的评价和反馈机制,避免了评价的片面性和改进的迟延性等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进步的评价既包括教师的评价,又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评价更直接、更及时,因而這种评价的反馈和调节作用也更及时;四是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大学生领导力的培养成效。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与组织行为相关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可以促进大学生自我认知、学习实践和自我反思。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将是大学生领导力培养的时代模式。

(二)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之合作学习应用

合作学习模式在我国的推广经历了一个被提出、被重视、被强调的过程,目前合作学习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通过与物理教学、英语教学、数学教学等一系列学科的教学实践结合表明,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改革方式。近年,许多新兴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如翻转课堂、工作坊等,提高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充分体现了合作学习的情境运用。

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过程中,合作学习模式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运用。综观不同高校不同的领导力培养项目,其培养环节大多是以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如工作坊、实践活动、社区活动、角色扮演等,它们都是合作学习的不同体现。因此,合作学习实际上已在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中得到应用。各高校如何更加自觉、更加科学地运用好这一学习模式,将会对大学生领导力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晁玉方.大学生领导力教育的困境与未来发展[J].高教学刊,2020(26).

责编:初 心

猜你喜欢

价值研究合作学习
关于篮球游戏在高职篮球教学中的价值研究
浅谈古典文学与当代大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探析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